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主席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之后的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人才强军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还须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育人才就是固根本、重人才就是谋发展的理念,鲜明立起"党委把工作任务交给官兵能够放心托底。  相似文献   

2.
习主席强调:“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当前,战争形态正向智能化战争加速演变,必须把培养智能化军事人才作为新时代人才强军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强军胜战重任的智能化军事人才,为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2021年底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军要增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实践历练,鼓励引导官兵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近年来,随着国家海外利益的拓展,人民海军担负着更重的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和开展军事外交等任务。  相似文献   

4.
徐英龙 《政工学刊》2023,(11):64-65
<正>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赛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要法治化。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关键因素是人。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必须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法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要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一切办学活动都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习主席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定位。要明确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军队院校要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基本遵循,以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为目标;要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立足打赢未来战争、树立实战化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郭勇 《政工学刊》2020,(8):15-16
习主席强调,“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去识才、育才、引才、聚才”。毫无疑问,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横亘在部队各级面前最现实的时代课题,必须认真作答、攻坚突破。要切实增强自觉主动,聚力打赢选人育才,多措并举加强培养,持续激发动力活力,切实把各类人才队伍搞过硬、搞坚强。  相似文献   

7.
张海雷 《政工学刊》2023,(10):48-49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军队院校是提升学员政治品质、道德素养、理论水平、军事技能、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学员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基础环节。学员队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有力度、有热情、有筹划、有总结,让学员在“兵之初”“官之初”就将对党的忠诚信仰融入血脉,为锻造更多“宽口径、厚基础、全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习主席深刻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组织选人,严格政治标准,聚焦备战打仗,合理规划人才成长路径,积极为官兵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消除后顾之忧,努力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为强军兴军汇聚智慧力量。达者须凭德行深,以德为先立标杆。忠诚是军人的第一品德。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政治上不可靠,本事越大危害越大”。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把政治品德关,把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落实到选人用人每个环节,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基层军官是推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末端落实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党委机关和普通士兵的桥梁纽带,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乎部队建设质效高低。随着95后00后军官陆续入营,队伍成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了新变化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军队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源头和基地,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走在前列的标准,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三进入"走深走实,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一、要把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结合起来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三进入"走深走实,既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也要向课外拓展求深化,通过多途径、宽领域教学,切实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发挥强军文化对强军兴军的重要作用,必须以文强魂,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以文强能,聚力能打胜仗的强军之要;以文强德,锻造作风优良的强军之基。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2005,(4):1
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  相似文献   

13.
<正>习主席强调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论述深刻指出了环境对于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今天的人才格局将塑造军队明天的样子,今天的人才环境也将影响军队未来的事业发展。当前,要贯彻落实人才强军战略思想,集聚天下英才为强军事业所用,军队必须把人才真正当作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来看待,围绕引、培、用三个过程,大力营造吸引人凝聚人成就人的良好军事人才环境。一、“栽下梧桐引凤来”,  相似文献   

14.
人民军队践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基本经验,是人民军队践行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过程中特点规律的科学总结。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五个坚持”,即坚持政治建军,人民军队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改革强军,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坚持科技强军,人民军队建设科技含量大幅跃升;坚持人才强军,人民军队人才工作全面转型升级;坚持依法治军,人民军队治军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其启示主要有“五个必须”,即必须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必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须自立自强、聚力攻关,必须抓住关键、识才用才,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相似文献   

15.
程斌 《政工学刊》2023,(5):51-53
<正>习主席深刻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边防部队驻防偏远、独立分散、任务繁重,机关检查指导、帮建帮带相对不易,对基层干部按纲建连、带兵育人、完成任务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层党委作为前沿指挥所,在干部教育培养上有得天独厚的实践土壤和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但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基层党委对干部教育培养不真抓、抓不好的问题现实存在,除客观上掌握资源少、权限低,自主培养有难度外,主观上也有“不想、不愿、不会”等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17.
推进部队建设安全发展,已经成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必须着力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研究探索部队建设安全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安全稳定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强  陈琳 《政工学刊》2023,(4):40-42
<正>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兴国之本、筑梦之源,也是强军之本、打仗之要。军队院校应主动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时代重任,为党、为国家、为军队培养更多堪当强军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提升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认识站位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制胜未来之本。军事人才培养在军队建设中始终处于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在全军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浓厚氛围,把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是我们党多年人才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实践表明,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人才队伍才能得到井喷式发展,强军事业也会取得大踏步前进。一、充分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是选贤任能的基础。习主席曾引用《诗经》中“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是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时代。各级领导者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对军队领导而言,就是要着眼强军目标要求,确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使自己具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能力,谋求大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