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战场空间可划分为“地表(陆地、海洋)、垂直(航空、航天)、网电(电磁、网络)”等“三维六域”,多维战场空间优势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优势。为夺取空防对抗战场空间优势,空防对抗战场拓展到网电空间,夺取“制网电权”成为夺取“制空权”与“制天权”的前提;来自空袭方的网电攻击,是未来国家防空面临的又一严峻威胁,也是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应对的新课题。空袭与防空在网电空间的对抗,将对未来防空作战指导、作战样式以及作战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评价模型大多从网络拓扑的角度进行节点重要性分析,无法准确反映节点对体系作战能力重要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作战环的体系作战能力量化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度量节点失效对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来评价节点重要性,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为体系对抗中关键节点判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作战体系节点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在对作战体系结构进行网络描述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度指标、介数指标、紧密度指标和特征向量指标对作战体系节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最大连通分支的大小、平均路径长度和紧中心性对作战体系受到攻击后的受损程度进行度量,进而选择出最有效的重要性指标,是对作战体系节点重要性定量分析的有益探索,可以对体系对抗中关键节点判定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未来反空袭作战,由于高精尖等现代技术装备广泛用于战场,势必对我后勤指挥和保障造成重大影响。要正确认识我军反空袭作战后勤准备与实战要求存在的客观差距;立足我军后勤实际,积极探索反空袭作战后勤保障的基本对策;针对空袭作战特点,努力搞好后勤战场建设,建立快速敏捷的指挥体系,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式,提高后勤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作战体系结构信息化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网络描述,引入度指标、介数指标、紧密度指标和特征向量指标等节点重要性度量指标,并根据最大连通分支的大小和平均路径长度对作战体系受到攻击后的受损程度进行度量,进而选择出最有效的重要性指标,是对作战体系节点重要性指标选择的有益探索,可以为体系对抗中关键节点判定等问题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空袭作战,是指充分发挥己方空袭兵器的作战效能,限制敌反空袭兵器效能的发挥,以单向打击的方式袭击敌目标的空袭行动。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非对称空袭已经成为拥有高技术装备优势之敌的基本作战样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空袭作战相比,非对称空袭作战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以夺取信息优势为先导,创造非对称战场态势非对称空袭作战是以强大的陆海空军在多维空间进行的联合行动,通过单向打击方式达成空袭目的。而单向作战的一  相似文献   

7.
空防体系网电对抗系统极为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为上述问题研究提供了方法途径。在确定了空防体系网电对抗系统边界和要素基础上,通过因果回路图明确了系统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系统流图,为空防体系网电对抗系统动力学仿真奠定了基础。在合理的仿真设计和仿真实验基础上,分析了空防对抗战场空间拓展到网电空间对空袭与防空作战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几点一般性结论,对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空防作战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齐泽强  韩国强 《国防》2013,(2):60-61
确立科学的作战指导,是进行城市防空作战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没有正确的作战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未来城市防空作战的胜利。信息化条件下,随着空袭兵器的发展,空袭作战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城市防空战场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9.
空袭兵器作战效能标准化将典型的空袭兵器的作战效能指数向选定的标准空袭兵器转化,其转化的结果用于防空兵力需求的计算。标准化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空袭兵器的选择、作战效能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计算、性能指标参数的归一、效能指数的解算和标准化系数的换算六个步骤,运用加权算法、幂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建模计算,最终得出美台主要空袭兵器标准化效能数据。为空袭兵器作战效能的标准化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从而便于实施防空作战资源需求分析和防空作战资源作战效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作战体系具有整体涌现性、动态演化性以及能力相对性等复杂系统特征,传统树状指标体系与加权求和的静态评估方法已不再适用。提出一种基于时序超网的作战体系效能指标动态测量方法。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利用网络模型特征参数对部分作战体系效能指标进行映射;采用超网络与时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作战体系时序超网模型;通过分析体系超网络中各层网络的特点,分类选取网络特征参数。基于兵棋推演数据对作战体系中交战网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动态测量,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