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日是什么?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寻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寻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盘点节日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寻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我们感到操场真的无边无际;有时候,我们感到自己的平头岁月漫长而又空旷。操场与岁月作为我们成长的背景,一如此刻单调无边的沙漠,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脚下, 在我们边上。  相似文献   

5.
交流的氛围     
交流是我们思想认识进步的阶梯。交流是我们丰富自己的开始。因为交流是开放的,所以我们豁然开朗;因为交流是积极的,所以我们充满活力。学习需要交流。我们的友谊从交流来,我们的认识提高从交流来。  相似文献   

6.
会意的思考     
我们不能记录下每一个人思考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是,我们能记录下每一个人思考的神态。这种忘我的会意的神态让我们感动。因为思考,我们变得深刻;因为思考,我们明了真谛;因为思考,我们获取能量;因为思考,我们超越自我,进入另一种境界。思考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与读者一起跨入了新的一年。 去年年终我们在盘点杂志一年的工作时,曾向读者作了一次汇报。我们述说了我们在宣传报道方面和宣传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坦陈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比如说我们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还不够大;我们对会议、文件、讲话的刊登方式还缺乏创新;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我们六个女中学生首先从《水兵》杂志上读到了纪念这场战争的文章,令我们非常震惊。此后,又陆陆续续看到了一些文章,也听到了一些广播,学校老师还给我们专门讲了“甲午”的历史。我们突然感到,对于这段历史,我们是那样无知。我们中的有些同学说:我们这  相似文献   

9.
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我们这支有着近90年岁月的军队,有着数不清的传家宝藏,尽管我们已经跨入新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传统的滋养。正如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位女战士陈衡哲所言: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叫我们明白它的。  相似文献   

10.
姜蒙 《兵团建设》2013,(9):16-17
36年,我们都没有走出唐山……5年,我们还没有走出汶川……当我们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入四川、走入芦山……我们看见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继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离去。疼痛,只有真实的疼痛感才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觉到我们还活着,还有太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亲爱的同胞啊!我们都要坚强!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相似文献   

11.
班务会词典     
我们对“连队细节”的理解: 连队,中国军队组织、人员结构最全面却又是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细,不仅谓之微小,而且谓之近距离也。微小需要视力的精致才能发现,近距离往往最能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节,既是情节,也是事物的关键所在。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细节?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导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我们组稿的原则格式: “连队细节”系列,每期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数篇以上长短搭配的文章组成。文体不拘一格,文图皆可入选。生活、亲和、青春、智慧、健康,同时再加一星半点的“另类”,直至将话题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今天让我们创造未来──这便是2001年4月26日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一语道出发明人和艺术家对世界各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性。发明、设计和艺术作品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丰富并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要将这一切归功于那些为我们能从墨水池走向因特网、从火车走向火箭作出创造与发明的无数人们。值此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让我们向这些特殊的个人表示敬意,是他们推动着我们向前进,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令我们大家备受鼓舞,他们定能激励我们不分国别种族,也不论…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很喜欢看《西南民兵》,因为它代表了我们武装战线的心声。是它指引着我们开展工作,是它说出了我们的酸、甜、苦、辣,是它为我们争得了荣誉,是它为我们迎来了新的年华。 “开卷有益”及时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政方针告诉我们,使我们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党政领导抓武装”体现了“党管武装”的原则,对我们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为什么读书?当有一天,我们知道自己寻找答案并尝试着回答之后,才感觉到,读书原是我们应对人生的技巧之一。那些属于自己的答案,埋伏在我们人生的各个路口,随时观察并记录我们的成长状态。  相似文献   

15.
读书,使我们充实,使我们自信,使我们快乐"读书,使我们充实,使我们自信,使我们快乐。相信自己,我们一直在努力,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近日,在农八师、石河子市举办的团场基层党支部书记"每月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汇报会上,一四二团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唐建感慨地说。创先争优活动中,农八师、石河子市在团场基层党支部书记中扎实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连队细节”的理解: 连队,中国军队组织、人员结构最全面却又是最基本的建制单位。细,不仅谓之微小,而且谓之近距离也。微小需要视力的精致才能发现,近距离往往最能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节,既是情节,也是事物的关键所在。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细节? 我们始终认为,连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书。我们通读这本书,读透这本书,也就读透了我们的军队。我们之所以选择细节入手,是因为我们不敢贪大,大而无当往往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对一系列”连队细节”的描写、再现,思考、剖析、反映、引导当代基层官兵的生存状态。我们组稿的原则格式: “连队细节”系列,每期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数篇以上长短搭配的文章组成。文体不拘一格,文图皆可入选。生活、亲和、青春、智慧、健康,同时再加一星半点的“另类”,直至将话题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要熟背条令,遵守纪律。作为一名恰当年龄的年轻人,我们渴望谈一场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恋爱。我们希望工作感情两不误,我们希望军装给我们自己的恋爱增值,却打心眼里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恋爱,让军装减分。我们喜欢唱雄浑有力的队列进行曲,更喜欢没事的时候哼哼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通常被这个社会统称为军人,在他们好奇的目光投到这个集体方阵的时候,我们中的每一个,都无比留意那些目光里或偶然或必然的深情一瞥。 有些深情一瞥,成就了我们感情的满足和青春的虚荣,也为我们的将来储备了那么丰盛的记忆。我们不仅记住了每一章所有忧伤和快乐,也记住了指导员顺手挥上去的眉批:要谈一场健康向上的恋爱,更要做一个守纪律的军人。  相似文献   

18.
当1997年元旦钟声刚刚敲响,我们挥褪征尘站在21世纪大门口的时候,《国防》编辑部全体同志向广大读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真诚地邀请广大读者,检阅我们的绿色方阵。 《国防》是幸运的,当90年代第一个春天,我们刚刚脱颖而出走向中国期刊市场时,我们伟大的上帝和母亲就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光明而充满艰辛的道路。 《国防》是年轻的,当我们前进的步伐逐渐稳健之时,我们已离21世纪很近很近。许多回,确切地说是130回,我们跨过那庄严雄伟的检阅台时,才真正感受到了充满阳光的博大所在。面对众多年轻漂亮和布满沧桑的面孔,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正在变成和平鸽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9.
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林野在极多的际遇里,我们难以悟出自己在生活中承担的角色。别人的伟岸和光环笼罩了我们,于是别人经商,我们准备下海,别自己人升职我们也梦想仕途通达。我们完全乘了别人的“风”不掌自己的“舵”,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对生活的渴望完全由他人的成就而操纵。或...  相似文献   

20.
【心语】想当初,我们除了爱情,别的一无所有。我们的爱情,是我们在兵团这块热土上坚守信念和追逐梦想的支撑点;我们的爱情,仿佛在求证张爱玲曾经说的那句话,"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再多再大的风雨,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承受得住,因为我们心心相印,因为我们不舍不弃,因为我们懂得珍惜。——王前兵、王存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