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王方定院士和他的小组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点火中子源,他也曾多次参加了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为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王方定院士回忆,1 958年8月中旬的一天,原子能所钱三强所长告诉他说所党委研究决定派他参加原子弹研制,并征求王方定的意见。王方定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钱先生高兴地说:"我想你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军事史林》2013,(6):10-25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3.
最早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中国核决策的动因;美国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态度与策略选择。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苏联对华核援助及其撤援;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经验与意义。研究的不足: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研究过于僵化。其原因主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卢宇 《军事史林》2007,(8):41-49
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当试验现场的科学家们在威力大得惊人的首颗原子弹爆炸面前惊喜、恐惧、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时候,保持着职业军人特有镇静的美国原子弹研制工程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对他的副手法雷尔将军点点头说道:战争这回该结束了。只要一两个这样的家伙,日本就会完蛋!  相似文献   

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两个月之后,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又过了半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突破了原子弹、氢弹(以下简称"两弹")两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经过不懈努力,铸就了"两弹"的辉煌。大家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  相似文献   

6.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9.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2):92-96
31、在人们相互拥抱、弹冠相庆的时候,他却悄悄地退出人群,衣带不解,躺在床上睡熟了“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主席及时地就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作出这个指示,有两个依据:一是国际局势。20世纪50年代,氢弹在美国、前苏联、英国几个大国都已经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尖端国防科技就不能落人之后;二是中国国防高科技的基础。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毛泽东主席的民族自信心。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家既然能够把原子弹搞响,他们同样…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离不开在当时被称为"宝中宝"的高浓铀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是当年的核工业五○四厂,现在的中核集团五○四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企业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把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上重要日程。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1964年10月16日,西部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是他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是他攻克了原子弹起爆冲击聚焦设计的关键理论难题,并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2013,苏联启动了原子弹计划,由贝利亚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首枚原子弹的研制。特别委员会一方面加紧原子弹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苏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先后完成了核试验场选址、试验场建设、原子弹研制和组装以及试验用各种设施准备等工作。1949年8月2913,苏联首枚原子弹PTC——1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张开善 《国防科技》2006,(10):89-96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地区新疆的罗布泊大荒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个震惊全球的时刻,距离今天已有40多年。40多年来,有不少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首次核爆炸试验成功,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此举对于打破核垄断,抵御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的安全富强,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那么,在这一历史性重大贡献中,那些为此以身许国,舍身忘我,奋力攻关,功盖千秋的科学家们。自2000年以来,当年和我一起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同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9月24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与决心。50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弹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弹试验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18.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1):94-96
第九章大漠高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30、看到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会心的笑了,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流贯全身,思维也迅速地集中到《空中核爆炸方案》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响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路透社报道:“中国今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闯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美联社报道:共产党中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一事,竟会因发生在赫鲁晓夫倒台的同时而增加影响。华盛顿的反应更强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休假,当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后,如坐针毡,立即取消休假,返回白宫。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则普遍是一片欢呼声:“中国拥…  相似文献   

19.
张开善 《国防科技》2006,(12):88-9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一…  相似文献   

20.
1941—1945年间,苏联情报机构在英、美等国积极开展核情报收集活动,尤其注重在这些国家的原子弹研制部门招募核间谍。英、美等国的一批科学家和相关人员,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谋求人类和平的愿望,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原子弹情报。这些情报加快了苏联原子弹研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