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深化理解了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的基本认识 (一)着眼历史延展性,探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任何战略思想和理论体系都会经历一个萌芽、形成、完善的发展过程.与会代表认为,毛泽东提出"军民兼顾",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江泽民提出"寓军于民",胡主席提出"军民融合",都是站在战略制高点上提出的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胡主席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逐步深化的.但就"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与"军民融合"的关系而言,"军民结合"的立足点仅限于国防工业领域;"寓军于民"是对"军民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它将视角跳出国防工业领域并提升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层面,从国防工业领域外来谈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没有过多涉及民用工业对国防工业的促进问题;"军民融合"是从整个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就军民双向互动和军民高度一体化进行研究,实现"军民一盘棋",从而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国防》2012,(3):65-67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积极适应国家和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站在建设北部边疆"国防屏障、生态屏障"和自治区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着眼军地深度融合,把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和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聚合为军地联合应急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系统工程,纳入  相似文献   

3.
胡博 《国防》2010,(12):12-13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曾明确指出: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也为我们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规划实施难、协调要求高,必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证军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王翼  周建民  胡海涛 《国防》2010,(10):7-8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曾强调指出,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高思想认识、利用资源优势和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在实现生产力和战斗力双赢上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罗国许  张钊 《国防》2012,(2):48-49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紧贴使命任务需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唐春森 《国防》2011,(11):27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主席对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军民融合是国防动员的基本特征、是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防动员  相似文献   

7.
房峰辉 《华北民兵》2011,(9):8+10-8,1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战区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关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军队职责使命的内在联系,对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9.
秦银河 《国防》2012,(6):4-6
一、进一步增强时代意识,更加自觉地树立军民融合的发展理念 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大局,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做好军交运输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军分区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体制编制、人员构成和工作任务上有其特殊性,这在新形势下给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蔡斌  田鹏社 《国防》2012,(1):29-31
胡主席提出的"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国防动员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紧紧扭住动员方式转变这个关键,努力谋求国防动员能力的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提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彭大伦 《国防》2010,(12):23-25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国防动员建设积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优势,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国防动员作为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4.
袁纯清 《国防》2011,(5):12-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一年。着眼战略全局,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粉林 《国防》2011,(11):8-10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深刻学习领会胡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以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动员能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紧贴任务需求,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聚焦能力、发挥作  相似文献   

16.
段禄定 《国防》2007,(10):31-3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把安全发展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理念确立起来"的指示,是胡主席治国治军的重大方略,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不动摇的本质要义,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明确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孙心良 《国防》2012,(3):10-12
胡锦涛主席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胡主席的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指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目标、战略重点和途径抓手,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主题主线推进各项建设和改革,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战略方针,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防卫作战和动员支前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科学命题,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理念、思路的重大创新,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符合国防与军队建设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它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之上,既是本土的,也是国际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国防建设规律统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