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十师184团南临世界第三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农十师唯一的植棉团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植棉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团场坚持科学发展观,重点从六个方面促进了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为团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夯实了基础。一、管理机制是团场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团场适应市场经济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钟波 《兵团建设》2007,(1):32-33
在兵团的农牧团场中,有近90个分布在被称之为风沙最前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有近60个分布于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团场分布在戈壁和盐碱滩上。水资源奇缺,土地盐碱化严重,植被稀少,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苑     
十一团固沙林工程启动农一师十一团4500亩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于近日全面启动。十一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恶劣、风沙灾害严重,每年因风沙灾害给团场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00万元,严重影响了职工收入的增加和团场经济的发展。该项目总投资近2000万元,十一团自筹1156万元,上级拨款770多万元,计划三年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来到兵团,你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沙漠肆虐的地方为何会有绿色半岛的身影?联合国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惊叹:原来,兵团的军垦战士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创造出了一片人造绿洲!60年来,兵团人为了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布下了上百个团场,数百万兵团儿女用血汗开垦绿洲,  相似文献   

5.
位于塔克拉玛干太沙漠东北边缘的农二师三十团40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一孔雀四场,它寄托了当年那些军垦战士对自己农场的几多憧憬、几多热望。直到1985年以后,这只孔雀才真正梳翎展羽,逐步形成了以棉花、水稻、香梨、鹿茸为支柱产品,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全团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99年,三十团被农二师列为"科技示范团"创建团场。科技创新的大潮使绿洲万木更加郁郁葱葱,这只美丽的孔雀也展屏吐翠,尽显风采。建立配套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三十团的职工几乎都知道,这里农业生产每前进一步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70年代末,他们在水稻种植上推广了航空作业,水稻单产由213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团场扭亏为盈;80年代,引进推广了地膜植棉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棉花单产打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苑     
26年中,他义务植树近6万棵,从未伸手向组织索取过分文报酬,却贡献给团场一座价值约200万元的"绿色银行"。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当代愚公"的一三五团八连75岁高龄的退休职工邓结石。30多年前,八连是全团有名的"沙漠孤岛"。每到春夏,只要刮风,整个连队就被沙土笼罩。居民的棚子被刮走屋顶,树木被拦腰折断,农作物被吞噬。几十年来,居住在这里的群众饱受风沙的折磨,不少人小得不举家迁移。邓结石老人一生中永远忘却不了那一天——1973年4月12日,他扛着铁锹,与  相似文献   

7.
肖良波 《兵团建设》2010,(11):55-55
一走进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带,我的心为之一震。我专程到这儿来采访,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都是单调乏味的沙漠景色,猛然置身于这充满江南韵味的绿洲,真不敢相信自己是在戈壁深处,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  相似文献   

8.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卫士”角色分外抢眼。兵团自成立以来,就一边屯垦戍边,一边植树造林。他们在大风的最前哨、沙漠的最前沿,建起了一道道阻止风沙前进的“绿色长城”,为确保新疆的生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连日来,新疆克拉玛依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万余人次出击戈壁滩,在渐成新绿的“后备军林”中再添成片林木。3年来,军分区组织后备军健儿顶风沙、战严寒、冒酷暑,在油城戈壁滩上种植成活的众多速生杨树林,成为油城防风固沙的重要支撑点。 克拉玛依地处沙漠边缘,干旱少雨风沙大,  相似文献   

10.
正5月,清湛的冰雪融水滋润着昆仑山膝下的片片草场,牧草开始渐渐返青。昆仑山下,在三面沙漠、一面群山的十四师一牧场的中心,3棵核桃树已顽强地生长了近300年。她们将如虬的躯干相互缠绕,不分你我、彼此支撑,枝杈伸张、亭亭如盖,荫蔽着脚下的土地。一牧场是兵团最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之一,距和田市210公里。团场2300多人中,86%是维吾尔族。多年来,这里的干部职工群众亲如一家,仿佛那3棵古老的核桃树,精心呵护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杭锦旗人武部16年来,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在参加库布齐沙漠生态建设中用兵、练兵、强兵,现已治理沙漠近10万亩,构筑了北疆国防、生态屏障。最近他们又开始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经济必将给产品单一的团场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为团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大力调整和优化团场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稳固的经济结构,已是团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恢复耕地的自然生产效率以农作物种植起家的兵团农业团场,其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团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破坏了土地,也就破坏了团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化肥、地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农田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增加,从70年代的20多公斤增加到70公斤以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冯玉梅,是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的一名退休职工。2011年,我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购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楼房,年底就和老伴搬了进去。上世纪60年代,我和老伴来到这个团场,当时在连队住的是土打墙房子。后来,连里慢慢建起了砖木房,我和老伴也分了两间。我和老伴都是团场普普通通的职工,不懂任何技术,也没有太高奢望。退休后,我们就想着在老房子里帮子女带孩子、在院子里种菜,根本没有想过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苑     
在土地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沙化的今天,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每年却有万亩荒漠变成绿洲,创造这一水土开发奇迹的是兵团农一师十四团。十四团是塔里木垦区最边远的一个团场,严重的盐碱、干热风、沙化等不良因素制约了团场的农业发展。从1958年建团到1989年的30年时间里,该团耕地面积一直不足4万亩,粮棉单产始终徘徊在150公斤和30公斤左右,农场连年亏损,人均负债近万元。面对严峻形势,该团场决定科学治沙,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八师一四八团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团场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证,不断探索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和新载体,努力在建设和创新上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团场两个文明建设的稳步、健康、协调发展。1999年初,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扎扎实实再上新台阶,该团提出了在保持自治区级"文明团场"称号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的新目标。为此,他们结合团场实际,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制定了《一四八团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决定从1999年至2001年,在全团实旌精神文明建设四项工程,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全面提高干部、党、团员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实施"素质工程";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重点,以建设"十好"单位(好住房、好林带、好道路、好办公室、好俱乐部、好食堂、好幼儿园、好卫生室、好老年  相似文献   

16.
农四师63团,位于霍城县以西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在2000年以前,职工承包土地主要是依靠团、连贷款垫资,团场亏损,职工挂账、负盈不负亏、倒卖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情况十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风     
在家里,经常听妈妈说家乡的故事,其中一件讲到家乡刮的风。记得妈妈说,那是60年代末,她随父亲进入新疆,在团场安顿下来。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西北边防地区的沙漠气候特点,分析了沙尘、砂石路面和路面积沙对轮式军用车辆寿命的影响,从车辆的设计、使用、保养和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降低车辆遭受风沙损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兵团这一部史诗巨著,记载着60年百万兵团职工艰苦创业、开拓奋斗,对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记载着一代代兵团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高贵品格;记载着兵团人变沙漠为绿洲的卓著功勋。祖国不会忘记,60年以来,一代代兵团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在浩瀚戈壁荒漠上垦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发展生产,建设了一大批充满生机的农牧团场、工商企业和崭新城镇,创造了改造恶劣自然环境、拓展绿洲文明的人类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