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睿智的目光、谦和的微笑、瘦削的脸颊,王方定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虽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早已消散,但是时光的流逝却无法冲淡人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科学家的敬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克己奉公的品质、大公无私与虚怀若谷的胸襟,都已深深印在每一个熟识他的人的心中,并时时感染和激励新一代核工业人努力探索、追求奋进。  相似文献   

2.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英国政府决心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此举有力地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和独立性,使它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英国政治家克罗斯曼把研制原子弹说成是"1945年以来英国政府所做的最重要的政治决定".  相似文献   

4.
基里尔·伊万诺维奇·晓尔金(1911—1968)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是苏联核武器研究奠基人库尔恰托夫最默契的战友,是斯大林最信赖的科学家;他与萨哈罗夫、哈里托诺夫一道领导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试爆工作,在乌拉尔地区创建了第二个核武器研究基地;他胸前佩戴着3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  相似文献   

5.
50年前的今天,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曾被称为"国营221厂"的神秘禁区,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颗扬我国威、振奋人心的原子弹就在这里研制、总装出厂。为了它,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从四面八方奔赴金银滩,奏响的一曲曲历史壮歌,将永远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6.
"一旦研制,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董春鹏的"军令状"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下装备行业的专家,董春鹏从大学毕业就把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写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坐标上。四十多年来,由他负责的某重大科研项目,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我国国防建设和水下装备技术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 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8.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9.
日本历史上就曾研制过原子弹 日本媒体曾不止一次炫耀地报道,日本现有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完全可以让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三核大国.日本说的是当前国内实力,如果研制原子弹很快就能成为现实.但是,人们可曾知道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曾经研制过原子弹,几乎迈进了核门槛,但没有最后完成,否则历史也许要改写.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国内对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已基本比较清楚了,而对冷战的另一极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及其内幕则很少有所涉及.这主要是由于在冷战期间苏联将其列为高级机密,无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军事史林》2013,(6):10-25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努力劝说罗斯福总统加紧原子弹的研制,却又强烈抵制使用原子弹;他不在乎别人怎样看他,却拒绝接受苏联授予他的和平奖;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却花了大量时间接待和帮助别人的孩子。更没有人怀疑,他是一位天才,为推动人类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美国联邦调查局解密的档案却让人大跌眼镜,在纳粹德国和FBI的眼中,他却是一个戴着虚假面具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4.
<正>1964年10月16日,西部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是他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是他攻克了原子弹起爆冲击聚焦设计的关键理论难题,并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5.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2):92-96
31、在人们相互拥抱、弹冠相庆的时候,他却悄悄地退出人群,衣带不解,躺在床上睡熟了“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主席及时地就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作出这个指示,有两个依据:一是国际局势。20世纪50年代,氢弹在美国、前苏联、英国几个大国都已经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尖端国防科技就不能落人之后;二是中国国防高科技的基础。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毛泽东主席的民族自信心。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家既然能够把原子弹搞响,他们同样…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从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 10周年座谈会,到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举国上下都在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一直以来,以王小谟院士为代表的预警机研制团队所孕育与升华的"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正在中国电科人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10月27日是学院建设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此,我院有了院士!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院首长、各部系领导,全体机关、学员队干部及教员参加了大会。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由副政委焦万瑜主持。政委张德顺首先宣读了学院《关于聘请客座教授的决定》。他说,为了建设全军重点院校,提高办学育人的综合实力,根据建设全军重点学科关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聘请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徐更光院士和解放军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季卜枚教授担任客座教授。紧接着,院长杨正武和张政委为院士、教授颁发了聘书。此后,杨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说,金秋有朋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举行的有13位院士参加的“院士圆桌会议”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建议,改革现行的院士制度。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物理学家汪品先首先发起了对院士制度的批判,“现在的院士类似于‘一考定终身’,不少院士对自身的定位错了,社会对他们的定位也错了。”周光召院士说,目前很多院士都七八十岁了,当上院士后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成  相似文献   

19.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世界几个军事大国开始了激烈的核竞赛,原子弹、氢弹不时在地球上托起一朵朵蘑菇云和冷凝云;作为西方世界重要一员的英国自然不甘寂寞,也加紧发展核武器。英国海军上校高尔曾于1956年率舰参加了在南太平洋的两次原子弹核爆炸试验。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将内情详细披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