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 6年至 195 7年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 ,毛泽东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领导全党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把握毛泽东这个时期的思想轨迹 ,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起第一政委王殿民,山西某预备役炮兵团的官兵们交口称赞。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实干推动建设,以带头凝聚力量,把一个基础薄、环境差的预备役团带进全省乃至全区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3.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是国内外闻名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中央军委工作,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制订战略,运筹帷幄。他既善于运用战略决策,指导战争全局,又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丰富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人十分关心我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毛泽东他老人家更是呕心沥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发表揭秘文章——毛泽东对海军的最后嘱托,以示对前辈的深切缅怀……P39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依据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我军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提出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原则,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再望一次军旗,再敬一次军礼""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我要用终生来回报"。韩宏升,一个退伍军人成就的企业家,一个脱颖而出的新时代楷模。他将"感恩"时刻装在心里,他将感恩时常挂在嘴边,他身体力行用大爱向社会输送着强大正能量。毛泽东时代英雄辈出,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以其"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引领当代中国走进中国  相似文献   

7.
周大伟,曾是一名在部队服役5年的退伍军人,凭着对国防建设执着的追求,他由一名退伍战士成长为豫南边陲人口大县固始县县长之后,以他直率、刚毅的性格,身体力行抓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县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固始县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对此周大伟感到不安: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  相似文献   

8.
湖北黄石下陆区人武部,把树立形象、率先垂范、过好“三关”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使该部跨入全省县(市、区)人武部建设的先进行列。 他们首先是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自觉过好苦乐关。去年4月,该部副部长李启厚带领11名人(专)武干部参加黄石军分区集训,他以身作则,刻苦训练,手脚磨破了皮,人累瘦了一圈,率领参训人员夺得了本次集训中3项第一。去年,全市遭遇特大洪水灾害,部党委成员分别带领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地提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由此向全国军民发出了建设新中国国防的号召。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所关注的主要是推翻“三座大山”,创建独立、自主、民主的新国家;那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主要关注的则是建设和保卫繁荣富强的国家。尤其是在新中国初创的五十年代,毛泽东为保卫国家和建设国防,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新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领导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他所倡导的国  相似文献   

10.
在菲薄的物质条件下, 使我军发展壮大并战胜物质充裕之敌,是毛泽东以弱胜强的作战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这一光辉思想,对于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积极有效地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是彻底的唯物论者。他非常重视物质条件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中的作用。他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同时,毛泽东又是卓越的辩证法大师。他从不被眼前的物质困难所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经济思想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真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内容,而且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就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进行探讨。一、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工作,必须服从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毛泽东同志强调,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整个历史时期,革命战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他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  相似文献   

12.
张涛 《政工学刊》2003,(5):26-26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方略的提出,在治党、治国和治军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基层部队一定要以此为指导,努力实现“以德治军”和“以德带兵”,确保基层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高。(一)基层部队实施“以德治军”,要落实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以德润身”、“以德带兵”上。在基层部队,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各项事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实践“以德治军”思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是各级干部加强“以德润身”的基本要求,同样…  相似文献   

13.
贺龙同志在抗战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抗日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发展生产为中心。搞好根据地各项建设,解决财经困难,为我军提出巩固的依托和基地;他提出军队有庞大生产力的思想,为人民军队参加生产提供了指导意义,对毛泽东关于军队参加生产的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关于依靠群众搞好建军基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力发展生产,坚持勤俭建军等思想,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略的背后是战略思维 ,毛泽东在战略运筹上的高明 ,来自于他在战略思维上的别具一格。毛泽东的战略思维特色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环宇覆盖的磅礴气势、哲史通达的深邃眼光、把握枢机的高超艺术、遇强更强的无畏斗志、超凡脱俗的创新精神、力挽狂澜的超常智慧和挥洒自如的浪漫色彩。这是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从成功走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聂荣臻的军事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荣臻对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他关于建设农村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创见,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聂荣臻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大革命时期,从“中山舰”事件中认清蒋介石的反革  相似文献   

16.
马骏 《国防》2005,(9):80-82
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即使是在遥远的东方,他的名字也为人们所熟悉毛泽东对他就十分敬佩。1960年,蒙哥马利应邀访问中国,来到上海。毛泽东专程从杭州赶往上海,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友好谈话。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虽然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但是都被对方的神奇经历所吸引。1961年,蒙哥马利再次来华访问。这次与毛泽东会面时,他们已经无话不谈了。蒙哥马利以军人的直率,直截了当地向毛泽东提出了两个最为敏感的问题。一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问题。当时已是74岁高龄的蒙哥马利向比他小6岁的毛泽东问道:“你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态度对大比武运动的发展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深刻理解1960年代解放军军队建设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对大比武运动的态度经历了由赞赏到失望的变化,他对大比武军政训练结合不紧、聚焦实战需求不够、普及工作推进缓慢等方面是不满意的,这种态度变化由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和毛泽东的战略指导所决定,同时也深受国内政治上"左"的错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夏,在南京紫金山下,我拜访了传奇老人许世友。他一身绿色军装,真切直率,平易近人。这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一生百折不挠,充满生命活力。他对笔者讲,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首推毛泽东。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当年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备受磨难,因受张国焘的牵连,许世友曾被关押,危难时是毛泽东亲自为其松绑。许世友常讲:“毛泽东两救我许世友”。…  相似文献   

19.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毛泽东与《水浒》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垂老不倦。他喜欢读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几乎无所不读。尤其是爱读《水浒》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据毛泽东自己回忆,在他启蒙时对他影响最大的读物就是《水浒》。投身革命后,毛泽东与水浒几乎须臾不离。在毛泽...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各级政治机关和政治机关干部作为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做到率先垂范、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