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占良 《国防》2007,(12):59-61
明朝末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崛起了一个名叫女真的民族,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后,即率领部众向明政权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2.
皇太极(1592──1643),满族,姓爱新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奠基人。他在跟随其父努尔哈赤百战创业时,就跃马弯弓,纵横驰骋,参加了萨尔济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宁远之战、松锦之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继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即帝位,又统率八旗劲旅进攻宁锦、统一蒙古、东征朝鲜、迂回袭扰关内,最后同明王朝进行了松锦决战。实践表明,他不仅是一代封建帝王,也是“位杰出的军事家。现将其军事思想分述如下:(一)先征服弱小之敌,拆散敌人联盟,尔后集中力量攻强敌,统一天下…  相似文献   

3.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人,爱新觉罗氏。先世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万历11年(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万历17年(1589年)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此后,他顺应女真各部出现的统一趋势,又合并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臼山东北的东海诸部。万历44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即汗位,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天命3年(1618年),  相似文献   

4.
直皖战争中皖系败北的军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是北洋军阀内部首场大规模战争 ,是决定直系和皖系政治命运的关键之战。段祺瑞及其将帅在军事上的失误是导致皖军战败的一个直接原因 ,具体表现在 :一、战前谋局布势严重失当 ;二、武力使用轻率 ,缺乏对行动的总体筹划 ,随意性大 ;三、将帅私心过重 ,育目轻敌 ,缺乏作战决心和吃苦、勇敢精神。这些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皖系在作战与建军方面的基本水平和缺陷 ,以及当时军阀在作战中的一些基本手法和心理。  相似文献   

5.
孙承宗(1563—1638)是明末著名将领和军事家。在后金(清)夺占辽东、进图中原,与明王朝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相对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征服的战争中,他受明廷之命,两次督师蓟辽,建有重要业绩。他一生忠于大明王朝,维护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6.
在浩瀚的汉语中,人们一定知道“旗鼓”、“鸣金收兵”吧!这里的旗、鼓、金就是古代将帅指挥作战的基本工具。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上,旗、鼓、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旗,是指挥战斗队形变化,实施战斗行动的重要手段。冷兵器时  相似文献   

7.
电子作战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电子作战目标进行威胁评估,主要立足于电子战环境,分析了电子作战目标威胁评估的内容与作用,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当前常用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对判断敌情及电子对抗作战指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指挥掩护潜艇展开到敌封锁区后作战,对潜艇展开过程进行简要分析,根据潜艇展开的敌情威胁确定掩护兵力的作战任务,从而研究并确定了对潜艇展开掩护行动的指挥组织关系、指挥方式和指挥内容.有助于作战、训练时组织和指挥掩护潜艇展开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9.
战争中的信息与决策(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in war) 关于战争认识活动的开端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战争中的信息是关于战争中的敌情、我情、友情及与战争相关的经济、政治、外交、天时、地利等方面的感性材料.战争中的决策是在占有、分析战争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判断、推理,对战争目的、手段、方式、对象、方向等做出选择和决定,它通常表现为指挥员的决心、命令和计划等.  相似文献   

10.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孔德骐努尔哈赤(1559~1626),满族,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满洲八旗军的创建者和统帅。努尔哈赤44年戎马征战,依靠女真民族(满族)的力量,并凭借他个人的雄才大略,统一了女真,攻占了明朝大半个辽东,为尔后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  相似文献   

11.
拓跋珪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鲜卑族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积极进取,大量吸纳了中原兵学精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在创建并巩固北魏王朝的统一战争中,拓跋珪采取了灵活结盟的策略;在指挥作战中重视掌握敌情,长于谋划,先计后战,采取符合战场态势的后发制人策略;成功运用心战,瓦解对手军心士气;适时把握战机,千里奔袭,穷追猛打;关照全局,因机制胜,乘势展开战略决战,彻底击败了强大的后燕,北魏由此成为北方强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美国借口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断然对这个主权国家发动了战争。为配合美军方的行动,微软公司开启其操作系统中预留的后门,发出指令,全面封死伊拉克联网的基于微软操作系统平台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导弹发射系统,导致伊拉克的导弹无法发射,实时化指挥控制无法达成。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以对伊拉克的绝对优势大获全胜,伊拉克政权跨台,总统萨达姆沦为美军阶下囚,美国掌握了对伊拉克的全部控制权。作为纯“民营化”企业的微软公司在伊拉克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立即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军事性质”的表现引导各国企…  相似文献   

13.
夏友忠  郭录 《国防》2013,(11):23-23
从近期实践看,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现役部队、武警和地方有关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与之相适应,必须科学编组指挥机构,明确组织指挥程序方法,建立精干、高效、  相似文献   

14.
将帅传记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读物。但是,传记通常侧重于叙述传主从生到死的经历,很少从更深的层次探索其所以能成为著名将帅的“奥秘”。由军事历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名将成长探秘》(以下简称《探秘》),则运用唯物史观,通过梳理著名将帅的戎马经历,及期精神、性格、心理、意绪以及军事指挥才能,着重分析和评述他们得以建功立业的原因。这就使该书具有意境新颖、思想性和可读性兼备的特色。《探秘》所选编的67名古今中外著名将帅,几乎都是在战争频繁而又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表明将帅的成长离不开客观的形势和条件。同时也说明如果不依靠主观的努力,客观形势和条件再好,名将的桂冠也绝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后者,正是《探秘》研究的重点,也是该书突出的特点。《探秘》客观地揭示出他们通向成功之路的奥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发人深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见微知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兵家都极其重视对敌情的侦察, 因为在战争中己方情况比较容易搞清楚,但对敌情的把握只能靠有效的侦察。而对敌情的侦察除运用多种手段外,更需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善于从细节和变化中,洞悉敌情,把握战机,争取战争的胜利。以下就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几个实例。反方向弯曲的小树二战期间,有一次纳粹德国指挥部经过周密策划,企图对苏军某阵地实施一次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扭转战略被动的态势。为了达  相似文献   

16.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志龙教授新著《武谋文用》,最近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武谋文用》是一本雅俗共赏、颇具实用价值的好书。著者总结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谋略 ,并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使现代人从军事谋略中汲取智慧。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认为 :将帅依靠武力战胜对手是用兵之下策 ;凭借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是用兵之中策 ;而运用智谋取胜才是用兵之上策。孙子把军事谋略上升到了克敌制胜的最高层次 ,可见战争是离不开“谋”的。一个优秀的统兵将帅应该有勇有谋 ,对于将帅来说 ,“谋”显然比“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认识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战争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战争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的思想,它不仅揭示了战争认识辩证运动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从战争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在军事思想史上,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最先从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战争认识的一般过程作过简单的描述。他认为,在知已知彼中,以知彼最为复杂,而知彼的方法就是“相敌”,即用侦察手段了解敌情,并列举了32种判断敌情的方法。同时,孙武还提出了诸如“践墨随敌,从决战事”等知战结合的思想,即实行战争的问题。虽然他已初步勾勒了战争认识  相似文献   

18.
《明史》记萨尔浒之战中杜松率领的中路明军进军路线与史实不符,其错误记载由此影响到有关专门著作述及此次作战的准确性。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昭信史。一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春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四路出兵。其中,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的中路明军最先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接战,结果杜松全军覆没。据包括《明史》在内的各种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9.
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闪击战的方式突然进攻苏联,掀起了两个装甲大国的铁血厮杀.在这场苏德对决的惨烈战争中,苏军将帅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同入侵苏联的纳粹将领斗智斗勇,双方将步坦协同作战演绎得出神入化,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其中既反映了双方同出一脉的作战理念,也折射出彼此不同的指挥风格.  相似文献   

20.
在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取得了更迭萨达姆政权的巨大胜利,但美军作为占领军的存在使之随即陷入游击战泥淖,在临时“自愿联盟”瓦解后,美军开始从伊抽身。本文从大规模作战阶段、稳定行动阶段、主要经验教训和未来形势展望四个方面对伊拉克战争及战后形势进行了总体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