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遏 制腐败应着眼于反还是着眼于防 ,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防腐败与反腐败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 ,防腐败是反腐败的应有之义 ,包含在反腐败的大范畴中。两者的共同之处虽以减少和消除腐败为目的 ,但其差异是显见的。一是发生的时间、顺序不同。反腐败主要发生在腐败行为或现象之后 ,防腐败则主要发生在腐败行为或现象之前。二是运作的主体范围不同。反腐败主要由纪检、检察、监察等专门机构进行。防腐败则由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进行。三是渠道途径不同。反腐败主要通过破案纠风惩治进行 ;防腐败则是多管…  相似文献   

2.
<正>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极其重大和艰苦的斗争.搞好反腐败斗争,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认清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是进行反腐败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腐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腐败现象是指以权力为轴心的蔓延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的腐化、堕落现象,它包括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生活的腐败.狭义的腐败现象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是利用权力谋私,这种“权力腐败”现象是我们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焦点.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反腐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腐败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严峻的现实表明,治理腐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腐败的实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的分析,探究了腐败与犯罪的相互关系,有的放矢地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几点思考,提高全社会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当前危害我国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恶疾,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深入研究我国社会存在的腐败行为的特点、危害及生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把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不断夺取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6.
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腐败乃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加强和谐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将反腐败引深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多次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反腐败思想中的辩证法,对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腐败现象,积极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精辟地指出,反对腐败“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这一重要论断生动地体现了反腐败斗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这是对腐败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客观分析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制防治腐败芮怀川纵观世界各国源远流长的治腐史,各时代、各阶级的统治者皆十分注重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几个世纪以来,各国反腐败斗争范围愈来愈广,强度愈来愈大,相应的防治、惩戒腐败的法律愈来愈完善。无论是在漫长的封建制国家中实行的封闭型治腐...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制约权力腐败的对策: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明确一把手的地位与作用;强化权力决策的标准程序;找准反腐败的动力源;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权力的基本制衡。  相似文献   

10.
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第一线,面临腐败与反腐败的考验。几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十分重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激发活力,凝聚人心,把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拒腐能力在跨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纪监工作在履...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军队不是无菌舱,不能天然抵御腐败问题的产生,必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军队反腐败斗争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不能皆戏言史言一日,同友甲上街,恰逢友乙正购置肉食。甲戏曰:怎么,又要搞点腐败?众皆忍俊不禁,大笑。不知怎的,听了这句戏言,心里总觉不是滋味,似乎"腐败"二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也许是反腐败深入人心之故吧。现在,人们对腐败已能于谈笑间坦然处之了,这...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相似文献   

14.
<正>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泛用和滥用.有效制约、遏止公共权力的泛用和滥用,是反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摆在广大纪检、监察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什么是权力制约呢?权力制约是一种政治强制性活动,是制约主体对制约客体的一种行为限制和调控.要有效行使权力制约,就必须首先了解制约权力的四个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江泽民及中央其他领导人在谈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时候 ,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反映了党对反腐斗争指导思想认识的深化 ,标志着这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第一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应认真探查源头。探明源头是预防治理的前提。源头不明 ,谈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一般源头和具体源头的关系。当前对腐败源头的探讨 ,主要集中在腐败形成的一般源头上 ,如思想源头、制度源头、人事源头、财务源头等等。这种探讨是必要的。但腐败…  相似文献   

16.
胡永芬 《兵团建设》2005,(11):23-24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坚持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反对腐败,保证了反腐败斗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兵团建设》2014,(6):30-31
正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针对长期、复杂、严峻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的战略性、阶段性目标,对于医治腐败顽疾、不断将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一种社会丑恶现象.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认识上的谬误.有的人错误地把反腐败斗争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反腐败斗争会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存在着“经济要上,纪律要让”的错误观念.(2)体制上的“空隙”.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旧的体制虽然破除了,但新的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旧的体制仍然在发挥作用,难免留有很多空隙,从而给一些人留下可乘之机.(3)法制不健全.(4)封建思想的影响.(5)对外开放中腐朽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个世界性问题.反腐败也是我国政治领域一场严重、艰巨、复杂、长期的斗争.近年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已由当初的治表为主发展到今天的标本兼治阶段.王若素撰写的《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研究》一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问世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为什么一些人觉得反腐败成绩不够理想呢?一些地方和单位又为什么出现了一种"前腐后继"的不正常现象呢?笔者认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还没有完全消灭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仍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只要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存在,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杜绝腐败的发生;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管理、监督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执纪执法不严的现象,因此还不能很好地规范权力的运行。经济体制处于大转型时期,致使权力使用异化的诱因增多;我们党内还存在治党不够严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抵御腐败的能力低下,这些既是我们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反腐败的任重而道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