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养蛇场     
一条一米多长的眼镜蛇,激怒地竖起前半身,颈部胀大,发出“呼呼”的声响,警惕地随时准备应付“敌人”。说时迟,那时快,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用左手卡住了蛇的脖颈。这条凶狠的眼镜蛇无可奈何,卷缩起身子,不得不忍痛吐出毒液,被主人征服了。表演者就是浙江省义乌县王宅乡后力小村退伍军人王春海。  相似文献   

2.
一天,湖南省临湘县詹桥镇二十四岁的养蛇专业户、基干民兵甘继清,正在忙着喂蛇。突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跑进屋来,请求小甘去为民除害,救他儿子的命。老人叫李中福,是邻近的湖北省通城县北港乡人。这一带山多人少,居住分散。他家就坐落在一个山洼里。屋旁有座古墓,墓中有一条长  相似文献   

3.
农谚说:“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进土”。然而,就在这寒风凛冽冬天,我国第一条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却在国防科技大学5名硕士研究生的“孵化”下,悠然出“洞”了。 那么,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是如何造出中国第一条机器蛇的呢? 灵感来自一次电视节目 2001年4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正在播放一个介绍蛇的电视节目,平时很难有时间看电  相似文献   

4.
蛇趣     
部队驻扎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山里多树多蛇,兵们免不了和蛇打交道。采访的几天里,记者不断听到一些发生在兵们与蛇之间的或惊心或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毛毯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贵重的东西,寻常人家一般可以拿出几条毛毯来。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中,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毛毯对普通人来说可谓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一条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友情的毛毯。这条毛毯的原主人是中央红军第5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在短暂的几年  相似文献   

6.
初夏的一天下午,我们怀着惊异和崇敬的心情,从四川省省城成都前往资阳市雁江区探访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农家。说特殊,是因为主人是个当了数十载“烈士”的传奇人物——一位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为革命浴血奋战、出生人死的女红军;说普通,是因为老人家修葺一新的房屋里,陈设极为简单,除了四川农家喜欢的寻常家什外还摆放着主人劳作的农具。92岁的老人指着这120多平方米的砖混精巧结构小平房,满意地告诉我们:“这江山没白打,托党和人民的福,到了晚年,还白让我这把老骨头住进这巴适(四川方言:好,舒适意)的小洋房里!”从老人的风趣谈话和晚辈们的补充中,九旬女红军的传奇人生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一条平坦的山区公路向前延伸,汽车载着我们一行几人急驶。当汽车驶下公路向左一侧的一座山前,我们举目望去:呵,满山的苍绿,红透的苹果,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我们仿佛置身于花果山下。这时,一位身材苗条、举止文静的姑娘从山上走下来,她就是这个花果山的主人,本文的主人公,辽宁省盖县双台乡复兴村基干女民兵周明艳。今年24岁的周明艳,治理荒山已整7年。1983年她中学毕业后回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幸到广东珠三角、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一带参观学习,沿途的所见所闻都令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这些发达地区的文明饮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行程数千里,前后10多天,自然免不得一日三餐。我们原以为,筵席好赴酒难当,可几天下来,就感到大出所料。坐上桌席,主人拿出辣酒、甜酒、饮  相似文献   

9.
有话直说     
社会需要"正能量"近日,我们单位一位青年职工拾到物品后及时还给了失主,失主为表示感激,到我们单位赠送锦旗。报道此事的同时,我也在QQ群里发布了这条信息。同事、群友们纷纷  相似文献   

10.
鱼儿的皮肤如同它那形状各异的鱼鳞一样,写满了奇妙的故事。一次,渔民捕上几条盲鳗,将其扔进一只水桶里。过了一会儿,发现水桶里的水好像被洒进了牛奶似的。这是怎么回来呢?原来,盲鳗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蛇类市场价格猛涨,全国性的养蛇热方兴未艾。所以,建议欲养蛇的农民朋友,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应具备养蛇的条件。养蛇只限于郊区或农村,城市里不能养蛇,因城市噪音大,环境污染严重。另外,还需当地有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峒中,这座地处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中越边境最前沿的小墟镇,四面环山,三面受敌。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人们是怎样生活和战斗的?去年初冬的一天,笔者踏上了这个边境小镇。我们首先来到峒中街市场,只见挑担的、推车的、骑自行车的边民们,在晨雾中汇集到这里,摆开了菜摊、肉摊、鱼虾摊和百货日杂等摊挡。街旁的小吃店里飘出诱入的油条香味。我们走到一个米粉摊前,主人——一位年轻  相似文献   

13.
田杉 《兵团建设》2009,(24):29-29
安徽省阜阳市的郊外有一片林地,林地里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一个小木屋。这片林地的主人叫王正军,他正是靠着这些树上的小木屋,大赚了一笔。这些小木屋里究竞藏着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14.
<正>2005年10月出厂,2019年8月,仍可为客户创造400万元的年产值!这台表现有点"神奇"的设备,叫山河智能SWDM20旋挖钻机,它的主人是南京定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荣华。日前,山河智能全球服务万里行地下装备服务分队,在江苏常州的一处工地上,对这台常青树老钻机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保。说起这台机子,孙老板如数家珍:"主泵去年才换,行走马达、回转、履带等行走装置都还是原装,结构件更不用说,裂缝都没有一条!"据孙老板介绍,现在,这台老机子正在江苏常州的美的项目上打基护桩,"打桩的话,新机一天可打  相似文献   

15.
蛇年说蛇     
2001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属辛巳,巳合蛇,是蛇年。蛇是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旺发时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经过1.2亿多年的化育繁衍,目前全世界已有2700多种蛇,毒蛇占1/4,蛇成了大千世界万千生灵中一个显赫的大族。 蛇类形态千奇百怪,林林总总。蛇的大小相差十分悬殊,盲蛇科里的盲蛇是蛇国侏儒,只有90毫米长,像条刚刚会爬的小蚯蚓,可放在掌中观赏。蟒蛇科里的南美森蚺,则是蛇国大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保证和促进“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如果把精神文明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要把这座大厦建设好,必须有几个不可缺少的支撑点。这几个关键的支撑点就是我们寻求的思路。 确立根本——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德拉姆半岛上发现一条4米长的九头蛇,蛇颈上的九个蛇头像扇子一样展开,各有眼睛、嘴巴、牙齿,能同时吃蛙、鼠、鸟、鸡之类,九个蛇头有时要争抢食物.但一般相处比较平和.因为所吃的食物进入一个肠胃,大家都能分享到养分。当地土著人感到惊奇和害怕,说“天上九头鸟,地上九头蛇”,是不祥之物,专家们来考察后说,这叫“再生异殖变态”,不会遗传,要当地人认真保护。  相似文献   

18.
“巴比伦有空中花园,西班牙有斗牛场的嬉戏。不,我不惊异,我爱这大竹岚的园中趣……”这是诗人邹荻帆对武夷山蛇园的赞美诗。在风景如画的武夷山附近,有一处武夷山蛇园。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拟态蛇园。被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方毅称为“蛇王”的著名蛇医张震,在这里从事武夷山蛇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董宁  黎南 《政工学刊》2013,(5):60-60
高山之巅,有人在鹰巢里抓到了一只雏鹰。他把雏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和鸡一样地啄食、嬉闹,它以鸡的习性生活着,成长着,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等这只鹰长大了,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一起,养成了和鸡一样的生活习惯。根本没有飞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马跑泉镇22号院落里,有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小院。在一个初春的下午,我们慕名专程采访了这家小院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