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作为战争的指导者,要实现以弱胜强,必须把握敌我双方各种因素在战争中不断变化的状态,即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科学预见战争发展过程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制定正确的作战指导方针。敌我双方在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强弱对比总是相对的。强敌方面有相对弱的因素,弱军方面有相对强的因素。弱军要战胜强敌,就必须使自己力量中强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减少自己力量中弱的因素,为质变准备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2.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现状、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次较大规模局部战争,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所发生的多次误伤事件的原因分析得出:在大纵深、强机动和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立体战争中,由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作战平台,要避免友军之间的误伤事件,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目标敌我识别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目标识别及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涵义、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阐述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最后对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并得到4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到,媒体攻势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多方位、全时空的。战争一开始,敌我双方都非常重视战争中宣传媒体的运用,其宣传攻势覆盖面大、持续时间长、宣传层次多。美伊双方不仅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而且都派上了阵容强大的记者队伍深入到一线,进行战地采访,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不定时地向世界发布战地消息。第二个显著特点是媒体“轰炸”具有超强度、超常规性。敌我双方都通过新闻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这场战争的基本经验是全面科学地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各方面因素,坚持战略上藐视敌人,果断地作出出兵决策;依据战争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战争的基本特点,从敌我双方实际出发,精心部署,适时地提出和调整战略计划,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和组织工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热情,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奠定了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成刚 《国防》2016,(7):24-27
本文从抗日战争的战争节奏、战略格局和敌我力量对比等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入手,以交战双方史料分析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更在于将敌人的后方依托变成了战场,以人民游击战争的形式促使抗日战争按照中国设定的持久战路线发展,并因此改变了战争进程、战场格局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对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敌我双方的较量将更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标准也更高。从战争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看,战争的较量虽然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兴军之本,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当代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较量,也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较量。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都无法改变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实践中,能否保证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否保证军队永不变质,人才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七虎  郑一冰 《国防》2007,(6):58-59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制信息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未来战争中,信息资源作为海战场神经系统和指挥控制的关键,必然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因此,在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特色军事变革中,要重视依托民船民兵建立海上侦察网络信息保障体系,用于支援保障  相似文献   

9.
战斗识别,美军的定义是:在较短时间内和一定距离外准确区分友军、敌军和中立方军队。战斗识别的发展与战争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20世纪4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战斗识别研制开发的初级阶段,在当时作战环境下,夺取制空权是战争的首要任务,因此,空对空敌我识别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提供的借鉴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也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所经历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运动战阶段(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敌我技术装备上的差距最为悬殊,体现战争初期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1.
增强国防经济潜力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国防经济潜力研究中遇到一些理论上的难题,提出来同大家商讨. 一、国防经济潜力的内涵问题战争是敌我双方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强弱优劣的比较。经济力是军力、政治组织力的物质基础,决定战争胜负,除了战争的正义性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为止,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战争前期的七个半月内,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战争转入相持局面后,我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阵地战,构筑坑道工事总长一千二百五十余公里。在战争中,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达三百余万人。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敌一百余万人,最后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基本上恢复了战前以三八线为界的局面。一、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十二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  相似文献   

13.
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握战争“转折”的艺术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他在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粟裕战争回忆录)第74-75页)粟裕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探索,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注意寻找和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同时,还特别注意深刻认识和把握战区作战的基本规律。通过长期指挥战区作战的亲身实践,粟裕率先提出了关于战争“转…  相似文献   

14.
把握作战指挥中敌我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规律,从中寻求制胜之策,是朱德实施正确作战指挥的着力之处。抗战时期,朱德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于作战指挥领域:一是把所从事的战争实际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指挥作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二是辩证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长短,正确认识作战对象、战场等具体条件,灵活地运用游击战的作战样式、战略战术,把作战指挥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关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战争敌我双方的较量是拼科学技术、拼人才、拼智能。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一支过硬的后勤人才队伍。当前各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好后勤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来源渠道单一、人才素质结构不合理和人才使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与美军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激烈对抗。是我军历史上所经历的现代化程度最高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为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一、武器装备落后必然给战争带来许多困难武器装备的优劣强弱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更为突出。武器装备落后必然给战争带来许多困难。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具体表现为: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尤其在这场战争的前期(1…  相似文献   

17.
飞机问世后,很快就登上了战争舞台,成为人类军事力量家族中新的一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敌我双方空中活动的增多,真正意义上的空战也随之开始出现。在世界空战的最初阶段,飞行员们都没有受过什么战术训练, 双方是凭着勇气、机敏和对飞机性能的熟练掌握,进行骑士式的一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 ,其突出特点是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 ,美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 ,我军的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 ,然而却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我军历史上体现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 ,其战争军事战略指导经验十分丰富和宝贵。如 :高瞻远瞩 ,未雨绸缪 ;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夺取战争主动权 ;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 ,融为一体 ;扬长避短 ,抑制敌人武器装备优势的发挥 ;组织现代化的后勤保障 ;正确处置正面战场与侧面战场的关系等 ,对我军未来作战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经济理论,不仅体现在他对战争与经济等相互关系的总体认识上,还反映在他对军事经济要素具体的微观分析上,也体现在对军事经济管理的把握上。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要素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和首要标志;敌我双方的经济状况是制订战争计划的基本依据;“夺取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是战略的一般原则;以战养战转嫁战争负担;民众是军事经济供给的重要力量;重视军事经济动员;保障军队给养具有战略意义;注重军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陶曙明  王筑昆  刘军 《国防》2010,(9):41-43
大中城市作为区域范围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战略资源和战争潜力的重要基地,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敌我角力的重点地区。大力加强大中城市国防动员应急应战能力(以下简称“双应”能力)建设,对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大中城市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