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谣言是关于战争局势和战争活动的谣言,是民心士气的烈性腐蚀剂和最常用的心理战战术.在近几场战争中,战争谣言产生了巨大心理战效果.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谣言的新特征,科学制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谣言的软、硬性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孔子把民本思想引入军事领域以观照战争问题 ,认为国家无论大小而“攻守在民” ,民众拥护则攻守必胜 ,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 ,战争力量的对比最根本的是民心民力的对比。战争指导者政治决策的基点是取信于民 ,是争取民心 ,并对全体民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即“教民即戎”。因此 ,战争指导者的“使民”用兵就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 ,而要使民以时、以义、以慎、以可。  相似文献   

3.
罗烈文 《国防》2000,(7):10-11
以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为代表的现代局部战争表明,关系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工业、经济等生命线工程,已成为空袭一方打击的主要目标。而生命线工程一旦遭到破坏,对综合国力、民心士气、生产生活和战争形势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城市防空斗争中,必须以保卫重要经济目标为重点,突出对生命线工程的防护,以保存战争潜力,保持民心军心稳定,并最终夺取城市防空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战争实力和潜力的聚集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国外战略专家曾断言:"在未来战争中,最后的胜利者不是握有武器最多的国家,而是经受了打击能生存下来并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民族."搞好城市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对于稳定民心、赢得城市反空袭作战,保存战争潜力和实力,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立春 《军事史林》2014,(11):16-18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从一场具体的作战来看,兵力、装备、指挥、战术等单纯军事元素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就一场战争或大规模的战役而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心、士气等因素对胜负的影响就突出显现,这是战争活动的一个规律。  相似文献   

6.
潘新刚 《兵团建设》2001,(11):27-2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集中详尽地阐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宗旨问题、群众观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摆脱这个规律。兵团屯垦戍边事  相似文献   

7.
姚健  王翼  潘绪海 《国防》2003,(1):56-57
未来作战中,敌为达成其削弱我战争潜力,震慑民心士气,隔断我交通,迟滞战役军团快速机动和战略物资输送的战略企图,必将对我战略纵深地区的重要目标实施大规模“点穴”式打击。因此,做好战略纵深地区重要目标防护的准备工作,战时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心理战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以前,并在《孙子兵法》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主要目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的实质是攻击敌人的谋略;战争的主要原则是争夺对民心士气的控制;战争的要旨在于关注敌方统帅的决策技能和个性特征。古时,刘邦布置多层兵力,将项羽的部队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天安徽灵璧县东南),此时,项羽已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是夜,刘邦命部下大声歌唱项羽的家乡即楚地的民歌,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丘濬关于战争是为安民、救民,进行战争要顺民心的基本观点,军队训练要文事和武技并举,将领的选拔要广泛,反对用世将用私人,对外的关键是"内修者外攘之本",对战、守、和则以守备为本等观点,并对这些思想进行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夏则长  赵于坤 《国防》2001,(8):10-10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敌将凭借高技术兵器的优势,对我重要目标和生命线工程,实施连续不断的突袭,以彻底瘫痪我防御体系,摧毁我战争潜力,制造战争恐慌,打击我民心士气,削弱我动员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11.
王泳 《云南国防》2001,(2):17-17
心理战。自古就有。其目的是运用威慑、诱骗等手段,使敌方士气瓦解,民心涣散,精神崩溃,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心理战是战争制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攻心为上”已成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的共识。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更加灵活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心理战,我国古代称之为“攻心术”。它是指敌对双方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心理搏斗,旨在动摇敌方统治集团和指挥员的决心,瓦解敌方的民心士气,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目的。一些国家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在进行地面心理战较量的同时,又把心理的对抗扩展到了外层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新华  张永坤 《国防》2003,(6):32-33
伊拉克战争中,交战双方为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争取政治主动、道义支持和打击、削弱对方军民士气与抵抗意志,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装备,广泛实施新闻战、舆论战和心理战,对国际舆论和民心、军心进  相似文献   

14.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面对强权政治的巨大压力和霸权主义的军事打击,之所以能够顶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联盟的狂轰滥炸,顽强抵抗78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联盟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由此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这是“国防建在民心上”所形成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反抗意志,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和支柱。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嬗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旋律。空袭一方往往以“点穴式”的结构打击,对对方城市特别是重要经济目标实施摧毁,以达成破坏其战争潜力、动摇其民心士气的作战目的。针对现代空袭作战的新特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必须确立新的观念。 重点防护的观念,重点防护,就是针对城市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俞杰 《国防科技》2003,(4):73-74
伊拉克战争正在残酷而激烈地进行着,然而,早在战争开始前数月,美国联合信息作战中心就已开始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同伊军展开了较量。美军中央司令部希望依靠多种信息战手段,凭借“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动摇伊军的军心和民心,在战前就打垮萨达姆部下的斗志,以达到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皋军  怀前进 《国防》2013,(5):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政治动员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思想发动、政治宣传和精神灌注,激发战斗意志,凝聚民心士气,为战争提供良好政治环境和精神支撑。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动员呈现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挑战,必须着眼新的形势任务,理清思路办法,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动员效能,最广泛地赢得民众支持,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在广大军民中的战争伟力。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战后"修功"思想的含义是指在对敌完成"战胜攻取"任务后,必须做好争取民心、巩固和扩大战果,达成控制局势,使之迅速走上正常轨道的工作,它是对春秋末期吴国争霸战争教训深刻而精辟的总结.战后"修功"是一项事关能否真正打赢的系统性的、特殊的危机管理工程.这项工程是攻取一方战前"庙算"极为重要的内容.美英等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俄罗斯境内发生的车臣战争,都因在战前"庙算"中对这项工程"算"得不够"多"而在战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从反面证明了<孙子兵法>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我们谋划今后可能进行的军事斗争将不无启迪意义.综观古今中外战后"修功"的经验教训,"战胜攻取"者欲要取得最后胜利,而不至半途而废,至少必须做到乘势追歼,彻除残敌;广施德政,严格纪律;速建政权,"因俗而治";恢复经济,密切联系;增强认同,发展教育;留兵镇守,抚顺伐逆;六者兼施,九九归一.  相似文献   

19.
颜小明 《国防》2008,(4):18-21
城市因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必然成为敌重点打击的目标之一,敌可能采取信息攻击、空中突袭、渗透袭扰、潜特破坏等多种手段,对我重要军事目标、民生目标和交通、通信枢纽实施打击破坏,以动摇我军心民心,扰乱我社会秩序,削弱我战争潜力。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  相似文献   

20.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吉祥  李国志 《国防》2004,(6):41-41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看,打击、摧毁重要经济目标,不仅可以破坏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削弱战争潜力,而且能够造成社会混乱和民心动摇,是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搞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赢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各级都十分重视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指导思想上,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观念淡薄,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战备效益。二是在规划建设上,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相结合落实不够,强调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三是在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