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卡扎菲时代”,这是欧美媒体及其战略界针对利比亚局势最新变化杜撰的一个新名词,其内涵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局势的某种乐观估计,或者说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前景“单相思”般的热切期待。然而,客观并不等于可以乐观,“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依然荆棘丛丛,局势如何演变,依然存在种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并遭杀害,意味着持续7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基本“尘埃落定”。表面看来,卡扎菲之死似乎意味着西方获得全面性胜利。然而,动辄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决定了这场战争对西方的负面效应远远多于正面效应,西方赢得的只是眼前好处,输掉的却是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在鼎力相助。而有趣的是,在利比亚元首卡扎菲的身后,却始终站着一排女兵,她们便是声名远扬的元首护卫队。正是她们的出色表现,使得在很多危险情况下,卡扎菲都能化险为夷。 在过去,利比亚的妇女像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妇女一样,社会地位是很低的,随着利比亚革命的深入,卡扎菲对妇女地位的看法有了根本变化。他改变了过去对妇女的歧  相似文献   

4.
魏华  京营 《环球军事》2011,(7):9-11
2011年3月19日,的黎波里时间,18时45分(格林尼治时间16时45分)。正当利比亚人为国内动荡和国家前途揪心之际,暮色中一架盘旋在利比亚上空的法国战机瞄准卡扎菲军队的一部军车开火。被西方国家命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就此打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在北非的利比亚生活了3年,其间不仅见证了中利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的难忘时日,还听到看到许多轶闻趣事。 出人意料的接见 众所周知,国家元首难见。不同国家的元首之间,难见度亦有区别。许多国家的外交官都有这样的体会:“见美国总统易见卡扎菲难。出于安全考虑,自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后,卡扎菲就过起了夜宿帐篷“居无定所”的日子。他的行踪自然成了利比亚的头号机密。到访的外国政要通常都把见到卡扎菲视为访问成功的标志,各国驻利外交官也  相似文献   

6.
10月12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始国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提那兹向媒体证实,当局武装人员当天在苏尔特抓获了卡扎菲四子穆塔西姆。当局武装已完全控制苏尔特市,目前正在清剿城内的卡扎菲残余势力。苏尔特作为卡扎菲的老家,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激战?后卡扎匪时代的利比亚又将走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7.
反对派也占领了绝大部分地区。反对派军队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宣告利比亚“卡扎菲时代”的结束。面对变幻莫测的局势,人们不由要问,西方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是谁呢?  相似文献   

8.
利比亚变天了!全球各大媒体纷纷预测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未来。面对利比亚局势的突然变化,中国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嘹望》、《环球》杂志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9.
高华 《环球军事》2011,(10):20-21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已经1个多月,空中打击非但没有使卡扎菲屈服,反而使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空袭不仅造成几千平民的伤亡,50多万难民的逃离,还有2名西方记者不幸遇难。这与北约实施军事干预所选择的行动代号“联合保护者”,显得有些名不副实。目前陷入僵局的利比亚局势,使得北约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10.
丁隆 《环球军事》2011,(21):18-20
2011年10月20日将在利比亚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这一天,旷日持久的苏尔特之战以卡扎菲丧生而落幕,持续8个月的利比亚动乱以暴力开始,终以血腥落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德国、荷兰称要密切监控利比亚化学武器,以防卡扎菲使用芥子气,这是因为前卡扎菲政府内政部长尤尼斯在4月曾发出强烈警告:“如果卡扎菲身处绝境,他一定会使用芥子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于2011年10月20日被俘身亡,持续半年多的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在多国联合军事力量打击利比亚行动中,空军武器装备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之春”使北非和中东发生了巨变,而变化最大的就是利比亚,这里的内战已经推翻了前政权。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已经死亡,现在“全国过渡委员会”将开始全面政治交接过程,新的内阁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14.
闻舞 《环球军事》2011,(7):14-16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一决议的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能履行决议立即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强行落实决议。  相似文献   

15.
自8月25日占领首都的黎波里后,利比亚执政当局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于9月初集中数万之众,全力扑向卡扎菲的故乡苏尔特。然而,城中卡扎菲的部队虽然只有几千人,却负隅顽抗,坚持到10月中旬。利比亚执政当局之所以在拥有巨大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能迅速占领苏尔特,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相似文献   

16.
康永升 《环球军事》2011,(18):38-39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不费吹灰之力攻入的黎波里,除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兵力过于赢弱外,早早潜入利比亚、一直在暗中帮助反对派武装的外国特种部队功不可没。这些特种部队中,  相似文献   

17.
孙绪闻 《环球军事》2011,(10):22-23
4月25日凌晨,北约战机轰炸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的住所所在地阿齐齐亚兵营。一名利比亚政府官员在轰炸结束后告诉媒体,北约正企图通过加大空袭力度来谋杀卡扎菲。  相似文献   

18.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1,(23):50-51
狙击手对于现代战争的意义,通过利比亚的苏尔特争夺战让全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卡扎菲在最后的时刻困兽犹斗,重金招募狙击高手“压阵”,一度让占尽优势的利比亚反动派寸步难行。狙击手没有改变利比亚战局的终点,但却拉长了到达终点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杜科  夏侯 《环球军事》2011,(17):22-23
自8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宣布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以来,利比亚局势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在北约强大空中火力的支持下,利反对派从东、南、西三面猛攻的黎波里。8月22日凌晨,利反对派称已控制除阿齐齐亚军营以外的黎波里所有地区,而卡扎菲的两个儿子也是其最得力的助手——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和穆罕默德·卡扎菲,一个被捕,一个投降。  相似文献   

20.
赵利 《环球军事》2011,(11):18-19
5月16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莫雷诺-奥坎波在海牙正式向该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对利比亚当局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儿子赛义夫以及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塞努西发出逮捕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刑事法院要求通缉卡扎菲等人的举动在国际政治中已经引起各方强烈反响,使国际舆论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国际刑事法院上。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此事,为此,我们特约采访了国际法教授盛红生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