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装备动员是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防动员大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在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进行战略转型,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科学统筹,在统一中把握军民融合的辩证关系,在动态中实现装备动员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国装备动员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统一”,着力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辛毅 《国防》2013,(3):1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电子信息装备作为武器装备体系的"灵魂"和"神经中枢",是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领域的物化体,具有很强的军民融合特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对电子信息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认识,积极推进军民融  相似文献   

3.
汶川抗震救灾,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文章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饮食装备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差距,从进一步推进装备准备落实、进一步完善饮食装备体系、进一步发展信息化饮食装备、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饮食装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下,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本文结合后勤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军民融合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从后勤信息化军民融合的历史背景,国防专利的知识产权制约因素、知识产权对后勤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提升知识产权对后勤信息化军民融合支撑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装备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对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双向转移,提高新型装备的研制、生产水平,增强现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促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和保障力转化,推动装备建设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装备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对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双向转移,提高新型装备的研制、生产水平,增强现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促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和保障力转化,推动装备建设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战略。当前走军民融合之路,就需要大力发展军民通用技术,大力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动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本文针对我国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外该领域发展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政策措施,对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牵引装备保障形态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必然要求装备保障信息化。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刚刚起步,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努力实现装备保障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一、准确理解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内涵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紧紧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冉亚权  范胜龙 《国防》2014,(9):41-42
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参战力量多元,信息对抗激烈,物资消耗巨大。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深化国防动员体制结构、需求潜力、队伍建用、资源共享和法规制度军民融合,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