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865年(清同治四年)五月,捻军在山东荷泽高楼寨取得令人鼓舞的空前大捷,一举围歼清朝的精悍武装僧格林沁骑兵,捻军战争进入全盛时期。可是,由于组织上的涣散,军事上的流寇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加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捻军也就从胜利的顶峰跌落下来,走向衰败。清廷得知僧格林沁全军覆灭于高楼寨的败讯以后,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只得再次倚重湘淮军。月底,曾国藩接到赶赴山东剿捻的谕令。仅过一天,又授以钦差大臣,给予重权。清廷一连几个逾令,“急召曾国藩赴难”,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以致“羽书追督相望”。随后,湘、淮军一齐上…  相似文献   

2.
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曾国藩,虽未能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但他最早提出了以学习西方“长技”为核心的“自强”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其“自强”思想的局限性与负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反映。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肤浅意见。一、“自强”思想的形成与“自强”的目的“师夷长技”以求“自强”,是洋务派的共同纲领,就狭义讲,它是洋务运动的基本的内容。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阐述其具体内涵的则是曾国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曾国藩即于186O年12月19日(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中提出:“此次款议虽…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对抗太平天国革命要求政治,经济平等的狂飙;他亲自组建新型的地主武装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各族人民起义武装;从而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得以转危为安,而他自己却被戴上了“同治中兴第一功臣”的桂冠。他的军事思想,不仅被湘淮军统帅李鸿章、左宗棠等所师法,而且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治理的湘军非常有战斗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学术界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 ,曾国藩自己所说的“用恩莫如用仁 ,用威莫如用礼” ,就是对其治军思想的全面概括。同时 ,笔者从以仁申诫、以仁相处两方面分析了“仁” ;从气质之礼、处世之礼、制度之礼三方面分析了“礼” ,尽可能详尽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6.
晚清首次整军练兵的思想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出于“靖内思”与“御外侮”的迫切需要,在奕沂等提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的思想指导下,于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了一次整军练兵活动,作为强兵治国的“第一大政”。其主要内容:一是抽调部分八旗、绿营官兵加强训练,企图改变经制兵的废弛状况;加强中央军权。一是将裁减后的湘、淮勇营和各省勇营留防于各要地,发挥其安内攘外的作用。诚然,这次整军练兵,主要着眼于改善陆师的武器装备和试行西法操练,在编制体制方面虽有所变化,但没有超越湘军营制的框架,因而只能看成是军队近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或者是…  相似文献   

7.
咸丰末年清政府的对外军事交涉 ,主要集中在借师助剿和购买外国武器装备问题上。以往的一般论著都认为咸丰帝对外态度一直是深闭固拒。笔者查阅有关资料 ,发现咸丰帝在其病逝前的约一年左右时间里 ,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也有些微小变化。1 9世纪 50年代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 ,东南地方官员要求寻求外援 ,借师助剿和购买外国武器装备的呼声日渐高涨。面对日益恶化的局势 ,咸丰帝对外态度有个变化过程。应该说 ,直到 1 860年 1 0月底以前 ,咸丰帝仍坚决反对借师助剿。这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 ,一是对徐有壬、何桂清、王有龄“借师助剿…  相似文献   

8.
隐忍曾国藩     
《兵团建设》2012,(13):49
曾国藩二十岁左右求学衡阳时,师从汪觉庵。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杨甫瑞依仗着家庭的权势,平时十分骄横,对班上的同学也十分过分。对学业明显比他优秀的曾国藩,他更是处处刁难。一天,曾国藩拿一个凳子,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朝他吼道:"曾国藩,你把窗户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啊?还  相似文献   

9.
以和治军是曾国藩军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军与军和、将与卒和、军与民和”三方面的内容。曾国藩经过多方努力,不仅使军队内部和谐一致,而且使当时紧张的军民关系得以改善,为湘军军事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国藩的以和治军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军营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的幕僚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聚笼如此多的人才?他与幕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如何?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给“别人”做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别人事业的成功,还是自己成功,能力和舞台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要素。曾国藩的能力与舞台在哪? 青梅煮酒,实为两虎相斗。倾身结纳,志在英雄援手。曾国藩以其亲身实践告诉人们,待英雄要屈身,处小人要谨慎。人以类聚,事以助成。而强强联手,则更是大事易成。曾国藩如何与英雄结手?蒋介石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曾国藩在自己建功立业的同时,常常能够很好地把握他与下属之间的“取予”分寸。他是如何立人、达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8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日伪虽然对此百般掩饰与歪曲,但在论及新四军的作战地区、新四军的战术与作战、新四军的素质及其与群众的关系时仍透露一些无法掩盖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事实反而成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一种反面证明。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国民党改组前后,孙中山所依靠的旧军队是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柱。这些旧军队经过不断的改造和分化,构成了1925年7月成立的中国新型军队──国民革命军的主干之一,奠定了北伐胜利进军的军事力量基础。本文试从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入手,考察苏联帮助下的国共双方对旧军队转变为新型军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探索旧军队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一、孙中山领导的旧军队有着军阀军队的烙印,同时又有一定的革命倾向性1923年初,孙中山依靠南方军队,重回广州建立了广州革命政府,这些军队成为广州政府的军事支柱。主要包括:杨希闵所率的滇军3个…  相似文献   

13.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1933年6月30日,中革军委决定以南昌起义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此决定。为了庆祝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建军节,同年8月1日,红军在江西瑞金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阅兵式。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攻格是俄军自阿富汗后、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参加国外战争。其军事行动主要是在“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反击北约挤压其战略空间;速战速决;注重心理战”等战争指导下进行的,基本上达成了其预定的作战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是近代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先驱者之一 ,从江南自强军的创办到湖北常备军的建立 ,既是一个新军编练的具体实践过程 ,也是一个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思想探索过程。张之洞对于晚清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创建的基本史实 ,并通过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 ,为我们观察晚清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6.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伟大军队。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是由于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重视并坚持革命的政治工作,始终不断地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始终维护内部的团结统一以及始终坚持军民团结等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在美军无人系统建设发展过程中,陆军现役无人系统不仅总量最多,而且在军事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美国陆军无人系统力量建设、训练、部署与配套、作战运用等情况。未来美国陆军将更加注重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编组,更加注重无人系统组网作战,更加注重无人化作战。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了外军野营净水装备的系列化、高技术化、野战化等特点,提出了我军应从水源、供水规模和使用气候条件等方面成系列研制净水装备,并用高新技术对供水安全、降低能耗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以适应现代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 ,实现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是江泽民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创造性地将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应用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服从大局、协调发展 ,树立形象、走在前列 ,扶贫抢险、尽力而为 ,互让互谅、互相协商 ,区别处理、严于律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