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两次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福建首期青年远征军的征集并不理想。二期青年军的报名应征人数达1.6万人,位列全国第二。福建省青年军集中整编为第208、第209两师,分驻江西黎川、福建上杭集中训练。日本投降后,该批青年军于1946年夏大部复员。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对于振奋和鼓励民众抗战精神,转移社会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县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政府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①。以此为发端,由三台而重庆、四川、西南诸省,直至部分沦陷区,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伴随着此运动发展的,是远征军征集译员运动,也可算作广泛意义上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资”,知识青年的爱国情怀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得以开展的基础。1943年至1944年,正是中国抗战非常艰苦之时,是时国民政府偏隅重庆,所辖之地只限于较为贫瘠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日军进攻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3.
1944年秋,国民党政府打破常规,发动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从军,即所谓“知识青年从军”。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本文将详细地阐明这场运动起因,发动经过及青年军编练等项内容,以增进广大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青年军发动之缘起国民党政府原来颁布的征兵法规定,凡在学青年,皆在免役之列。但到了1943年却将兵役法中相关条款加以修订。翌年秋天便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民党政府前后这一令人瞩目的改革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首先,兵源极度匮乏是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客观原因。抗战末期,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挑起七七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宋哲元冀察当局对日妥协退让,热衷于"和谈"而疏于备战,导致战争伊始就造成重大伤亡且平津失陷。相比之下,蒋介石国民政府对七七事变后时局发展的判断更加全面准确,抗战决心比宋哲元下得更早。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提出的"应战,不求战",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抗战宣言。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和各根据地,他们成为中共抗日武装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的重要来源。这批知识青年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所受军事教育有限,但是通过在抗大学习等方式接受了教育,并经过了战争的实践与大生产运动等锻炼,促成了中共军队"知识青年工农化"目标的实现,推动了中共革命的胜利。而各根据地积极调动知识青年与小学教员的积极性,他们在中共基层武装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攻,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迫使蒋介石在抗战初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抗战行动。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要求各省军政当局调集地方部队,开赴抗日前线。蒋介石召见云南省主席龙云,要他尽地方人力物力,以应事机,并要求出兵20万抗日,龙云答应先编一个军出发。在云南原来地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统帅机关决策幕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按照学术界通常的理解,“抗战初期”指的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面对着日本侵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边调兵遣将,加紧抗战的部署,一边仍未放弃通过外交谈判和调停以求得和平解决事变的幻想。随后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形势下,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军队集结于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多次大会战,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致使大片河山沦于敌手。由此,学术界对抗战初期,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究竟是“和”还是“战…  相似文献   

8.
刘岩 《军事史林》2014,(10):26-27
2014年5月6日,《解放军报》发表《我军历史上三次知识青年从军潮》一文称,“抗美援朝时期:十万学生兵,披上新戎装……”文中“十万学生兵”的数据不够准确,不是10万,应是30多万.这个时期参军知识青年的确切数字,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1953年12月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123人,做过负责任的汇报.他说:全军抗美援朝“三年来共接收知识分子337383名”.其数字具体到了个位,说明统计的准确性.据此,笔者特将抗美援朝期间,全国招收知识青年报考军校的入伍情况,做一概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欧阳格算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因为他曾经追随孙中山,辅佐蒋介石,参与电雷学校的创办,参加淞沪抗战,可谓“功绩卓著”。然而,他最终却死在蒋介石的刀下,身后留下了两桩疑案。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一二期抗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开幕词中,把抗战分为两个阶段,“自从广州失守武汉退出以前,是第一期;武汉退出以后是策二期”①。这种阶段划分是否科学,我们姑且不论,借用这种划分法对正面战场的抗战作一个系统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进而给其一个历史的、公正的评价。国民党一二期抗战中的战略指导1937年8月7日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上,首次提出“全面抗战,采取消耗战略”③。8月20日,由蒋介石签署的《大本营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中的第二点提出:“由军部队之运用…  相似文献   

11.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其改道流向东南,虽然暂时达到了阻挡日军进攻的目的,却也给豫皖苏三省44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战胜利后,尝到“以水代军”甜头的蒋介石出于内战的需要,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直指中原捣王师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顿时陷于低潮,生机盎然的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更是处于腥风血雨之中。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直指中原捣王师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顿时陷于低潮,生机盎然的中国南部广大  相似文献   

13.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前,中国曾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局部抗战。发生在1932年春天的淞沪抗战,是局部抗战中震动中外,可歌可泣的重大一役。淞沪抗战高举起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旗帜,毅然冲破了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为民族抗战的伟大斗争开辟了路道。淞沪抗战给了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使敌军三次增兵,四易其帅,遭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打击。淞沪抗战在国难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大敌当前,而作为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军事领导人的蒋介石就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头号敌人,急欲除之而后快。因此,蒋介石在抗战期间的一切活动,包括其住所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特征都属于国民政府的最高机密,以免日方获知而实施暗杀活动。本文详细描述了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鲜为人知的几处官邸及其安全保卫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1969年起,中国大地便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据统计,截至1980年,共有1800名万知青先后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接受了再教育,15岁的青年习近平便是其中之一。1969年1月,15岁的青年习近平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了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他的  相似文献   

16.
老同盟会员、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桂滋 ,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主动请缨抗日 ,率部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和南口、平型关、忻口、晋东南、中条山以及守备河防等对日战役和战斗。高将军关心部属 ,高军内部团结一致 ,关心群众 ,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高将军及其所部 ,在抗战中作战勇敢 ,不惜牺牲 ,并学会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首脑主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民族主义意识的蒋介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防思想,并在抗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对于日本侵华时期蒋介石的国防思想,迄今为止,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述,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不足。鉴于此,本文拟以对蒋介石国防观演变过程、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必要的历史评说,偏颇之处,祈请专家匡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止的14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期。14年间,蒋介石的国防观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全大会",通过了设立总裁制、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和抗战建国纲领等议案,逐步建立了以蒋介石为党政军最高领袖、以国防最高委员会为决策和执行机关、以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民意机关"的战时党政体制。这一战时体制的建构,既造成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与个人独裁,又使各党派获得了建言议政的机会。两者互为矛盾,却又共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告捷,于雁门关毙敌遍野!消息传至延安,身居窑洞的毛泽东喜中有忧。喜的是此战威震海内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忧的是"八路军武器装备太落后了,蒋介石给的那点东西,口惠而实不至"。善于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毛泽东拿定主意,"八路军得想办法,劈开一条自己生产武器弹药、自己装备自己的生路"。  相似文献   

20.
战争指导关系战争准备与实施全局,正确的战争指导往往是达成战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基本上能把握战争规律,根据中日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战争指导原则,虽然存在种种不足和消极倾向,但能坚持抗战,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