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肯尼迪航天中心 位于美国东部佛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 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相似文献   

2.
增强导弹武器系统电磁兼容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内和系统间的EMC设计、分析与预测技术为基础 ,利用有关武器系统EMC的历史数据、现场报告和理论分析结论 ,对在执行任务中的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电磁环境兼容分析预测 ,识别和测试系统中的潜在干扰发射 /响应设备对 ,并进行电磁干扰控制和电磁加固 ,以增强实际训练、作战中导弹武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该方法也可推广应用到其它复杂武器系统如多军、兵种联合行动中武器系统的EMC分析和电磁加固实践中 ,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各友邻武器系统相互之间的EMI影响。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技术难度大、系统庞大复杂、可靠性高,是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在阐述航天发射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航天智能化测试、发射控制与决策系统,研究了航天发射智能测试与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未来的航天测试发射与控制系统将是高度自主的测试与控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太空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是将装备系统快速送入太空的有效手段,快速进入太空战法创新也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战法创新需要,主要通过分析美军航天发射作战相关法规变化与战法创新实例,从快速响应作战任务要求、航天装备技术发展和信息化体系化联合作...  相似文献   

5.
武器系统在装备部队使用之前,都要经过长时间反复、严格的性能检测和试验,以确保武器系统的先进性和精确性。简要介绍了武器装备测试系统建设概况,阐述了新型武器系统的特点以及对测试系统的要求,重点说明了武器装备测试系统的未来发展重点以及相关的测试系统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软件测试在武器系统研制试验与鉴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武器系统在靶场进行试验过程中,对武器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测试的重要性。根据靶场的实际条件和武器系统在靶场进行试验时武器系统软件具有的特点,基于现代软件测试理论和软件测试方法,研究探讨了在靶场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对武器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测试的试验方法和进行测试的系统步骤,对武器系统软件的靶场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全世界成功地进行75次航天发射,共把142颗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轨道器,不含从轨道器上释放的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这些航天器的发射使国外在军用航天系统、国际空间站建造、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空间探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一、美国新军用卫星计划取得进展4月初,...  相似文献   

9.
舰船武器系统陆上联试中的仿真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仿真测试系统的功能、组成,系统配置,联词测试方案以及在两次较大规模舰船武器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益,提高仿真模型,仿真测试设备的通用化、系列化是舰船武器系统联调试验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核战略的需要都曾研制与试验了反卫星武器,但出于政治等因素的考虑又停止了试验和部署计划,只研究与发展有关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国军事战略的改变,军用卫星在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促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航天系统的发展与军事应用。预计到2000年将有30多个国家具有航天通信、遥感能力,能准确获取与传递战场上的情报。为了确保美国军事航天力量的绝对优势,反卫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01年1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飞船在遨游太空7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正在此次任务中,海南发射场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首次采用了全国产化设备,特别是国产化麒麟linux操作系统替代了国外产品,应用软件也改为在国产化操作系统下运行,就犹如给长七建立了一个更"安全"的大脑,确保发射任务准确可控。中国电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共有14个成员单位参加了长征7号首飞试验箭任务,主要承担了发射场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设备、地面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产品和几十项数千只关键元器件等设备,全面保障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遨游交会对接直至安全返回地面的安全可控。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任务发射中,中国电科沿用了诸多创新技术,开创了我国航天发射任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航天发射试验复杂性与综合性的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巳成为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无故障完成任务的能力;维修性是指产品维修的难易程度;保障性是指系统的设计特性和技术保障资源能满足试验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仿真试验技术在作战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一个用于新型舰炮武器系统试验的仿真系统的用途、组成和功能等主要概况,重点介绍了在新型舰炮武器试验仿真系统中的主要数学模型及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冷战时期,作为超级大国的前苏联与美国抗衡走独立发展道路,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前苏联首屈一指的计算机技术科研机构——列别捷夫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先后研制了M-40和"厄尔布鲁士"系列中央处理器,用于航天工程、核武器和防空武器系统等军事装备中。前苏联在军用中央处理器研制领域成绩斐然1959年,前苏联研制出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M-40。在前苏联第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外层空间已成为一个新“军事高地”。包括军用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在内的军用航天装备,在支持地球上的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它作为一支航天力量已被纳入美国和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结构。航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军用自动测试系统(ATS)技术发展的简单回顾,在总结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目前美军正在开展的新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为背景,介绍了新一代军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分析讨论了新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开发所涉及的面向信息交互层面的综合标准化技术、公共测试接口技术、合成仪器技术、并行测试技术、仪器可互换技术、TPS可移植与互操作技术、智能测试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开辟了军事斗争的新天地。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国、俄罗斯等掌握了航天技术的国家,向太空发射了数以千计、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它们大多肩负着明确或秘密的军事任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各种卫星系统,成了战争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取得战场主动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信息支援与保障作用,确立了军用航天装备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竞相发展以中继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大安全"是航天科工集团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助力国家经济社会乃至空间事业发展的现实追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再次发挥突出作用,汇聚集团"精于安全"的技术优势,将多项核心技术运用在航天员、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系统中,为交会对接任务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使载人交会对接"更安全"。为神九"座驾"添上"翅膀"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研制的气垫悬浮运输车,在飞船总装现场和发射测试现场,可以让飞船"悬浮"起来运输,神奇地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以前,神舟飞船的"座驾"是轮式移动方式,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大且转弯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0月,国内首枚搭载商业卫星的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入轨,发射任务失败。而在稍早的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实验用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将2颗立方星试验载荷依次释放进入亚轨道进行验证飞行,用于验证星箭分离和数据传输技术。这两次发射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的发射任务,也是首次实现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的商业发射任务。两次发射使用的火箭与实验卫星全部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研制。虽然遭遇了一定挫折,但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