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37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合作资源卫星,这三颗第二代卫星,他担任五大系统的“大总师”。如今,74岁的他又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筹备阶段总设计师。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2.
《军事文摘》2023,(22):38-41
<正>小编的话: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火箭专家、固体火箭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杨南生院士。他主持创造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台固体发动机、第一颗人造卫星三级发动机、第一枚潜射战略导弹两级发动机、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动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动机等,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这些丰功伟绩背后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4.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 他亲历了我国卫星事业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没有刻意 追求,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 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这么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6.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的。建厂46年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60多颗(艘)星、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从事航天器制造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的。建厂46年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60多颗(艘)星、船的结构研制、总装测试及发射服务等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拥有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12月21日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今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  相似文献   

9.
陈汀峰先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起重运输专业,他是我国舰炮工程专家,中国海军新型驱护舰上列装的主炮多数是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上个世纪70年代,陈汀峰先生开始担任我国自行研制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的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们一起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全自动中口径舰炮,解决了海军急需舰炮装备国产战舰的燃眉之急。80年代,他是中国双联装100毫米遥控舰炮的主任设计师,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中口径全封闭遥控舰炮,再一次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2l世纪之初,作为中国某新型中口径舰炮的总设计师,他全面负责开展了跨部门、跨地区、跨集团的舰炮研制,不到4年就完成了该型舰炮的设计定型,创造了我国舰炮研制史上的奇迹,它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舰炮开始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目前,他又出任某新型大口径舰炮的总设计师,负责研制我国海军主口径舰炮系列中最大口径的舰炮。陈汀峰先生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善于创新。身为总设计师的他,总是出现在火炮试验的第一线,他不畏艰险,身先士卒,亲自操控火炮。陈总带领研制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我国舰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他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1991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荣获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不久前,围绕读者关心的我国大、中口径舰炮发展的有关问题,我刊记者对陈总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年来,六院人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为祖国、为民族争光争气的铮铮风骨,步步攀登,开拓发展,先后开发、研制出30多个型号的火箭发动机,获得 300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其中,某型号火箭发动机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密切合作,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震惊寰宇;与“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配套的火箭发动机连续17次成功地将返回式卫星送回华夏大地,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国际航天领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第17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翱游15天后,搭载着被人们称为第一面“太空国旗”的五星红旗翩然而归,在199…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解放军报》2000年10月51日记者范炬炜,特约记者苏扩善报道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20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空军设计生产的改进型 GPS IIR 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颗卫星被命名为 GPS IIR-18M,是8颗 BlockIIR-M 卫星系列中的第5颗。此次发射是两月内 GPS IIR-M 任务的第2次成功发射。GPS IIR-18M 卫星入轨后,现有 GPS 卫星星群中将包含5颗 IIR-M 系列卫星和12颗  相似文献   

13.
军备动态     
美国计划缩小“天基红外系统”规模美国《C4ISR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美空军将请求国会批准2007年开始研制新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以取代“天基红外系统”(SBIRS)。据国防部的官员称,SBIRS后续系统将利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及软件技术,对其性能要求也将不会像SBIRS那样雄心勃勃。由于SBIRS计划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其规模正在缩小,从至少制造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缩减到不多于3颗。首颗研制型卫星的发射时间,从2002年至今,曾四度推迟,目前计划在2009年发射。此后两年再发射第二颗研制型卫星;第三颗即首颗生产型卫星的制造,在确信首…  相似文献   

14.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5.
张福泽同志: 我十分荣幸地通知您,您于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特此通知,顺致祝贺。 朱光亚 1995年6月20日 是年59岁的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福泽捧着这封信,双手颤抖,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科学家终身的荣誉。而他,则是人民空军第一位当选院士的高级专家。  相似文献   

16.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征服太空的历史进程。之后,我国自行研制的30多颗不同型号的卫星相继上天,走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天之路。在我国航天事业这一个个辉煌背后,包含了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群体——航天测控兵的诸多甘苦和奉献。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被人们誉为“现代大篷车队”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第二活动站全体官兵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梁守槃院士是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航空工程教育。50年代起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在发动机和导弹总体技术上颇有建树。他是中国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海鹰"导弹、"中国飞鱼"和超音速系列反舰导弹总设计师和火箭技术专家,被尊称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守槃院士领导研制成功多种海防导弹,其中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梁守槃院士是福建福州人。1937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毅然放弃在美国深造的机会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抗日救国的工作和斗争。1940年任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士、课长,1945年任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所长、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技术顾问。他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  相似文献   

18.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17日,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激光反卫星试验,这种试验对美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而对国际社会及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却是木祥之兆。现根据外刊报道,对试验情况做些分析。试验用的目标和激光器这次试验的“靶星”是“微型探测技术综合”卫星-3号(MSTI-3)。该系列卫星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根据“微型探测技术综合”计划研制的,1994年10月移交给空军,共发射3颗,主要用作试验、鉴定与导弹防御有关的微型传感器和其他探测技术的试验平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把我国高分系统建设由可见光、热红外、远红外带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