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1年,兵团完成52个边境团场的7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73亿元"我来185团49年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这正是我和老伴一直期盼的。"这是刚刚搬进新楼房的农十师185团退休职工庄奎吉老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庄"的庄奎吉老人是1963年从山东济南军区转业到185团的老军垦。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在兵团各团场只要一说起小城镇建设,大家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盖楼房、修公路等画面。城镇化建设固然是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基础,但小城镇建设绝不是简单的盖房子。在各地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有些人住的是高楼房,拿的是高文凭,但却是"低素质"。明明小区内有垃圾箱,  相似文献   

3.
【现象】寒冷的冬天,皑皑的积雪,丝毫挡不住九师一六四团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一六四团住宅小区一个个建成,带动了团场三产的发展。"团场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生活好了,住上了楼房,自己蒸馍的就少,种菜的也少了,开个手工馍店代卖菜准行。"四连职工贺建军和妻子韩彦玲看到了这个商机,自  相似文献   

4.
这两天,89岁的阿不力孜老人经常到农五师八十六团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上看看。"党的政策好得很,湖北人民好得很,老汉我也能住上楼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阿不力孜老人笑呵呵地说。该工程是为八十六团四连和五连的近1000户少数民族职工盖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5.
"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样干净漂亮的楼房,如果没有北京市的援助,我可能这辈子都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家住十四师四十七团京昆小区的退休职工其拉罕·肉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65岁的其拉罕·肉孜是四十七团六连的退休职工,在此之前,他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平房里,夏天热,冬天冷,还要生炉子,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不安全。  相似文献   

6.
"住上新楼房,房间一星期不打扫也很干净,冬季也不用起早贪黑引火烧炉子了。"五六个邻居帮忙搬的搬、抬的抬,一会儿工夫把新楼房布置得漂漂亮亮。1月24日,五师八十九团十二连职工刘启告别居住了快20年的旧平房,搬进色彩明快的新楼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7.
连队职工到团部住楼房的多了,学校的课桌都换成新的了……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农五师八十四团党委做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2011年,八十四团顺利完成团部小城镇建设修编工作,职工危旧住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落实,团部职工住宅楼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8%。说起该团党委做的实事,居住在团部的王莲风感触很深,她近日说,团场补贴了4万元,她自己只付了6万元就搬进了一套69平方米的楼房。"今年,团里投  相似文献   

8.
正4月6日一大早,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小区内鞭炮震耳、热闹异常,团场园艺场职工高鱼来一家终于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楼房。高鱼来今年49岁,1997年从老家甘肃省甘谷县来到团场,一直居住在土木小屋里,在团场保障房政策的帮助下,今年高鱼来以每平方米24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131平方米的房子。"装修费4.1万元,这可不算多,这几年我们家的11.3亩红提葡萄的收入好得很,因为团场有商标,又是分级包装,所以销路好,再加上2亩草莓和10亩桃树的收入,住楼房没问题。"高鱼来说。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进程中,首先要明确人的城镇化这个主题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满怀深情地说:"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镇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用两年时间,让职工群众全部住上生活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的楼房,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10.
7年前,团部楼房遭冷遇,做工作也没人愿意住;现如今,团部楼房成了香饽饽,半夜排队只为交钱买楼房。这是农四师64团可克达拉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新华为记者描述的团场实施廉租房建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话说一对"锡婚"夫妇的住房变迁住上了新楼房,开上了私家车,又赶上了两人"锡婚"大喜,最近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刘泽洪、王秀芬夫妇可谓喜事多多。1990年,刚满17岁的刘泽洪满怀憧憬,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塔里木河下游  相似文献   

12.
正夕阳西下,居住在九师一六六团金汇小区的77岁退休职工朱镜洋悠闲地坐在小区凉亭里,为老伴演奏二胡,"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光住上了楼房,小区里还有活动场所,环境也好,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老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近年来,一六六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镇内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结合、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3.
话说一对"铁婚"夫妇的住房变迁从最初的一名"连官"一路走到今天,从儿时羡慕别人住楼房,到如今享受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八师一二一团政工办副主任白付强在总结这一切时,笑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相似文献   

14.
侯万里 《兵团建设》2012,(18):21-22
正今年68岁的袁耕旺是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去年,他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让老人欢喜不已。"现在团里的政策好,盖了很多楼房,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袁耕旺老人感慨道。这仅仅是兵团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  相似文献   

15.
话说一对金婚夫妇的住房变迁虽然结婚已近50年,但住进新楼房一年零一个月的陈锡和陆茹菊老两口却总有点住"婚房"的感觉。看着家里白白的墙,洋气的塑钢窗,一尘不染的瓷砖地,他们的记忆时常会"飞回"从前。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已经不记得有过多少次,我和妻子一起站在团里的楼房前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上楼房?"2月15日,面对笔者的采访,农七师一三○团三连职工刘飞如是说。今年39岁的刘飞是河南省项城人。1993年,刚满20岁的他来到农七师一二五团十九连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当地姑娘李新华,1995年两人结婚后,一起来到一三○团三连承包土地。没有婚房怎么办?当时连队领导给他们分配了两间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冻人。那时,三连的职工惊奇地发现,刘飞家房顶上有一口锅,原来是房  相似文献   

17.
近日,农五师81团又有一批职工搬进了新住宅楼。目前,该团已经形成了职工冬季住楼房、夏天住平房的候鸟式居住模式。近年来,该团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让职工得到实惠,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如今,该团小城镇建设初具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十年前,谁要走在五师九十一团的大街上,看着坑坑洼洼的土路、老旧的房屋,一定会给你留下落后、贫困的印象。可是近年来,随着团场经济的发展,"三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团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如今,九十一团团部居住的居民有1200余户,70%以上的职工住上了楼房,团场幸福社区应运而生,医疗、教育、社会治安不断改善,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3,(12):6
主持人语:"以前,住楼房的事想都不敢想,现在建镇了,咱的日子越来越美了。"66岁的刘桂秀,在五家渠市蔡家湖建镇挂牌当天,脚蹬三轮车从4公里外的六连赶到团部,她要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2011年年底至今,兵团管辖的建制城镇从5座增加到10座。北屯市、铁门关市、梧桐镇、蔡家湖镇、金银川镇相继挂牌,兵团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年初,兵团党委明确指出,要加快设市建镇步伐,力争四师可克达拉市、五师双河市、草湖镇、芳新镇等建制城镇年内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20.
【现象】段键是十师一八八团六连职工。近年来,通过团场的牵线搭桥,他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依靠种植致了富,如今不但住上了楼房,还开上了轿车。1月24日,开着装满土特产小车的段键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打算自己开着轿车回河南老家探亲。而这辆小车已经是他家买的第三辆了。这位只有2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