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接应中央红军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后,于5月向川西北进军,准备与转战中的中央红军会合.为了接应中央红军,我们需要准备鞋子、衣服、粮食等物资,全军还为此做了动员.当时,我任第4军政治部主任,根据方面军领导的安排,率领第4军政治部机关和第12师留在后方收尾,建立地方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红军.  相似文献   

2.
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湖南湘乡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12军政治部主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革  相似文献   

3.
1910年4月5日,徐立清出生于河南商城吴店区申家湾(今属安徽金寨县)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8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军(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第32师经理处书记、红4军(军长邝继勋,后为徐向前)1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4军32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12师政治部主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  相似文献   

4.
广西战役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43军在第15兵团首长的统一组织指挥下,进行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参战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周密准备后,与琼崖纵队密切配合,从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0余天,突破了由国民党10万军队依托琼州海峡构成的所谓“伯陵”防线,歼灭了海南岛上的部分国民党军队,解放了海南岛。渡海作战时,我任第43军第128师第383团团长,与团政治处主任刘庆样同志一起,带领第43军的第一批潜渡部队首次在海南岛登陆成功。登陆后,我们与琼崖纵队密切配合,接应我后续部队,从海口市一直打到天涯海角。这次渡海作战已经过去40年了,但回忆起当时的战斗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君威 《军事史林》2006,(4):28-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9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宗贵任政治部主任,全纵队约1.1万余人.  相似文献   

6.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0):34-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是由华东军区下属江淮军区主力部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组成的。 1948年5月29目,为加强敌后斗争的统一指挥,华东军区决定将淮南、淮北军区合并组成江淮军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饶子健、梁从学任副司令员,杨光池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7.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2万余人统一编为第11军、第20军、第9军。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政治建军,党代表与政治部制度由蒋介石的第1军延伸到其他7支部队。各军先建立政治部,后设置党代表。蒋介石希望派遣黄埔学生到其他军队宣扬三民主义,以使黄埔势力进入南方各军。1926年3月,政训部组织大纲正式颁布。国民革命军还利用日课问答、领袖感化等形式,加强对各部官兵的政治教育。随着各军政治工作的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思潮在革命军人群体中得到传播。  相似文献   

9.
陈琮琪 《国防》2003,(3):60-62
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实行了分兵作战,第1、第4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第3、第8、第10纵队由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领向鲁西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第2、第6、第7、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由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在鲁中地区同国民党军周旋。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21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举行  相似文献   

11.
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重要一战劳山战役詹大南1935年10月进行的劳山战役,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前奏,是红十五军团献给即将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见面礼。它是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相似文献   

12.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15军团结协作,于1935年11月在陕西省鄺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歼灭战.此役消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围剿",扭转了形势,对整个战略全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高度评价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相似文献   

13.
在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机关,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关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在成立之初是否设立政治部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可以认定,红4军政治部成立于1929年3月中旬,之前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认真考查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澄清史实,还对进一步加强军队政治机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备的酝酿及实施,时间为1934年5月到8月底。此阶段的军事经济准备,既是出于中央红军主力必要时撤离中央苏区的需要,更是出于用武力继续捍卫中央苏区的需要。第二阶段是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和军事经济准备的紧急部署与展开,时间为1934年9月初到10月中下旬。此阶段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实施突围转移,并秘密部署与展开军事经济准备的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及为此所进行的军事经济准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大渡河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取得的一个事关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1927—1987)》(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等学术著作都对大渡河战役做了权威性记载。但是,据我所知,80年后的今天,对大渡河战役的某些史实仍有争议,主要集中在怎样理解当年红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1军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于1947年8月下旬,在山东省招远县夏甸、掖县郭家店地区组建。这个纵队所辖第37、38、39师,分别由胶东军区第5、6、7师依次编成。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以原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政治部、后勤部及兵站一部为基础,并从各师抽调部分人员组成。1949年2月15日  相似文献   

17.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兵临大渡河畔。在前有大渡河天险、后有国民党军追兵的危急时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临危受命,担任左纵队先锋,两天两夜长途奔袭160公里,以强攻手段飞夺泸定桥,占领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成为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例之一。特别是由22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迎面射来的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岸冲去,穿越守军在东桥头燃起的火墙后,胜利占领大桥,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8.
1949年2月14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河南省漯河地区组建陆军第14军。辖步兵第40师、第41师、第42师,警卫团、教导团、补训团和随营学校。军长李成芳,政治委员雷荣天,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启明,政治部主任朱佩瑄。  相似文献   

19.
曾中生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创造者之一,是我军早期的一位卓越指挥员。他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党派他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1926年10月间,北伐军进驻武汉后,唐生智拨款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所部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旋于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率领下,灵活巧妙地实施机动,多次打破敌人的“会剿”和进攻,使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大发展,创建了当时在全国最有影响的赣南和闽西两个革命根据地,并与湘赣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