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之后的一场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单独进行的。与之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的。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夺取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近年来在人民解放军有关战史及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一般性的叙述为多,而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拟就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过程、工作运转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这对于理解和认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两大野战军之间成…  相似文献   

3.
晓天在《平津战役初期打密云一战不应肯定》一文中,与《历史·在北平拐弯》一书作者商榷,认为1948年12月上旬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攻克密云固然是打了一个胜仗,但它也确实影响了平津战役的全局,即过早地惊动了敌人,暴露了东北野战军秘密人  相似文献   

4.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怎样评价这次战役以及这次战役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既要从如何夺取大城市,又要从接管大城市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可以说,济南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与接管大城市之先例。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紫石英”号事件与炮舰政策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挟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的雄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挺进江南,揭开了向全国进军的序幕。当人民解放军正在发起渡江之战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闯入长江战区,与解放军炮兵发生炮战,挑起了历时一百  相似文献   

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激烈最关键的战役,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协调两大战略区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中央军委特令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邓小平在整个战役的指挥中殚精竭虑,为战役全胜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平津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定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平津战役中创造的"三种方式"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在军事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迎来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事变,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掀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华章。  相似文献   

8.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二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胜利,是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作战的结果。其中,更是与由两大野战军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直接指挥分不开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本文就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与贡献,择要探讨如下。 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提出至形成,经历有一个酝酿、演变过程,其中,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建议,不仅为整个淮海大战奠完了基调,而且对战役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潺潺流淌的子牙河畔,矗立着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一平津战役纪念馆。它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浓缩了平津战役恢宏的壮观场面。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对赢得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对尔后解决国民党残  相似文献   

10.
数十载的光阴岁月已经冲淡了人们对战争的记忆,但我们永远不应忘记那些倒在-共和国成立前夕的革命先烈。太原战役相对于上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战役而言知名度有限,但这是内战期间历时最长、战况最惨烈的一次城市攻坚作战,它有力配合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进行,在拔点作战、火力攻坚、心理战、情报战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和人民共和国诞生40周年之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王道平、周宏雁、姜铁军同志撰写的《震撼世界的大决战》一书,即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它的结局,注定了旧中国的灭亡,决定了新中国的诞生。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原始档案资料,从整体上,从内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16.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动了淮海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战役。淮海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领导决策,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冀鲁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历来十分重视“人心”这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指出:“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见毛泽东起草的《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举行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兵员数量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徐州战略重兵集团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加上济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中国入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战指挥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针对战略决战的特点,对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的时候,重温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探讨淮海战役的战争指导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作为当年淮海战役的一个参加者,就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证部队在大局下统一行动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洋  张超  候哲威 《国防科技》2009,30(2):74-76
淮海战役是规模空前的伟大战役,几十万大军云集前线。没有后勤工作的充分保障,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文章在全面考察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探析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民解放军空军领率机关的组建张鹏,廖圣柱早在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提出了“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0年,我们应当组成一交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