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宋抗蒙斗争时期,四川军民凭借严密的山地滨江网状防御体系成功地抵御了蒙军长达数十年的进攻。为分析、总结这一体系中山地滨江防卫型城池的营建特征,以其中一个重要城池——重庆多功城为代表,从历史沿革、选址、地形地貌、平面布局、周边道路、环境和主要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史书资料和其他城池研究成果,总结出南宋四川山地滨江防卫型城池的营建特征:选址依山临水,择险而立;防御设施完善坚固;后勤保障得力。  相似文献   

2.
傅骏 《军事历史研究》2003,161(1):95-101
端平元年 (公元 1 2 34年 ) ,蒙古灭金。南宋与蒙古开始正面直接对抗。端平二年 ,蒙古国几乎同时兴兵进攻西域、高丽以及南宋。攻南宋的蒙古军队选择了四川作为主攻方向 ,而他们对京湖襄阳地区的用兵仅是攻掠性质的。襄阳地区在元世祖灭宋的战役中 ,发挥了决定王朝命运的作用 ,但在端平年间 ,却未受到蒙古方面的重视 ,而在南宋方面由于北军的叛乱和破坏 ,丧失了对襄阳地区的实际控制后 ,蒙古统治者竟然没有对投降的襄阳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 ,使得蒙古放弃了一个提前奠定灭宋基业的大好机会。南宋则在全力对付蒙古四川和两淮方面的进攻之时 ,也无余力重新建设襄阳。最终 ,襄阳地区由于端平年间的战事和动荡 ,被双方荒废了十五、六年。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处于魏、蜀、吴三国交界地带,三国对其争夺十分激烈。蜀汉失去三峡下游地区,被迫困守巴蜀。吴国夺取三峡下游后,以西陵、建平为国之西藩,构筑西部防线,但由于后期对三峡上游地区争夺的失利,注定了其被晋所并。魏国曾企图攻下这一地区以切断吴、蜀之联系,但没有成功。灭蜀之后,晋国得以占据长江上游,编练水军、大造战舰,终成破竹之势,扫荡东吴。这一成功的战略亦为后世借鉴,隋灭陈、唐平萧铣,皆取顺流而下之战略。南宋夔门防线的构筑,成功阻止蒙军顺江而下,也逐步稳固了四川战区的局势。  相似文献   

4.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依据其战略目标和中国守军第29军的部署情况,对第29军发起攻击。事变前期,日军主要进攻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以切断北平对外联系。事变中期,日军主要进攻北平城及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日军各部调集完毕后对平津发起总攻。这样,日军在不同时期、地点,向第29军发起大小不等的数次进攻,最终侵占了平津地区。  相似文献   

5.
地雷是爆炸性障碍物,在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中国是最早出现地雷并将之用于战场的国家。南宋时(公元13世纪)便出现了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它的外壳用生铁铸成罐子状,内装黑火药,上安引信,既可用于攻城,也可用于守城。1232年蒙古军进攻金朝南京(今开封)时,守军用绳索将“震天雷”吊下城墙,炸毁蒙古军的攻城器材“牛皮洞子”,杀伤了攻  相似文献   

6.
“牡丹社事件”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件大事。事件极大震动了清王朝,清政府一再声明其保卫台湾领土主权的政治立场,同时调兵遣将,加强台湾武备,推行“开山抚番”方略,构筑防御体系,遏制日军进攻。此外,清廷也力图谋求外交途径解决中日争端。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条》,虽保全台湾领土主权,但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对中、日两国的发展及其后中日关系走向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号召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1]全国抗战期间,四川人民送出了血肉、付出了血汗、流出了血泪,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南距成都88公里,三国时已是蜀中重镇,有“绵竹破、成都必破...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06,(6):25-26
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强调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兵团广大共产党员对这“一荣一耻”体会最为深切,因为兵团人所担负的“屯垦戍边”使命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爱国主义,兵团精神的核心就是“热爱祖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没有比热爱祖国更伟大更荣耀的事了,爱不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每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和最根本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转民》2007,(5):45-46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逐步建立了以重大装备制造、综合与精密机械加工、控制制导设备、伺服机构与电液控制系统、涡喷发动机、火工装置、光电显示为特长的科研生产能力,形成了以战略武器批生产、竞争性战术武器和宇航产品研制生产、航天产品配套协作生产为主的军工产品科研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核工业国营814厂在贯彻上级关于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和潜力,以民兵为主体,同峨边县政府联合开发西河水电站。从1991年8月14日开工,经过3年零3个月时间,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兵一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同行先进技术,取  相似文献   

11.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12.
四川什邡市人武部按照上级的要求,以“四好”为载体,强化领导干部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意识,促使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强化团结协作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顾大局,识大体,增进团结,集中精力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三是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思想,心系国家,心系国防,心系人民,廉洁  相似文献   

13.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四川“5·12”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警卫任务为例,对重大自然灾害警卫任务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抗震救灾警卫工作经验。探求重大自然灾害警卫任务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城区以北3.5公里处,108国道线上,有一天然古洞——雪溪洞。雪溪洞之名来源于南宋诗人陆游《风雨过龙门阁》诗:“风雨尚远游,回首始欲愁,北顾龙门栈,西望黑云头,危途踏半桥,扶权俯洪流,雪溪巴山来,蓑翁  相似文献   

16.
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大多数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它的力量还足以进行防御以等待媾和的那个时刻为止。超过这一时刻就会发生剧变,就会遭到还击,这种还击的力量通常比进攻者的进攻力量大得多。”这个适情停止进攻的时刻,即为“进攻的顶点”。它是作战力量极限的标志,关系着攻防双方的根本利益,是攻防类型转化的分水岭。美军作战理论中,“顶点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美军1986年版《作战纲要》中指出:“任何进攻作战迟早都会达到这样一个时刻,攻方的力量不再超过守方的力量。或者攻方综合考虑战争因素,认为作战已达不到预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连日来,四川某预备役旅到海拔3800米康巴藏区高原驻训,一对父子兵最为耀眼。 “人胆向前冲,我掩护你。”7月14日下午,该旅第一次步炮联合作-钱实弹预演步兵分队进攻战斗推演过程中,担任机枪射手的胡建军看见战战兢兢的儿子胡振洋不敢向前冲时,大声地给儿子鼓气。  相似文献   

18.
钓鱼城位于今四川合川城东12里的钓鱼山上,地处重庆上游,居巴蜀之中,嘉陵江三面环绕,山高海拔400多米,面积380多万平方米,峻险雄奇,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钓鱼山筑城始于1240年。从1243——1279年,南宋军民以钓鱼城为依托,抗击入侵的强大蒙古军队,坚持斗争长达36年之久,历经大小200余战,使横扫欧亚的蒙古军队在城下损兵折将。1258年,钓鱼城主将王坚率领军民英勇奋战,炮击敌军,使元宪宗蒙哥也在此丧命。一座孤城,力撑危局,延长了南宋20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丁伟 《军事历史》2012,(6):16-21
七七事变后,日本当局增兵华北积极备战.在“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后,日本陆军中央部授权中国驻屯军可自由行使武力的权利.19 37年7月2 7日夜,日军攻占团河行宫,进而从南、东北、西北方向包围中国军队第29军南苑兵营.28日晨,在日军航空作战部队的先行轰炸后,陆军部队从南苑东南、西南以及西北方向展开进攻,以步炮、步工协同作战攻陷南苑兵营.日军并在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前,抢先占领南苑至北平的要道天罗庄,伏击撤退部队,致使第29军损失惨重,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也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0.
值得注意的“飞鸽牌”干部族“飞鸽牌”和“永久牌”本来是两种自行车名牌产品,然而近几年来,三线企业职工把一些干部也分为“飞鸽牌”和“永久牌”。特别是一些偏僻的二线企业,“飞鸽牌”式的领导干部日渐增多,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双。如四川一家三线企业,连续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