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镝战术”封锁苏伊士运河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统一指挥德、意兵团。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后,隆美尔从3月24日开始发动向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军依赖运河实施的作战保障。为此,隆美尔制订了两套作战方案,一是以坦克装甲部队进攻并夺占苏伊士运河岸,特别是塞得港;二是出动空军部队对英军进行运河运输的“老虎计划”实施打击。因为1940年夏秋时节,德国第10航空军参谋长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战参谋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创了德国新型He-111轰炸机的“飞镝战术”,即  相似文献   

2.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8):70-70
隆美尔的骑士风度 1944年,英军突击队罗伊·伍德伯奇和乔治·兰恩执行任务时被德军巡逻队当场拿获。希特勒有道命令,凡俘获英军突击队员格杀勿论。行刑队正要动手,上峰传令西线德军指挥隆美尔“有请喝茶”。两位一听麻烦了,英国突击队曾两次刺杀此人未遂,怕是今天要新账老账一起算。没想到,“沙漠之狐”态度甚好,双方相谈甚欢。喝完茶,隆美尔特别交待,直接送战俘营,就不麻烦盖世太保了。就这样,兰恩活到战后讲述了这则轶事。  相似文献   

3.
沙漠之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沙漠之狐”隆美尔搅得北非地区鸡犬不宁。今天,“沙漠之鹰”萨达姆在海湾不时展露“英雄本色”,导致中东局势剑拔弩张。这“一狐一鹰”,隆美尔的是非功过早已盖棺论定,而对萨达姆的评价却众说纷纭。他自诩为“阿拉伯的利剑”;西方政客却把他形容成一条冷酷无情、反复无常的“疯狗”;以  相似文献   

4.
徐秉君 《环球军事》2004,(20):16-17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公认,"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因此,他被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尊称为"沙  相似文献   

5.
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陆军元帅。他曾任德国非洲军的军长,非洲集团军的总司令和在盟军反攻时西线的B集团军总司令。他意志坚定,能刻苦耐劳,有决心与毅力并善用计谋,曾在北非战场上狡猾用兵,并获得“沙漠之狐”的美号。  相似文献   

6.
这幅画表现了1944年12月在德国奥斯塔菲尔德上空一架英国第626轰炸机大队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被德国Me110G-4夜间战斗机偷袭后拼命躲避的瞬间。 当战争进入1944年下半年后,美英两国加大了对德战略轰炸,以破坏德国的战争基础,减弱它的战争能力。英国空军组成了以  相似文献   

7.
在电影中,用高射炮打坦克的场面时常出现,令观众如醉如痴,其实这种情况在二战中屡见不鲜,德国88毫米高炮就是个中翘楚。在著名的北非战役中,多亏它的出色表现,隆美尔和他统率的轴心国军队才得以在沙漠中苦撑3年之久。 作为二战中最成功的一种火炮系统,88毫米高炮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已初露锋芒,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当时苏联人的T-26坦克威风八面,把德国人的轻型坦克打得大败,可88毫米高炮一上场,就立刻扭转了这种局面。T-26在它的猛烈轰击下,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在法国战场,这种新武器也立下了不少功勋。当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在敦刻尔克面临英国坦克的反攻时,88毫米高炮的一次齐射就击毁了9辆“马蒂  相似文献   

8.
隆美尔(下)     
马骏 《国防》2005,(12):68-70
三、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一般人所认识的隆美尔,更多的是北非战场上的隆美尔,那是隆美尔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的表现,堪称战术杰作。但是,隆美尔还有另一面:战略素养不高,对于全局的筹划显得有些苍白。因此,纵观隆美尔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他: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那么,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隆美尔在战术上的成就。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隆美尔还在希特勒身边任职。他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向希特勒提出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请求。希特勒非常欣赏隆美尔,同意了他的请求。…  相似文献   

9.
1944年2月的一个清晨,一艘满载的铁路渡轮“氢化”号在颠簸着穿过波浪滔滔的挪威廷斯贾克湖时,忽然间船的甲板下传来一声闷雷似的爆炸声。船只左右倾斜,停滞不前。5分钟以后“氢化”号下沉到水底。同它一同沉没的是希特勒想占有第一颗原子弹的梦想。这一声爆炸背后蕴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必须破坏希特勒的重水储存 这要回溯到1940年4月。国际科学家们流传着小道消息说,德国的凯瑟·威廉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一下子把美国推入二战的漩涡之中。英国的丘吉尔首相和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紧急会晤。他们商定新的英美联盟采取的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将是进攻法属北非,并把此次进攻行动的代号定为"火炬行动"。它意味着要在德国引以为荣的"沙漠之狐"埃尔文·隆美尔将军的尾巴上点一把火。因为在当时,隆美尔  相似文献   

11.
1944年2月12日,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在给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发布的一项指示里说:“你即将进入欧洲大陆,并且要同其他盟国一起,担当直捣德国心脏的作战任务,并摧毁其军事力量。”随之而来的,有普通爱国者们的英勇行动,聪明机智的人们静悄悄的侦探和猎取德军机密等等,无一不和即将来临的大反攻密切相关。在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分散在各地的抵抗战士们已联合起来,组织成一支打击纳粹德国的军队,随时准备从内部袭击敌人。1944年6月6日,盟军进攻欧陆的开始日到来,在仅仅几个小时内,希特勒大吹大擂的西线的壁垒以及它严密的防线被打开了一个大缺口,盟军迅猛地向德国挺进。本文记述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2.
纳粹“海狼”——德国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同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后所言,“海狼”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威胁战后想来犹令人感到后怕。然而随着同盟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不可一世的“海狼”也是日暮西山、气息奄奄。 “自杀”性的出击令 1944年6月6日,为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千军万马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纳粹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这是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为此他早就命令德国海空军,一旦登陆发生,必须配合陆军不惜血本,打击航渡之敌。 德国海军司令部作战室内高悬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沙漠之狐”欧文·隆美尔(Erwin Rommei, 1891.11.15~1944.10.14)毫无疑问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德国战将。无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给予他至高的评价。在许多人眼中,要不是因为希特勒短视狂妄,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这位军事天才、坦克战专家或许能一举征服整个北非,然后挥师向东与日本人会合在印度,二战的进程甚至于整个人类历史就会因此发生改变。但神话毕竟是神话,本文所要叙述的是隆美尔神话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炮火纷飞、极其惨烈的战场上,由于战场态势犬牙交错,双方相互盘旋追逐,战线极不稳定,情况瞬息万变,造成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复杂局面,因而发生了多起混水摸鱼、令人笑掉牙的小插曲。 吃了豹子胆的英国宪兵 1941年末,寒风卷着黄沙,大地一片朦朦。利比亚沙漠坦克隆隆,枪声四起,硝烟弥漫。英国第8军军长蒙哥马利发起的“十字军行动”与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非洲军正在这里展开着你追我逐、颇具规模的坦克战。一天深夜,一名在交通岗值勤的英国宪兵正满头大汗地忙着指挥一队队装甲和运输车辆南来北往。不知怎么搞的,他猛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仔细往车上一瞅,天哪,那些  相似文献   

15.
火腿、熏肉、香肠、鲜蛋……在早晨4点享受如此丰盛的早餐并不多见。美空军驻英国格拉弗顿·安德伍德基地的B- 17飞行员泰德·艾波特中尉心里有种不祥的感觉。第384轰炸机大队的其他官兵也察觉了这一异常情况。他们知道前面必然有一个艰难任务在等着他们。1944年7月29日早晨的任务简报证实了艾波特的预感。据他回忆,“指挥官开  相似文献   

16.
郭魁  李卫彬 《军事史林》2008,(10):23-27
埃尔温·隆美尔,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名将,陆军元帅。在北非战场上,他以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狡猾多变而令对手措手不及的战术,被称之为“沙漠之狐”。正如他所说“只要有可能,就要采取欺骗措施。”隆美尔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无愧于这一称号。只是,他的欺骗行动大多表现在战术层次,在战略运筹上则天生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只黑色的巨大铁锚。它那锈迹斑斑的身躯,向人们展示着曾经饱受过的沧桑。它就是清朝北洋舰队主力舰“镇远”舰的铁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只黑色的巨大铁锚。它那锈迹斑斑的身躯,向人们展示着曾经饱受过的沧桑。它就是清朝北洋舰队主力舰“镇远”舰的铁锚。  相似文献   

19.
说到“一”,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在战争中,往往就是“一”,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与败。 一字文书稳定军心 1944年12月,美军第101空降师为了抢夺阿登陆附近的交通要点巴斯托达,与德国法西斯军队展开了竞赛性行军。结果美军先到达,德军随后则以优势兵力包围这座城市,并派人送信,要求巴斯托达守军投降。指挥101空降师的麦克奥利将军对德军的狂妄十分气愤,当即写了回信,内容只有一个字——“呸”,以此来表达他的作战决心。这极大地鼓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埃尔温·隆美尔是希特勒手下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二战的北非战场,他指挥的军队从未超过15万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素质欠佳的意大利士兵,而他的英国对手则拥有数量高达75万人的庞大部队,但是隆美尔却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顽强的斗志,隆美尔取胜的秘诀主要是出色的情报工作。在这方面,他有3个赖以致胜的法宝。当它们被盟军逐一破解时,“沙漠之狐”的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