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诸多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必然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优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分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消极作用的社会心理及其成因,大力做好社会心理优化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不仅如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坚持和实践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精神家园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理想信念导航,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民族精神凝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格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公民是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和公民自下而上合作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5.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可以使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党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尽可能地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构建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国防科技工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今年6月,在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为主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作为一个单位和部门来说,就是和谐社会的微观结构。他们既可发挥维系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化解许多社会矛盾,也可能带来某些不和谐和不稳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建设。一、以人为本,民主法制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课题,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将经济利益关系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提出通过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军队院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必须充分发挥院校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培养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中的基地摇篮作用;在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处突预备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准则,是检验和谐社会建设效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今年春天的一个亮点。先是春节刚过,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接着,"两会"召开,构建和谐社会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相似文献   

12.
刘培庚 《国防》2006,(1):74-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省军区系统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和兵役机关,必须着眼时代发展的要求,认清自身的地位作用和责任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秩序良好的社会,省军区系统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发挥卫士作用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3.
和谐企业的构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同样是和谐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特别在国有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军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促进军营和谐。我们感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蕴涵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有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式的不断更新和两者有机共进。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企盼,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深刻认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积极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既是研究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军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把其摆在战略全局的首要位置,有效发挥人民军队坚强柱石作用,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能力,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要义、根本要因、运作要点和践行要领,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重点讨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国防科工委把构建和谐军工作为在“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在这个时候,工办组织召开座谈会,我觉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全国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如何在开创新局面的进程中,不断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结合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内,提出构建和谐军工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也是适应了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乔解民 《国防》2007,(11):65-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后备力量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近两年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看,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用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