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伟 《现代军事》2010,(2):58-60
2009年10月1日,法国空军宣布,新型战略空地巡航导弹“改进型中程空对地导弹”(ASMP-A)已具备作战能力.计划将之挂载于空军“幻影-2000N”和“阵风”战斗机上,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实施现役ASMP战略空地巡航导弹的退役工作。作为法国乃至欧洲国家唯一的空基核武器,ASMP-A空地巡航导弹将对法国和世界核力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在法国和欧洲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以来,法国的核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除继续保持独立的核威慑外,为应付国际安全的不确定性和推动全面核禁试与防扩散,法国主张建立刚好够用的核威慑力量,并把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改变为依靠海军和空军的力量构成。法国强调核力量威慑的重点是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3.
金马 《国防科技》2002,(4):48-48
据外刊报道,法国将开发新型巡航导弹“风暴之影”,并从2011年开始装备法国海军。法国国防部正在制定该经费达7.85亿欧元(6.91亿美元)、数量为250枚导弹的发展计划。法国所有17艘新型多任务护卫舰都将从2011年开始装备该导弹,而6艘“梭鱼”级潜艇将从2015年开始装备该导弹。 法国和英国于1996年开始联合开发空基“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意大利于1999年加入该计划。这种名为  相似文献   

4.
《当代海军》2010,(4):6-6
据俄罗斯《军事平衡》网站报道俄罗斯与印度合资企业BrahMos Aerospace在研制能够以5~7马赫速度飞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被称为布拉莫斯二型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处于设计和技术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第一枚原子弹虽然早在1952年10月试验成功,但是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直到1956年之后才逐步形成。这一时期,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一直由英国空军承担。由于苏联核技术及其运载系统的飞速发展,促使美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核武器运载系统,要求这种运载系统不仅要对所携带的核武器的重量加以限制,而且还将要取代当时所有第一代核威慑力量所依赖的运载飞机。  相似文献   

6.
高超音速飞行器(约6000千米/小时以上)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和热炒,主要包括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航天飞机等3类,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第一枚原子弹虽然早在1952年10月试验成功,但是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直到1956年之后才初步形成。这一时期,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一直由英国空军承担。由于苏联核技术及其运载系统的飞速发展,促使美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核武器运载系统,要求这种运载系统不  相似文献   

8.
法国的核威慑力量战吃潜艇由五艘导弹核潜艇组成。每艘潜艇配备16枚射程约为5000公里的M4导弹,每枚导弹装有6个核弹头。这5艘潜艇将逐渐被4艘新一代的核潜艇取代。其中第一艘新一代核潜艇"凯旋"号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它将配备M45导弹(M4导弹的改进型)...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0,(7):68-68
俄罗斯【军事平等网】5月报道.印度正着手打造本国的空基战略打击力量.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其现役的苏-30MKI战斗机装备“无畏”型远程巡航导弹。印官员透露,“无畏”导弹的射程将达800-1000千米。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9日,法军战机拉开了空中打击利比亚的序幕。随后,法军"阵风"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又进行了三次空袭。同日,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20日出动B-2型隐形轰炸机等战机,对利比亚展开新一轮打击。  相似文献   

11.
蒋云龙 《国防》2002,(7):60-60
运用巡航导弹实施低空超低空隐形突防、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空袭之敌首选攻击方式。如何抗击巡航导弹的攻击,是未来反空袭作战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也是民兵防空力量必须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海湾战争中,美军有8枚“战斧”巡航导弹被伊地面部队的高射炮击落;事隔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又有77枚巡航导弹被伊军高射炮击毁;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防空火力拦截了北约238枚巡航导弹。由此可见,巡航导弹并非不可防,民兵抗击巡航导弹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3日,俄宣布因理论难题暂停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与之相比,美军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虽然接连失败,但仍投入巨资,是美国军方的宠儿。那么这种能够‘天地自由往返1小时全球到达”的高超音速空天兵器俄罗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何如今又要放弃呢?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与美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军备竞赛中,俄罗斯(苏联)制定了体系完备的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出了箭载和机载两大系列7款高超音速飞行器,其中上世纪60年代达到1.0~1.5马赫、70年代达到2.5~3马赫、80年代达到3~4马赫,几乎以每10年1马赫的速度循序渐进提升本国飞行器的速度。至上世纪90年代初,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飞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试验飞行器的国家,比美国整整早了10余年,并逐渐建立起了完备的发展体系。为抗衡美国于1959年试飞x15高超音速飞行器,苏联于1973~1978年、1980~1985年间分别进行了高超音速样机1、样机2的试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制造出x-90(Kh90、AS-19)机载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该飞行器1995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首次亮相,原计划用于取代x-55空基巡航导弹。机长12米,翼展6.8~7米,发射高度7千米,飞高7~20千米,最大航速4~5马赫,最大航程3000千米,可携带2个战斗部。  相似文献   

13.
战略空地导弹是一种专门为战略轰炸机等大型机种设计的远程攻击型武器,重点攻击敌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工业基地、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大多携带核弹头作为战略核威慑力量,部分改为常规型用于局部战争。现役和研制中的战略空地导弹均为空射巡航导弹,仅为美国和俄罗斯所拥有。从50年代至今,战略空地导弹已发展了四代。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战斧”巡航导弹一战成名后,在此后的多次美军军事行动中(包括这次对阿富汗军事行动),巡航导弹几乎每战必用,可谓出尽风头。其不凡战绩赢得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它的青睐。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据来自美国空军国家航空情报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透露,生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国家今后10年将从现有的几个猛增为十几个。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印度、瑞典、以色列、南非和台湾地区等都已拥有或正在开发巡航导弹。美国弹道和巡航导弹威胁研究机构警告说:“能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击同一目标的低飞隐形巡航导弹将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造成极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孙晔飞 《环球军事》2008,(13):50-51
自1960年2月13日,在法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起,法国人就一直把优先发展独立的核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与其它核大国协调发展“三体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不同,法国选择了一条以发展海基核力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潜射导弹武器也得到飞速发展,使未来海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潜射导弹分为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巡航导弹、潜舰导弹和潜空导弹等类型。潜射弹道导弹现在世界上仅有美、俄、英、法与中国五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结构中,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强而成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中坚,是最有效的核报复力量。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28日,法国海军“可畏”号新型核潜艇成功进行了M51战略核导弹的海上发射试验。这是M51导弹的第四次发射试验,也是第一次从下潜的核潜艇上发射升空的海上发射试验,标志着法国战略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进入了一个全新且非常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及作战效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并预测其趋势,根据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速度、高精度、隐形化的特点,建立了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结合典型案例,从预警、突防等方面,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亚声速巡航导弹、超声速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一俄罗斯、法国及美国公开宣布自己部署有核巡航导弹。而美国认为,在过去20年中,核巡航导弹系统的部署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扩散,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已经成为最难以控制的威胁之一。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杂志近日就刊出了一篇关于全球核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与力量布局的文章,其意图虽是“万变不离其宗”地为自身军力发展寻找借口,但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让美国头痛不已的新威胁。  相似文献   

20.
英国和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与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两国既是北约主要成员。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长期以来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苏核爆炸成功之后,英国和法国也先后于五六十年代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双双成为世界“核俱乐部”中的“二流大国”。在新的世纪里,两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何方,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