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军事制度进一步成熟发展,特别是在军事领导和指挥体制、部队编制编成、政治工作制度和后勤体制制度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创新发展,不仅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军事制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历史坐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之后的一场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单独进行的。与之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的。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夺取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近年来在人民解放军有关战史及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一般性的叙述为多,而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拟就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过程、工作运转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这对于理解和认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两大野战军之间成…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取得对敌作战辉煌战绩的同时,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体制编制、军事工作制度、政治工作制度、纪律法律工作制度、后勤工作制度等逐步完善规范,在我军实现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回顾这一时期我军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代人民军队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军时期我军逐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军事工作制度;建立和实行了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了独具特点的后勤保障制度。红军制度建设的实践,开创了我军制度建设的先河,奠定了我军正规化建设和依法治军的坚实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11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解放军制度建设经历了初步展开、全面推进和在曲折中发展三个阶段,其主要经验有: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正规化建设为重点;根据国情军情变化,适时修订各项制度;吸收借鉴外军军事制度建设经验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从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和功能的角度看,"军委参"就是"军委参谋部"的简称,实际上是特定历史时期对军委作战部的一种习惯称呼。对以"军委参"名义签署的电报,不必加以过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12.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清朝新军士兵自发起义,一夜激战,攻占了省城武昌,接着经过阳夏战役,顶住了清政府组织的优势兵力的攻剿。武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打响了第一枪,保卫起义成果的阳夏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劣抗优的成功战例。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1911年9月,在全国此起彼伏的反清斗争形势的影响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协商,决定10月6日中秋节在武昌举行起义,并建立了起义指挥机关,确定了指挥人选。当时武昌城内盛传革命党人要在中秋节“杀鞑子”,清朝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15.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不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中美关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转折点。渡江战役标志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破产,是美国以台制华策略的肇始。渡江战役前后中共中央的对美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中美关系积累了经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的首脑会议,决定设立中国战区,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同时,美国陆军部为了帮助蒋介石指挥作战,决定委派美第3军团司令史迪威来中国,出任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并组织指挥了缅甸作战.在此期间,我任史迪威的联络参谋,亲历了缅甸作战先败后胜的历史过程.在此,我把这段尘封的往事内幕披露出来,以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补遗. 相似文献
18.
19.
在渡江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战役指导,主要表现在:依据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精心选择战役发起时机;从战略全局出发,确定战役方向和歼敌对象;依据敌情我势,确立战斗渡江和从最困难处着眼的指导思想,预筹对策;依据作战样式的转换,确立不同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