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08,(5):F0004-F0004
中国航空学会于2006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好评。为促进我国无人机技术交流、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中国航空学会、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于2008年6月在北京联合主办“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  相似文献   

2.
动态     
中国首届无人机大会在京召开2006年9月20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在北京胜利饭店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刘高倬担任大会主席,顾诵芬院士、李明院士、赵煦院士、尹泽勇院士任大会副主席。这次大会集政策解读,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投资引导于一体,着力突出学术性和产、学、研单位之间的互动,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兼有,宏观与微观并存,涉及发展战略、产业走向、行业需求、总体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数据链、任务成荷等内容。参会代表人数超出预期,达到350多人,分别来自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气象、公安、测绘、海洋和军队等20多个行业。会议期间,还同步举办了无人机产品与技术专场展览。共有50多家企业参加,中国一航、中国二航集团展示了他们在无人机领域的新成就。大会始终洋溢着认真、求实、热烈的气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无人机事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9日,“尖兵之翼——第三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分别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铁道大厦隆重开幕。首次移师军事博物馆的无人机展览会是本年度国内唯一的大型无人机展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国内无人机主流厂商展出了自主生产的30多款无人机,宛如一场汇聚众多“明星”的盛会,基本体现了当前我国无人机发展的最高水平,构筑起一座我国无人机科研、生产、使用、管理、商贸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09,(3):F0002-F0002
民机制造业是“制造工业中的皇冠”,也是国家力量的重要体现。为加强航空制造技术和装备的高层交流,促进自主创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将于2009年4月20-22日联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领先接触——民用飞机制造技术及装备高层论坛”,并将组织参观天津空客A320总装线。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在GE运输集团上海召开的“2008年中国供应商大会”上,GE运输集团重点发展供应商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荣获“2008年交付卓越奖”,这是洪都公司第三次荣获该奖项,也是GE在中国所有供应商中唯一一家实现“三连冠”的供应商。近年来,面对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人民币快速升值、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死鸟”无人机成套设备“不死鸟”无人机发射车“不死鸟”无人机离开发射架的瞬间英国“不死鸟”(Phoenix)无人机是一种战场监视和目标捕获无人机系统,主要用来进行目标确认和火力校正,是英国陆军第一架全天候、昼夜使用的无人机。在长达10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中,该机共耗费了超过2.3亿马克的资金,于1986年5月首次试飞,1998年正式服役,1999年参加了科索沃战争,但却在服役仅仅几个月后就被击落,并在异国的军事博物馆——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中展出,这对于英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被人们认为创尴尬纪录的无人机。该机的设计特点是突出以…  相似文献   

7.
姚彬炎 《环球军事》2009,(10):48-49
早在2006年,法国武器装备总署授予萨弗朗公司旗下的萨基姆防务安全公司一份合同,为法陆军研制具有直接打击能力的新型无人机。后来,萨基姆公司决定将“雀鹰”A无人机改进成无人攻击机,并很快拿出了样机,这就是雀鹰”B。“雀鹰”B是一种远程的战术无人机,它是“雀鹰”A(以前通常就称之为“雀鹰”)无人机的改进型,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信息搜集和实时战场监视等远程任务。目前,“雀鹰”B已完成试验,并开始陆续向军方交付。  相似文献   

8.
《现代军事》2010,(2):50-51
美国正在阿富汗秘密试飞一种隐身无人机,它一度被称为是“坎大哈的野兽”。目前美国空军已经正式确认,该机为洛克希德。马丁臭鼬工作组研制的RQ-170“哨兵”无人机。该机部署于坎大哈机场,与部署在此的“捕食者”、“死神”无人机共用一个机库,在2007年,该机至少两次被外界拍摄到。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翘首期盼的同时,国际上的一些反华势力及“藏独”、“疆独”等恶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妄图以恐怖暴力手段破坏这一体育盛事。有鉴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做为安保力量中的核心与骨干,未雨绸缪,积极备战,随时准备给恐怖势力和活动以坚决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宫玉聪  张鹏 《环球军事》2014,(19):48-49
后推式,前推式,折叠翼,多旋翼……一架架形态各异、类型多样的中国无人机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9月16日至18日。各种无人机“飞赴”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第五届无人机大会。它们当中,既有被网友热炒的“明星产品”,也有初出茅庐的“科技新锐”,既有威风凛凛的靶机,也有一些“萌萌哒”的科幻机型。接下来,让我们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转民》2008,(10):76-76
2008年9月18日-2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和平利用军工技术与装备博览会(简称2008“西博会”)在西安举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陕西省国防科工委、省信息产业厅等单位领导以及参展商、采购商代表为大会开幕剪彩。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08,(8):12-16
北京——雅典。一对古城在这个盛夏再一次握手。 东方——西方。两大文明穿越千年共享一份光荣。 奥林匹亚的火种点亮北京的夜空,中华民族举办奥运会的梦想变成现实。 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2008年北京奥运会,树起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新界标,熔铸了世界对中国的新期许。 五千年文明古国正张开怀抱,用亮丽的笑脸迎接八方嘉宾。13亿华夏儿女和世界人民一同唱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旋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舞动的北京     
《兵团建设》2008,(5):47
"舞动的北京"——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是一方中国之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馆位于海淀区学院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南侧,总面积9000平方米,是以航空科普教育为宗旨兼顾校内教学的科技类博物馆。1986年10月对社会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空科技博物馆,宗旨是普及航空科技知识,振兴航空事业。 航空馆包括两个室内展厅和一个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室外停机坪。东展厅的“航空史画廊”,通过形象的图片,逼真的模型,详尽的文字向观众描述了人类航空之路。西展厅为“中国航空工业之窗”和“中国航天技术成就展”两个展览,全机展示了新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为之动容。从开场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里的礼仪乐章。到人体挥舞而成的中国水墨画里蕴含的简淡神韵,再到2008名太极演员一同演译“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开幕式在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之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儒家思想包含的精神内核——“和”。两千年前的篆体“和”字,演变到今天的楷体“和”字,两千年前孔孟言传身教的“和为贵”,传承至今天倡导的“和谐”,一脉相传的是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与胸襟。兼收并蕴,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承办的“面向21世纪的核能”部长级大会将于4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05年3月在巴黎成功举办部长级大会之后,IAEA第二次举办成员国部长级国际会议。此次大会将讲座核能为各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清洁和可持续刊用能源的有关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地让核能在未来全球能源供应中进一步发挥其优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防技术基础》2009,(4):F0003-F0003
2009年3月26日——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柔性测试助力国防工业——2009年新产品发布会”成功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08年初泛华测控向业界发布“柔性测试技术”一年来的部分成果展示。  相似文献   

18.
超视距空战     
——二○○○年后空战的一个特点空军第一机务学校的程启东在“中国航空学会二○○○年后空战方式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从航空武器的发展看二○○○年后空战的特点”中说:“二○○○年后空战的一大特点就是超视距地进行空战,  相似文献   

19.
平西 《环球军事》2013,(16):42-43
像主战坦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水面舰艇(“地平线”型防空护卫舰和欧洲多用途护卫舰)、战斗机(“阵风”战斗机)一样,法国在无人机领域依然很“法国”,独树一帜打造自己品牌,树立以其为核心的欧洲系列品牌装备。“塔拉里昂”(音译,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的带翼神靴)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侦察机(后文简称“塔拉里昂”无人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生产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美国“火蜂”-Ⅰ无人机 “火蜂”-Ⅰ是一种亚声速无人驾驶飞机,除用作美国陆海空三军通用的靶机外,还改型用于侦察、监视、电子战、对地攻击、飞行泼验和研究等任务。由美国特里达因·瑞安飞机公司研制。“火蜂”-Ⅰ无人驾驶飞机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无人机,除供美国陆海空军使用外,还大量出口其他国家。从开始投产至1986年1月“火蜂”-Ⅰ各型共生产6411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