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期说到日本为夺取旅顺口要塞,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从海上作战开始,取得了初步胜利。日本海军确认将俄舰队封死在旅顺港内,消除了日军的后顾之忧后,陆上进攻的一系列外围战斗开始打响,1904年的5月5日,日本陆军大将奥保巩指挥第2军在距离旅顺仅65千米的貔子窝登陆。10万日军的登陆行动持续长达3个星期,的确没有遇到半点麻烦。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前,日本海军辖3个舰队,第1、第2舰队主要担任远海作战,第3舰队主要用于近海作战和封锁海岸。其中第3舰队是后来组成的中国方面舰队的主力。该舰队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中专门针对中国编组的,主要担任封锁中国海岸的任  相似文献   

3.
阴云下的九月侵华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认为,中国海军将其主力在战斗开始以后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这不仅仅妨碍了其空袭南京的作战,舰队主力的“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日军小型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迅速地将中国舰队,尤其是“平海”和“宁海”两舰消灭掉。  相似文献   

4.
神话故事里常常有虾兵蟹将参战,但那毕竟是神话,而在近代战史中,确有潜艇巧借‘虾兵’掩护的军事趣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曾拚命捕捞一种叫弹指虾的小虾,然后又把它们投到停泊着美国舰队的海洋附近。为什么呢?原来,为了防备日本的潜艇偷袭,美国海军在舰队停泊水域下安置了听音器,如果潜艇来犯,听音器就可以听到潜艇行进的声响,立即向美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过去几个月中连战连胜,头脑开始发昏,天真地以为日本海军必将以压倒的优势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达到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海军主力的目的,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进攻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另一个是美国北部国土阿留申群岛。为此,日军动用了比偷袭珍珠港大得多的攻击力量。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作战方案雄心勃勃:把整个舰队划分成6支独立舰队,发动一场连锁攻势,作战范围从马利亚那群岛延伸到阿留申群岛。 按照日本大本营海军军令部的综合分析判断,1942年5月上旬,日军与美军在中途岛的整个实力对比为4:1,美军处于劣势,无法与日军抗衡。如果攻占了中途岛,就取得  相似文献   

6.
张俊 《当代海军》2005,(12):62-63
但凡中国人,都忘不了中日甲午海战。可大家对此前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并不了解,实际上北洋舰队这两次访日无论是对清朝海军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因此对日本十分关注和警惕。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  相似文献   

7.
陈明 《国防科技》2008,29(2):81-85
“舰队决战思想”是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的战略指导思想,直接改变了日本海军的发展轨迹。本文从本世纪初至二战时的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着手,分析这一思想对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3,(13):43-45
6月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莱门特岛,美日举行筹划已久的夺岛作战联合军演正式开始。此次军演将以“离岛夺还”为假想作战方案,日本首次“三军尽出”——日本陆、海、空自卫队首次赴美参加该项军演,美军方面将派出第1海军陆战队机动部队及太平洋第3舰队参加此次军演。  相似文献   

9.
1941年日美关系逐渐恶化后,日本海军为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制订了所谓战时紧急建造计划(简称“急”计划),加入了建造全新陕速舰队航空母舰的计划。这种新型航空母舰后来被定名为云龙级。令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云龙级竞成了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快速舰队航空母舰。 设计:飞龙级航母阴魂不散 因为是紧急建造的舰种,云龙级航母几乎没有任何新增设计而直接使用稍作修正的飞龙级航空母舰设计蓝图。日本人原计划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沦陷后,溯江而上的日本海军舰队,先后突破中国军队在长江上设置的江阴、镇江和江宁三要塞区防线,进至南京下关江面,完成从长江水路对南京的包围。向南京进军途中,日本海军舰队协助日本陆军登陆长江北岸,并射击江面中国船只,封锁长江水路。临近和到达南京后,日本海军舰队向江岸及江面试图逃离南京的中国败兵、难民肆意射击,封锁了中国败兵、难民从长江逃离的通道。日本海军舰队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应该得到学术界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895-1905年的日本海军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05年,日本海军在对马海战中大败俄国舰队,充分展示了日本海军过去十年转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时转型后的日本海军之所以将俄国舰队作为首选打击对象并予以摧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俄军一直在不断地对满洲和朝鲜进行威胁性侵犯,企图夺取该地区的暖水港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为了扫除伊拉克在波斯湾的西北部海域即伊拉克和科威特沿岸海域布下的各型水雷,美国决定让日本派遣扫雷部队前往海湾协同排除400枚较难扫除的水雷。4月16日,日本政府向扫雷部队下达了命令,组成了由6艘舰船,511人参加的扫雷部队,并称这次扫雷活动为“波斯湾黎明作战”。 这是二战后日本第一次突破了不得向海外派兵的禁区,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这支世界一流的扫雷部队首次公开在海外行动。 伊拉克在上述海域共布雷约1200枚,在海湾战争期间及战争结束后,美、英、法、德、意、比、荷及沙特等8国已派出30余艘反水雷舰艇和多架直升机进行扫雷,但只扫除了800余枚。日本派出的扫雷队由联合舰队第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一个超级海军强国,二战期间,悬挂膏药旗的日本军舰曾在太平洋上横行一时。日本军国主义凭借海军侵略了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就连当时号称海军强国的美国和英国都吃了它不少苦头。二战后,虽然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但经战后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如今已拥有了一支舰艇数量颇为可观的海上自卫队力量。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数目及吨位在世界上只能算中等水平,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反潜作战能力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由30余艘主力驱逐舰组成的“八八”舰队。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部队由联合舰队和5个地方舰队组成。联合舰队作为一线机动作战部队,以其精强的4支“八八舰队”闻名于世。而提起5个地方舰队,能说清楚的人怕就不多了。战后日本为加强海上警备,将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海上战略方面,初期学习马汉的理论,为此翻译了不少马汉的著作。出于国防需要,日本在东京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参谋学院,逐渐创立日本海军作战的理论和原则。在这期间建立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重要人物有佐藤铁太郎、铃木贯太郎和秋山真之。他们三人思想的形成主要受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日俄战争胜利的影响。他们倡导的战略理论整整统治日本海军的战略战术达30年之久,其中包括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在这三个人当中,秋山真之的理论更富吸引力,对日本的海军和海上作战的战略影响较大。如果说日本曾经产生过海军战略家的话,毫无疑问应该首推秋山真之。秋山真之(1868—1918年)生于日本的四国。那时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正向近代化的资  相似文献   

16.
1 8 74年 ,日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海防大筹议。不久后 ,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 879年 ,日废琉球的刺激 ,使清廷真正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清廷也终于决心购置铁甲船 ,切实筹建海防。北洋海军也因此得以较大发展。而 1 886年的长崎事件 ,使日本深受刺激 ,其国内迅速掀起海洋扩张热 ,大力扩张海军。同期的北洋舰队在实力上仍然保持了对日本海军的优势 ,但其发展步幅已开始落后于日本。 1 891年 ,北洋舰队应邀访日。又一次深受刺激的日本 ,举国上下以超过北洋舰队为目标 ,倾全力大治海军。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并在甲午海战中歼灭北洋舰队。  相似文献   

17.
笑点 《当代海军》1999,(6):58-59
美国舰队的海外驻屯,是从1815年开始的。这年5月20日,美国调集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从桑迪湾扬帆启航,浩浩荡荡驶向地中海。这支舰队的旗舰是刚刚服役的44门炮“战斗”号快速战舰,其余是“星座”号、  相似文献   

18.
1942年 6月初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中,日本海军吃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败仗,南云忠一舰队的 4艘航空母舰在顷刻之间被击沉。这次大海战从根本上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战争胜利的天平终于倾斜到了美军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内外对这次海战失败的原因进行了长期和彻底的反思后,认为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战指挥“一团糟”   (一)情报战先输一筹   日本军事分析家渊田美津雄认为,“美军提前发现日本的攻击计划,是日本失利的惟一最主要的和…  相似文献   

19.
今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07年。日本海军根据当时日俄战争经验,设想由8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构成日本海上舰艇编队,赴海上第一线作战,与当时刚刚崛起的  相似文献   

20.
通用驱逐舰沿革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极欲扩张海权,在华盛顿裁军会议前后曾制定“八·八舰队”建年计划,企图以8艘既有战舰和新造战舰与8艘既有战舰和改造巡洋战舰构成联合舰队战力核心,其后虽因关东大地震和发展舰队航空兵力的影响,未能最终实现。但“八·八舰队”的计划却在一些人的心中固定下来,从而,变成了日本海军巩固海疆的同义词。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维持领海经济利益,并确保海上运输命脉,开始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