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棋语人生     
工作之余,喜欢下象棋。从下象棋之中,思索人生,方知走好人生路和下好象棋有不少共通之处。楚河汉界。一条“楚河汉界”,将一副棋子对等分开,营垒分明、相互对峙,每颗棋子都要站在自己的一方与对方对垒。做人,就要像棋子那样,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决不能像墙头草随风倒,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自觉做到正气存内、邪气不侵。  相似文献   

2.
北疆冻土,冰封雪裹。黑龙江省军区驻兴凯湖畔边防某团官兵,向严寒挑战,与寂寞抗衡,充分利用驻地冰雪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有着较高品位的冰雪文化体育活动,生动了边关和哨所,让官兵们“玩”出了品位和乐趣,“玩”出了心得和智慧。冰上“象棋”争楚雄把象棋也拿到冰上玩?你别误会,这副象棋可不是普通象棋,全都是冰做的。每个棋子都比战士用的脸盆还要大,足足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最后一拼,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 1815年6月18日,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服输。昔日以少胜多的赫赫战功、巴黎圣母院加冕的超常举动以及一枪未放就二次重返帝国的机遇都使他雄心难灭。极端自负的性格激励着他企图再次反败为胜。为此他寄希望于他的才干和毅力,决心孤注一掷,凭借着跟随身边几百名热血青年和对人民的号召力再作最后一战,与反法联军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历史却使他放弃了这最后一拼。 滑铁卢决战结束。反法联盟乘胜进逼巴黎,并向法国临时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军必须停止战斗,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否  相似文献   

4.
梁贵明 《国防科技》2004,(11):94-95
一位西方人士这样说过: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代天骄拿破仑,拿破仑战争则培育出克劳塞维茨和约米尼两位近代军事科学巨匠。A.H.Jomini约米尼(1779-1869)祖籍意大利,1779年出生于瑞士帕耶那的一个殷富家庭。少年读书时,他立志成为一名商人或银行家。走出学校后到巴黎一家大银行当上了职员。17岁时,拿破仑大军在意大利战争中取得震惊全欧的奇迹般的胜利,—下子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这个年青的瑞士人热情向往刚刚经过革命洗礼的法国,尤其仰慕拿破仑光彩初露的统帅艺术。这一年,他投笔从戎,先是在为法国服务的一个瑞士步兵团任职,后来进入法国防…  相似文献   

5.
拿破仑战争,是指1799年一1815年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同欧洲反法同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在这期间,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战役有60多次,几乎是所向披靡,创造了战争史上许多奇迹。恩格斯称赞他为一代“军事巨人”。对这一战争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拿破仑战争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源,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生如棋     
杨昊 《政工学刊》2011,(1):72-72
一老友,不仅是著名的象棋高手,更是一位事业辉煌的成功人士。向其请教人生成功的诀窍,笑答"人生如棋",并把其解释为尽职尽责、遵规守矩、胸怀大局、不畏挫折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宋成 《政工学刊》2003,(7):60-60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0多年纵横驰骋于欧洲战场,创造了资产阶级军事史上的许多奇迹,尤其是在统帅艺术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效仿的典型事例。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哨兵斜倚着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哨兵,而是拿起了哨兵的枪替他站了大约半小时的岗。当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正在替他放哨的元帅时,十分恐慌和绝望,便跪倒在他跟前。拿破仑和蔼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嗑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  相似文献   

8.
提起拿破仑,人们马上会想起这个小个子军事天才征服世界的野心和奇计迭出的智谋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战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拿破仑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即使在他的军队饥肠辘辘地行军之时,他也要让人为他准备丰盛的食物,然后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拿破仑一向与他的士兵同甘共苦,惟独吃东西他从不让人。也许正是这些丰盛的食物使他始终保持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给他智慧过人的头脑输送了充足的营养。由此看来,拿破仑既是一位“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恩格斯语),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军旅美食家。而如今在高技术条件下,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拿破仑式的军旅美食家。  相似文献   

9.
一乐借棋消遣。工作、训练之余,闲暇无事,二三战友,象棋一副,茶水一杯,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为官者,眼观全局,胸有韬略,调兵遣将;为兵者,自己也来做将当帅,过把官瘾,来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二乐以棋会友。对弈之趣不在棋,知己则乐。或立或坐,呷一小口清茶,古往今来,海阔天空。说到不平事,品头  相似文献   

1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由于对朝廷抱有幻想,有人给战前的清兵统帅拟了副上联:“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联中嵌象棋棋子用字,一子不漏。下联因一时无人能对,只得登报求对。  相似文献   

11.
犬救拿破仑     
那是1815年的一个黑夜,拿破仑从其流放的厄尔巴岛秘密出逃,慌忙中在一块岩石上滑了一跤,跌下黑黝黝的海水里。不会游泳的拿破仑被海浪打得浮浮沉沉,连连呛水。黑暗中,营救拿破仑的人弄不清他在什么地方,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幸而等在海上接应拿破仑的小船上的一  相似文献   

12.
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位体态优雅、肤色滑润、身高不过五尺七寸的小个子,是当时最可畏的巨人,在欧洲的军事、政治舞台上纵横驰骋,扬威近20年,令不可一世的各国封建权贵几乎都匍伏在其脚下称臣纳贡,有人这样形容:拿破仑“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这非凡业绩是怎样建立的?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拿破仑造就了一支忠实于他的、充满斗志和豪气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
安宁 《政工学刊》2014,(2):88-88
80后的朋友棋,是我们这一群里,过得最水润的一个。他在大学里当钢琴老师,除了每个月轻松赚来的不菲薪水,还有丰厚的外快。每次出行,我和男友习惯性地去公交站牌下等,他则直接打车,载我们去目的地。抵达后也总是他,抢着付账。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象拿破仑那样被众多的文学大师们描写过和议论过。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描绘的拿破仑是个“矮小的人”,既自负,自信,又有点装腔作势。鲁迅在他的杂文《拿破仑与隋  相似文献   

15.
1799年11月10日,拿破仑依靠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威望,发动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戎马一生,在亲自指挥过的50多次战役中大多数是以弱胜强。1805年他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决战时创造的战略奇迹,便是一例。当时拿破仑率领7万法军在乌尔姆取胜之后,便沿多瑙河顺流直下,追击俄奥联军。但当他追到奥尔莫乌茨时,俄国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赶到了。援兵一到,俄奥联军便抢占了奥里谬兹地区阵地。这时联军兵力达到8.7人人。拿破仑见此情景,便思忖:现在普鲁士援俄大军也在往这里赶,如不在10万普军到来之前动手,那么打败俄奥联军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立刻展开进攻。 面对拿破仑的进攻,随军出征的沙皇亚历山大十分自负,虽然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但虚荣心很强。他主张立即与法军作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进入了它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经历过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革命的战争转化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通过对拿破仑时期法国对外战争的研究,掌握战争性质转折的关节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拿破仑及其帝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列宁曾在《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一文中对拿破仑战争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反之亦然。例如,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法俄战争时,拿破仑手下有一名上尉军官,名叫萨贝安。1812年,萨贝安随军参加拿破仑发动的侵俄战争,被俄军俘虏了。从此,他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长时期的俘虏生涯。就在这远离国土和亲人的境况下,萨贝安过了整整100年零1天的俘虏生活。碰巧的是,正当他的俘虏生涯满了一个世纪紧接着进入下个进纪的第一天,他死了。他44岁那年被俘,死时144岁。  相似文献   

18.
用围棋术语来说,台湾只不过是一盘活棋前一枚孤立的棋子而已。在中国领导人看来,台湾只是一枚脆弱的棋子,美国应该想用这枚棋子换取“棋盘”上其他更加有利的位置。相形之下,美国不仅将台湾视作谈判筹码,而且是其过去60多年来在外交和军事上坚定的盟友。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战斗中,一个传令兵向拿破仑飞奔而来并递交给他一份裹在马鞍中的信件。拿破仑问:“你受伤了吗?”“不,我被杀死了。”传令兵回答。话音一落便死去,从马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20.
“天有不测风云”,气象和战争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拿破仑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回顾拿破仑的军事生涯,总和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有时是上天的宠儿,有时成为老天捉弄的对象,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或许他也会宿命般地感慨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