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4月提出“无核世界”的构想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推动核改革。依照美国法律规定,奥巴马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本届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而奥巴马关于核武库规模、结构及使用政策的改革内容就包含在这份评估报告中。然而,这份本应在去年秋天就出炉的报告,至今仍迟迟未见发布,这是由于奥巴马的改革方案遭遇了来自美政府官僚机构的强力“阻击”。  相似文献   

2.
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说时提出了一个宏大目标——美国要力争实现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国家,美国要真想实现自己提出的这一目标,意味着必须大幅度调整自己的核政策,全球的核裁军进程才有可能随之发生转变。奥巴马的“宏论”真的能够落实吗?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世界航天工业稳步发展。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引领航天工业的发展。美国发射了各种用途的航天器;奥巴马总统发布了新的《国家空间政策》,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环球军事》2010,(2):5-5
“奥巴马辜负了美国与世界人民的期望。伊核项目已经谈得老掉牙了,美国及其盟友像是演电视剧似的没完没了。美国伸向我们的是制裁之手。”——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呐贾德2009年12月23日再次表示,拒绝将2009年年底作为答复联合国要求伊朗将其多数低浓缩铀运往海外协议的“最后期限”。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正式公布了其国家安全团队成员名单,其中包括了被称为"鹰派三将"的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盖茨、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琼斯。他在宣布国家安全团队人选时表示,为了确保国内繁荣与世界和平,美国需要继续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竞选时奥巴马提出“追求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构想,并表示将把核裁军作为任内的重要工作。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拥有最先进核武器的核大国而言,确定如此宏大的目标,暗示着必须大幅度调整自己的核政策。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美国对其核政策进行了相关调整,这必将对世界核军控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一、美国核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承诺不对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2010年4月6日,美国公布新的《核态势报告》,调低了对传统大国之间核威胁的评估,认为全球“核大战的危险变得遥远”,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11月5日中午12时,奥巴马以338比155的绝对优势领先麦凯恩,拿下了349张选举人票,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哪些原因成就了奥巴马?奥巴马总统宝座好坐吗?奥巴马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参考》、《新民周刊》等报刊有关文章和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9.
唐健  满莉 《环球军事》2014,(12):16-17
5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演讲:“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这是上一个世纪的现实,也将是下一个世纪的现实。”“我们如果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前共和党籍参议员查克·哈格尔(ChuckHagel)出任下一届国防部长。在宣布提名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称哈格尔是美国“国防力量亟需的带头",同时代表了美国政界亟需的跨党派合作精神。国防部长虽然不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但对美国这样一个长期与战争纠缠的国家来说却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提名一经宣布,媒体、公众以及分析人士都对哈格尔的背景、经历和资格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顾此 《环球军事》2013,(15):20-22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众议院在7月10日连夜就《能源和水领域法案》通过修正案,规定如果白宫在未征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国会将拒绝对有关削减核武器的项目进行拨款。对此,鹰派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特纳表示,之所以提出此修正案是因为奥巴马总统6月19日在柏林讲话对外宣称其正对美国的核力量体系进行重大改革,而此言有悖于美国两党政治传统,有违宪之嫌疑。按理说,到哪身边都带有核导弹发射密码手提箱的总统总不至于在国内因核问题而被唱出“反调”,但事实恰恰相反,唱出“无核世界”好声音的奥巴马却不能“想唱就唱”。那么美国的核武库,究竟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12.
6月19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发表了演讲,重申了他4年前在布拉格提出的“天下无核”的设想,还列出了他任期内的武器削减计划。希望能够在核问题上做出突破性进展,此举将对美国乃至全球安全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债风波     
一度让全球神经紧张的美国债务上限谈判与政府违约风险,终于在8月2日大限日化险为夷——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宣布美国债务上限提高至少2.1万亿美元。不过,与债务上限危机相比,美国经济中的难题,尤其是就业危机并未解决。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天价债务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半月谈》、《南风窗》等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4.
侯永波 《环球军事》2011,(10):M0001-M0001
5月1日以来,有人欢呼庆祝,有人扬言报复,在反应不一的国际舆论背景中,本·拉丹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然而,这次他的引人关注,是以彻底告别这个世界的形式出现的。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正式演说,痛陈近10年来拉丹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给美国社会造成的沉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选举历来都会引起世人的关注,因为美国选民选出的不仅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总统,还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三军总司令”。美国总统对国家安全的看法,对军事问题的态度,都将会在他的任期内给世界安全形势带来深刻的影响。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格外激烈,共和党的麦凯恩经过一年多的激战终于获得了党内提名,而民主党的希拉里和奥巴马至今都还在为谁出线斗得难解难分。要想知道这三人在执掌“帅印”后将驾着美国“战车”驶向何方,我们不妨先对他们在一些重大安全以及军事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进行简单分析。或许能够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6.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4,(12):22-24
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四国,推进“战略东移”。4月24日,奥巴马在访日期间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共同防卫条款适用于所有日本管辖下的地区,“包括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相似文献   

17.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09,(22):22-24
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北京,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9年11月15日至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关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中美之间的交融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中关之间的互利合作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9.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19):27-29
近日,针对伊核问题日趋白热化的倾向,伊核问题专家、美旧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学者、伊朗核谈判前发言人侯赛因·穆萨维恩(HosseinMousavian)在美国《今日军控》(ArmsControlToday)杂志(2012年7/8月刊)上发表了题为《伊朗核争端:根源与现有选项》(TheIranianNuclearDispute:OriginsandCurrentOptions)的文章,穆萨维恩剖析了伊朗核问题的历史由来,总结了近期伊核会谈的具体情况,并对伊核问题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五角大楼简报室很少招待美国海、陆、空三军部长,更遑论美国总统了。1月5日,奥巴马总统选择在这里宣布其新防务战略,无疑为此举添加了一些戏剧性一奥巴马在此宣布的新防务战略也的确没有辜负舞台上的表演者。未来历史学家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份战略报告标志着美国整体外交和防务战略重心从欧洲向太平洋转移。糟糕的是,它可能预示着中美新军备竞赛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