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海军》2004,(1):3
继续推行革新的时候,主编卷首还是未来丢弃,一为期刊之声音,二为编读之纽带。三为读者仍念之,但新年总得有新意。这不,今年主编卷首单拈了个“闲”字,“闲”,并非无事,并非与正事无关,实乃独取轻松之笔,把紧张而严肃的主题,正事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文摘大观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  相似文献   

3.
被亵渎的“公”字○魏艾民友人要编一本《流行语辞典》,邀鄙人相助。这是一件有功于当代和有益于子孙的善事,自然是乐而从之。所作“凡例”约定,收入的条目以流行语开头字的笔画为序。分配给我的是“公”字打头的部分,内心更为高兴。你看,这“公”字实在美妙。“大道...  相似文献   

4.
尚武好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从古人造字,就可见一斑。汉字作为形音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譬如“国”字和“戍”字,繁体的“国”字内有“戈”,表示立国须有武装,军队是国家的支柱。“戍”字从人从戈,意为握紧武器保卫疆土,武装力量是国家安定不受侵犯的保证。“我”字从手从戈,操戈在手,不忘自卫。“躬”字从身从弓,弓置身旁,不忘武备。“武”字  相似文献   

5.
“饮”与“喝”二字,从现代汉语上说,众所周知,是同义词。“饮”就是“喝”;“喝”就是“饮”。可是,究其本义,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相同之处。为了弄清楚这两个字的古今变化,及其古今具体用法.现分别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6.
“仕”、“学”之间赵新乐《论语·子张》篇中有句人们熟悉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与“学”无需解释,问题在这个“优”字上。以往人们大多把这句话中的“优”字理解成现代汉语中“优秀”的意思,其实大谬不然。《说文解字》对“优”的训义是“饶”。段...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的形旁一般是代表一个义类,即一个分类语义场.例如,从“心(忄)的字表示人的心理活动,从“目”的字表示眼的行为动作等.那么,“言”旁字则是表示人的言语交际活动的,从“言”旁字的构造、意义系统里应当反映出我们汉民族的言语交际系统.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先是尽可能全的从字书里找出“言”旁字,然后  相似文献   

8.
《政工学刊》2006,(6):63-63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  相似文献   

9.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4):62-64
在军事后勤领域,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军需”,同样与战场上的“吃”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军需”,其本义仅仅是指军粮的定时定量供应,因为古代围城战役,一打就是几年,若这几年风雨不调,谷物就会歉收,军粮供应就会不济,这“军需”的“需”字自然要把“雨”字放在头上。到如今军需就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和器材了。  相似文献   

10.
民兵文摘     
新年的第一天,称元旦。元旦的由来:元旦,是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太阳升起的意思。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又发现了“旦”字被简化成日出时地平线的形状了。“日”与“一”字连起来,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形象。从那时起,就将作为一日开始的“旦”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绝大多数字形字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意的变化很有意思,尤其是“假借字”。如“亡”字,本来表示“没有”之意,后来有些人喜欢用本是表达“舞蹈”义项的“无”字,而不用名正言顺的“亡”字来表达“没有”这个意思,经过长时间演变,搞得“亡”字没点儿脾气,和“无”字共同表达“没有”的意思,再后来,“亡”字争不过“无”字,只好另起炉灶,表达“逃亡、死亡”之意,于是后来“无”字就表达“没有”了。而它的本义“舞蹈”却几乎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2.
先人造“跑”字,从“足”旁取义,以“包”字为音。谁知后人们与时俱进,既从“足”旁理解和实践“跑”之内涵,也从“包”字来领略和深化“跑”之意蕴。今举数例,由此证实一下“包”字与“跑”字在内涵上的深刻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武书记”不姓武,姓陈,名声南,乃娄底市委书记,“武”字是下面的同志给加封的。加这一字,目的是说明他对人武工作的重视,听起来颇有点赳赳武夫的阳刚之气。昨天我见过陈南声同志,其实他的外表和“武”字相去甚远,五十出头年纪,已是满脸深深的皱纹,完全是一副湘中农民的模样。市武装部的彭政委向我提起这位书记时,总是赞  相似文献   

14.
方与圆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的黄 炎培在儿子黄大能出国留学时,赠予他一幅 座右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 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 外圆内方。” 黄炎培不但教育儿子要“取象于钱、 外圆内方”,他一生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座 右铭。1914年2月22日,随着袁世凯复辟  相似文献   

15.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2,26(1):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间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闲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卢胜君 《环球军事》2012,(11):10-11
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的政策和主张是一贯且连续的:“主权归我,和平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一段时间以来,这“十六字方针”被个别媒体特别是一些南海主权声索国有意无意地误读甚至曲解。故此,有必要对这“十六字方针”进行正确解读,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底线,更加深刻地体悟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17.
“危险物!”──西瓜郭利群,曹钰新1953年10月,驻守在三八线“晓星山、下回山”阵地的志愿军部队,为欢迎祖国慰问团的到来,在临时搭建的大会堂内陈列了许多战利品。其中有一个七八斤重的大西瓜,旁边标签上写着:“危险物!”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有引号,后面...  相似文献   

18.
战争轶闻     
测字卜胜负传说,1930年将(介石)、冯(玉祥)中原大战爆发前夕,两人都曾用测字的方法占卜吉凶。蒋介石测的方法是,把“蒋”字和“冯”字排在一起,除去“蒋”字的草字头,又除去“冯”字左边的两点。剩下了“将马”二字,按两个字义推测为“将军要骑马”。冯  相似文献   

19.
怕就是害怕、惧怕。怕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怕”字以竖心为偏旁。“怕”字右边为“白”,也许发明“怕”字的先人明示:人类心中最惧怕的是“白”。  相似文献   

20.
其二,从“军”字的部首引申出现代军队的隐形伪装能力。古“军”字的“勺”环围着“车”,起着隐藏、保护军队的作用。当今“军”字的部首宝盖,其实也可以引申为遮盖、隐藏、伪装、护卫之义,这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事技术领域里的隐形技术。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从人员的迷彩服到车辆的伪装网,从隐真示假欺骗敌人到施放烟幕“致盲”对手,从隐蔽的导弹发射井到隐形飞机与舰船,从电子干扰到反红外、反声波探测,隐形伪装技术在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