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从1661年明朝末年抗清大将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统治者,到1683年清朝政府武力收复台湾,历时22年。清政府与逐渐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的郑氏集团从军事抗争到隔海对峙,9次和平谈判未果,最后不得不使用武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先抚后战”的对台政策 最初,清政府建立不久,清军水师比较薄弱,无力收复台湾,加之连年征战,财政比较困难。直到康熙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复苏,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列入议事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乘机攻占台湾周围岛屿。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侵略军登陆台湾,建立“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镇)和“赤嵌城”(今台南市)两个据点,后又击败西班牙殖民军独霸台湾全岛,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率军东渡,驱逐荷寇,收复台湾,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成功的范  相似文献   

3.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在他的军队中,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部队。原来这些黑人是荷兰殖民者窃踞台湾时贩得非洲黑人作无偿耕作的奴隶。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起兵海上时,招募从荷兰殖民者奴役下逃跑出来的黑人,把他们编成自己的卫队。郑芝龙降清后,这支黑人卫队归附了活跃在金门、厦门的郑成功。当郑成功进攻台湾时,这支黑人部队也立下了战功。  相似文献   

4.
16 6 1年 4月至 1 6 6 2年 2月 ,郑成功经过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击败了荷兰殖民者 ,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在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台湾民众在物资准备、军粮供给、情报搜集和武力配合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台湾民众的热情支援 ,鼓舞了郑军士气 ,增强了郑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合力抵抗外侮、要求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意志 ,使得荷兰殖民者分裂中国的图谋在这种决心和意志面前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6.
三、清朝海防建设与围绕边海防问题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相继渡海东来,从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掠夺,亚洲出现了大批的殖民地。1557年,葡萄牙窃据我国澳门之后,狂妄地宣布台湾是澳门的附属地。17世纪初,荷兰取代葡萄牙、西班芽独霸远东海权的垄断地位,一跃而为海上殖民霸主。它的东方殖民侵略组织东印度公司,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1603年租1622年,荷兰殖民者先后  相似文献   

7.
苏彧 《军事历史》2016,(3):17-21
历史上成功攻占台湾的战例不多,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平台等。其中,郑成功一役海陆较量更为全面,影响更为深远。虽然这场战争已相隔350多年,但当时郑成功的大战略、军事战略运用都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9.
毛元佑 《国防》2008,(2):78-7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11.
郑明 《当代海军》2002,(4):38-39
今年2月1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纪念日。郑成功在驱荷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明清之交闭关锁国的历史条件下开拓海洋经济的创新精神,在厦金漳泉根据地和台湾的开发中,所表现出的深谋远虑科学态度和才华,永远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学习。并“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2.
郑成功的巨型雕像(见封底),高高地竖立在美丽的鼓浪屿岛。这里北依厦门,东傍大小金门,遥对澎湖和台湾。这座雕像是福建人民,为永久纪念这位三百多年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13.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康熙帝统一台湾,是历史上两次大规模攻台作战行动,其战略指导上的成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虽然时间已过去了300多年,但其战略谋划与运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仍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台、澎...  相似文献   

14.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分析此役的战役实施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统一斗争史的研究,而且对现时代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有裨益.笔者以为,此次战役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丁涛 《军事史林》2023,(4):47-55
<正>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是明清鼎革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戎马一生,在短暂的38年生命中最重要的功绩便是“驱荷复台”,使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与海域重归大陆版图。郑成功以“春秋大义”为引领,凝聚民心士气,采取边战边治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征战成本。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6.
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始,为满足反清的战略需求和解决经济的日渐困窘,历代郑氏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军屯。郑氏政权不仅将诸镇分派各地屯垦,还颁布屯田八法等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确立军屯在台湾军事、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军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郑氏军队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并较好地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清军,维持了郑氏政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从师习兵法、战阵及诸般武艺,以智勇兼备闻名乡里。 明末清初封建王朝更替之际,施琅先投明总兵郑芝龙麾下效力,后追随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抗清,颇受郑成功赏识,被擢升为左先锋,  相似文献   

18.
谢远湘  张铁国 《国防》2002,(7):52-53
福建省东山县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操练水师的地方,那里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女民兵哨所--铜陵镇四号女民兵哨所.这个曾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等多位将军高度赞扬,并被南京军区梁光烈司令员称之为"铜山花木兰"的女民兵哨所,犹如东南海防线上的一枚钢钉,深深地钉在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前沿阵地上.  相似文献   

19.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原名森,字大木,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卒于南明永历十六年(1962年),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关于郑成功军事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初步涉及到了郑成功的治军、练兵、用人、军饷的解决、军事才能以及对某些战役战斗的分析等等。本文拟就郑成功的军事制度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郑成功生长于明末清初,目睹了明末军队军纪废弛,武备不修,兵无节制,将不知兵,不堪战守的弊端,又根据自身以海为家,以东南沿海岛屿、山地为抗清根据地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全不同于明代卫所制度的新的军事制度,用以抗击战斗力很强的清朝军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泉州崇武古城,中国海防史上的英雄之城。"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这里曾是戚继光筑城抗击倭寇侵扰的主战场;是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宝岛台湾的据点;也是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厦门的海上基地。历史的硝烟散尽,如今,这里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惠安县县城一路驶下,抵达崇武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沉了下去,夜色逐渐弥漫开来。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