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年58岁的王友兰,家住河南省泌阳县马谷回镇罗店村。她的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光荣模范之家,一家出了3个英雄模范,这在泌阳县可是少有的。就是在这个光荣之家,几十年来,命运却不时地考验着敢于向命运抗争的人。所有知道的人,谁都说王友兰是一个用青春年华支撑着这个光荣之家的人。  相似文献   

2.
这是滚滚红尘里一场命运的苦争,这是平凡故事里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在河南泌阳县马谷田镇罗店村一个光荣而贫穷的家庭里,女主人公(驻马店“75.8”特大洪水中抗洪女民兵英雄)王友兰,面对年迈的公公、长期患病的婆婆(两人均为昔日剿匪反霸的先进分子)和痴呆的丈夫(残疾军人),毅然以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荷,以顽强的意志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3.
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导兵团各项工作,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有关单位撰写了一组共5篇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文章:《伟大的纲领行动的指南》、《辉煌的业绩深刻的启示》、《光辉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加强党的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信念与行动的统一》。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具有较强的辅导作用。本刊在第十期、第十一期刊发这些文章,敬请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注意阅读。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国防》1995,(7)
第3期《国防》好编辑同志: 读了今年《国防》第三期。心里有个感觉:,这期好。她好就好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众多军事刊物中有独到之处。 一是信息量大。十几个栏目中,所刊文章、消息、图片,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讴歌和反应了武装战线上的新人新事,交流了新作法、新经验、新见地。 二是报道及时。《“好军嫂”韩素云的人生座标》、《中国国防预算评析》等文章,报道及时,读来可信。 三是文章质量高。《地方党委要积极维护人武部的军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从1988年起订阅《军事历史》至今已整整四年了,四年中,我细心研读贵刊,深感贵刊的质量和威望在不断提高,其主要优点如下: 一、《军事历史》刊载的文章质量很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多文章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如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研究国防与军队建设史和介绍中外军事交流史等专栏的文章;二是大多数文章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争鸣》在1982年第3期发表了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以下称《新议》),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83年《争鸣》第1期又发表了林青山、李烈炎两位同志的商榷文章《“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与持“一分为三”观点者商榷》(以下称《林文》).对此,我作以下几点答辩: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在"屯垦戍边五十年"专栏刊发了系列文章《兵团之变》,至此已划上句号。这句号划得是否圆满,评价的权利在于读者。 这组系列文章共有10篇,《"铸剑为犁"时代》《如金岁月》《走过冬天》《再创辉煌》《跨世纪的挑战》是总述篇,基本上将兵团各时期的重大事件收录其中,并掺入一些作者个人的观点。这5篇是《兵团之变》的总线。从《非常时期的爱情》开始,兵团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些个性事件受到作者的关注,作者也试图在史料的厚重感和文章的可读性上注入一些新的内客。《一座城市的变迁》讲述了一座年轻军垦城市的历史,《潮起潮落》中记述了"支边青年"们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三句口号与三个时期》试图揭示兵团决策层观念上的变化,《守望精神绿洲》则希望探寻兵团人文化戍边的轨迹。 由于史料收集的局限和事件的相互交错,挂一漏万和重复在所难免;《兵团之变》原定还有数篇个性事件的写作计划,但由于时间关系,由于期刊篇幅所限,未能如愿;所有篇目均试图从新闻的角度挖掘"旧闻",参考书目甚杂,大到鸿篇巨制,小至一条报刊消息,本刊记者均未放过任何有用的线索,但也因此可能造成专家学者的诘问:出处何在?新闻实际上在事件变成铅字时已成为"旧闻",这种遗憾在所难免。如果日后有补救的机会,本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挑战     
《环球军事》2013,(18):71-71
长期为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新闻周刊》撰写军事防务文章的本杰明·萨瑟兰,精选其刊发在《经济学家》上的文章,结集为《技术改变战争全球军力平衡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群仙过海     
我年年订阅报刊、杂志,除了爱好写作的缘故外,更重要的一条是收集科技信息资料。几年来,我根据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各类科技文章,先后剪贴了《农业科技知识》、《家庭种养加》、《水产养殖》、《菜园子》、《瓜果种植》  相似文献   

10.
阅读《军事历史》1989年第1期,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军事改革历史经验借鉴》等栏刊载的文章,学术性较强,值得深入探讨;《军事历史与军事改革》、《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等文章,对军事历史研究具有较高层次的指导意义;《他,从战火中走来——访老将军孙毅》、《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等文章,熔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为中下级干部和士兵所欢迎。此外,对1988年第5期、6期中的几处差错作了更正的做法,体现了编辑部的高度责任心,使读者对编辑部的严肃认真态度产生一种敬佩之感。  相似文献   

11.
近来,遇到两件同《政工学刊》有关的事。一件是,收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外崇高论》,收入《学刊》刊发的鄙人文章《守卫英雄》。另一件是,一位归国华侨通过成都军区文工团来电话,说他看到《政工学刊》发表的《百姓认事不认言》一文,称赞了他的祖先,很感动,向笔者和刊物表示感谢。这样的事至少表明,各界人士是重视《政工学刊》的,是好事。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天业股份公司工作。与《兵团建设》的相识纯属偶然。记得刚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我便被派到图书室帮忙。在整理图书资料时,我向图书管理员了解企业的状况。管理员递给我一本《兵团建设》,里面刊登了一篇题为《天业之路》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至乐无如读书”,是《史典》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实在是一种快乐无比并且受益无穷的事情。近阅《领导文萃》杂志中有一篇题为《毛泽东与“九月九日”》的文章,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去世的前一天,虽然开始进入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  相似文献   

14.
香港《广角镜》杂志以《保钓的怒吼》为题刊出的一组文章,为人们观察钓鱼岛问题提供了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视野,摘编于此,仅供读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军事经济研究》杂志1990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怎样看待营职以下干部增资不足平均数》的文章,引起了我和周围一些同志的议论。认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地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写了《论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专题文章,还在《论新阶段》等很多文章中论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准确预见,令人称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反映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毛泽东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科学方法,可以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1995年8月31日发表王洪斌撰写的《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一文。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18.
我在武装战线上工作20多年,从《西南民兵》创刊开始,我就与《西南民兵》打交道,我喜欢阅读《西南民兵》刊登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又积极为《两南民兵》写稿,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刊出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西南民兵》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大家的呵护下越办越  相似文献   

19.
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即开始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是建国以来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近来已有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看法。《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刊载一篇题为《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传统观点的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商榷》),就是否定武汉会战后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一观点的。海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一书的《导论》,亦对抗日战争的战略阶段作了新的划分。两篇文章立论的基本点,就是认为武汉会战后,日本并未停止或未完全停止战略进攻;武汉失守只是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的第一时期转  相似文献   

20.
《军事历史》杂志在作者、编辑的辛勤耕耘下,已初步形成了融学术性、知识性、史料性为一体的刊物,对我院的战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一)过去我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中,对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没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科学的论证;对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也研究的不够。《军事历史》连续刊登了这方面的一些文章。我院有关人员依据这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二)由于受到现行教材的限制,我院关于我军战史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我们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军事历史》的有关文章充实到教学中去。如结合《军事历史》刊登的《试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变化》、《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