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中有一个绝密的附录。这个附录估计,苏联陆军为一百八十二个师,除四十一个师用于应付亚洲边界的紧张局势外,只有一百四十一个师可用于对德作战。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建立在消灭苏军这一百四十一个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王作化 《环球军事》2004,(22):15-17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突然袭击和苏联的准备不足,苏军遭到惨重损失。德军直逼莫斯科城下。危急关头,为赢得积蓄力量争取反攻的时间,苏联政府一度考虑过与德国签订媾和条约,但因希特勒的傲慢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最终放弃了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3.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战争的第五天,德军突入苏联领土300多公里。至11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850—1,200公里,占领的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苏军损失惨重。据德国材料,战争第一日日终,苏军损失飞机1,811架,至7月22日达7,564架。至7月8日,苏军被歼灭的步兵师89个、坦克师20个。五个多月后,苏军损失人员约700万,其中被俘300余万;损失坦克24,000余辆、飞机16,000余架。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似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是苏联第14坦克师第14炮兵团营长,上尉军衔,毕业于苏联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实行侵略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雅可夫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奔赴前线,到7月初,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全线溃败,德军通向苏联西部和莫斯科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打开了,是役,雅可夫在维捷布斯克城下负伤,被德军俘虏.  相似文献   

7.
张晖 《军事史林》2016,(4):29-37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让苏军轻敌了一次,在哈尔科夫付出了代价.德军在哈尔科夫的胜利,亦让其高估了自己,又想在库尔斯克一举扭转战局. 完成对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的占领,德军正逼近北侧的库尔斯克.曼施泰因并不甘心获此“微利”,他更想趁热打铁,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希特勒对曼施泰因和豪塞尔的装甲军更是青睐有加,对下一步在库尔斯克与苏军的决战,给予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8.
王金龙 《国防》2006,(7):77-7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以此为幌子偷偷向苏联边境调集军队,秘密部署攻苏行动,而苏军却视条约为“护身符”,几乎未做任何准备。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190个师,约550万人,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猛攻,第一天便侵入苏联50多公里,致使苏军陷入困境。苏联的惨痛教训,让人想起孙子的一句话:“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换言之,任何时候都不可把安危寄希望于敌人的“不来”、“不攻”上,而要把基点定在己方充分准备、无懈可击、无机可乘上。战争的变数很大,并非以单方意愿…  相似文献   

9.
罗斯福讨好斯大林 到了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激不尽。 这一年间,在东线抗击德军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苏联红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给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沉重打击。这年春天,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随后在同年夏天举行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二战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德国及其盟国在各个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正因为苏军在东线战场的牵  相似文献   

10.
曾任毛泽东俄文秘书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透露:1941年6月18日,中共地下工作者从香港获得一份重大情报——希特勒将于6月22日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个情报先被送到了在重庆的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又立即转报中共中央。中央即速电告了斯大林。然而斯大林仍迷信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疏于戒备。结果,德军果然于6月22日凌晨3时发动了进攻,苏军乱作一团,损失  相似文献   

11.
“装甲铁拳”——苏联陆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诞生于1942年9月。这支钢铁之军可以说是苏军坦克部队的灵魂。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采取闪击战术,装甲集团部队一天就突破苏军阵地60余公里。面对此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谋划斯大林格勒反攻时认为,苏军必须有几支能快速突进、远距离独立作战的坦克大兵团,这样才能与德装甲部队进行较  相似文献   

12.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18):54-55
1941年,希特勒令旗一转,德军分三路闪击苏联。从此之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拐角处猛的转了一个弯,很多事情都被改变了,大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小到历史洪流中的一个无助的生命。苏军中尉科兹洛夫便是这样一个无助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将领“一战成名”,保卢斯当属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不仅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也使参战双方一批战将名声大噪.苏军战将崔可夫,就因守城之功,名声远扬.而他同城的死对头、纳粹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也在此番恶战中“一战成名”.他率领纳粹第6集团军在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崔可夫等一批苏军名将麾下的百万苏军搏杀5个月、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内进行了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后,终于束手就缚.就在行将被擒的前一天,竟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被希特勒“突击”晋升为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14.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指挥着纳粹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由于当时苏联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致使德军长驱直入,战争只进行了18天,苏联就丧失大量领土。到7月10日,德军约40个师的兵力直抵列宁格勒城下。列宁格勒位于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入海处,是苏联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在苏联人看来,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建筑物、色彩画、雕塑品、名胜古迹、美丽的花园、公园和博物馆,都是苏联人的骄傲。在希特勒看来,夺取苏联这一重工业中心和海港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占领了涅瓦河上的这座城市,就能使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精神上得到好处。早…  相似文献   

15.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天黑夜,苏联一架飞机在德军机场上空中弹起火,飞行员跳伞逃生,正降落在这个机场上。情绪镇定后,苏军飞行员绕过敌机场勤务分队的营房,向明亮的停机处奔去。跑道尽头,停着一架德国飞机,坐满乘客,但驾驶舱里空无一人。苏军飞行员迟疑片刻,整了整他那与德军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三集团中期旗帜(卫国战争期间,1941-1950)几乎是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军不宣而战开入波兰东部,按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让德军推进到苏联边境上,必须在苏联领土与德军战线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为此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从未臣服帝俄的北布科维  相似文献   

17.
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军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参战的有四个方面军,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共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5,000余架。德军投入的兵力共63个师又3个旅,计1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约1,350架。战役的结果是,德军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其余的师损失过半,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打开了宽500多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缺口,把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苏军实施自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撕裂苏德战场上整个德军的防线,使德军南北战略集团无法协调行动;解除南线苏军的右翼威胁;打通直扑德国的最短途径。这次战  相似文献   

18.
<正>当德军制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列为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希特勒妄图把这座被视为“布尔什维克主义摇篮”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的第21号指令中,从东普鲁士出发的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就是一路摧毁波罗的海地区的苏联军队,直取列宁格勒,而这路德军的矛头,乃是第4装甲集群。  相似文献   

19.
当阳桥上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生动地刻划了三国时期猛将张飞的神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一辆坦克单车拒守桥头,迟滞德军一个步兵师达两昼夜之久,也充分展现了苏联红军的神勇。 1941年末,由于苏军准备不足,德军没费多大劲,就撕开了苏军的防线,大规摸地向苏联境内推进。当德军的一个步兵师前进至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边时,突然发现对岸桥头上赫然屹立着一辆苏军的新型坦克。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又称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对于进入苏德战争第二年的苏联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这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战役,以苏军主动进攻拉开序幕,却以惨败收场.到5月底硝烟散尽时,苏军损失了26万余人,同时损失了652辆坦克和4924门各种口径火炮,失去了哈尔科夫南部的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不仅如此,此次战役的失利使得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蒙受了重大损失,以至于在一个月后德军开始实施“蓝色计划”时疲于招架,节节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