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发展核能事业继续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发展核能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核应急工作,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作出重要贡献。发展核能事业的步伐不停止,做好核应急准备的步伐就不会停止。中国核应急工作主要进展中国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核应急组织对核应急工作高度重视。这些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国核应急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30周年。1 984年,我国政府做出了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要决策,从此开启了融入国际核合作大家庭的历史进程,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是核能发展大国,在建核电规模占全球40%以上,我国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核能发展的中心,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地区和国际防核扩散事业作出了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4,(10):11-11
IAEA在促进核能和平利用、防止核武器扩散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IAEA在核能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自加入1AEA以来,双方在核能发展、核技术应用、核安全、核安保、核不扩散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核能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为世界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将与致力于发展核能的国家共享经验,在核电建设、核燃料加工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世界核能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是世界核能发展和核技术应用较为活跃的地区,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大平洋地区核能大会在全世界核能界极具影响。10月22日,第十三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PBNC2002)在深圳隆重召开。国务院总理朱基给大会发了贺词。朱基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和支持核能和核技术的和平利用,中国核电建设从80年代起步,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核能和核技术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愿与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各国在核能核技术应用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核事业的发展。本届核能大会是新世纪在中国举办的第一次核能领域的大会,将进一步促进太平洋地…  相似文献   

5.
1954年1月21日. 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称得上新纪元的日子. 美国建造的人类第一艘用核动力驱使的潜艇--核潜艇,研制成功并举行下水仪式,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原子能动力,利用核反应堆(原子锅炉)作为驱动发动机的能源,也是人类在另一领域,核能利用上一次革命性的伟大突破,是了不起的创举和奇迹.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核事业创建50年,也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15,(3):33-34
<正>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成功地实现了核工业的二次创业,走出了举世瞩目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军转民新路。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海盐县,紧傍风景秀丽的杭州湾,是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被誉为我国的核能基地、创新基地、人才基地、示范基地、文化基地、科普基地,是我国核工业成功实现军转民、取得了二次创业成功的标杆和丰碑。秦山核电基地目前共有7台运行机组,装机容量430万千瓦;2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利用核能发电始于20世纪80年代。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继第一次创业成功研制"两弹一艇",让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性客观,全面认识原子弹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原子弹;他高瞻远瞩,以国家安全、国家地位为着眼点,衡量判断原子能事业发展问题;他睿智果断,争取到了苏联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的援助,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国家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契机。核技术应用是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公认的高新技术,具有的交叉性、融合性和渗透性使其蕴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共同主办的“核能与公众国际研讨会”将于2003年4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和部分成员国的官员、专家以及中方有关单位人员约1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是一次国际性、高层次的面向媒体、公众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涵盖了核技术在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应用和重大成就,旨在让公众更多、更客观、公正地了解核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消除人们的核恐惧心理,以促进我国及周边国家的核能和平利用健康稳定发展。会议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原子能机构、国…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表中国政府在核能发展方面的第一部白皮书《中国的核应急》。中国是一个核能大国,始终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核电取得巨大进展,目前全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52台,机组总数位居世界第四。近两年来,中国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核电“走出去”战略,为世界核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海牙核安全峰会,首次提出以理性、协调、并进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核安全观,郑重向国际社会宣布,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应急工作。2016年3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将再次出席华盛顿核安全峰  相似文献   

14.
声音     
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习近平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核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在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为威慑力最强的军备力量。事实上,除了在军事领域发挥效能以外,“核能”也被广泛运用在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并被科学家誉为“人类最有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核能”未来将在解决人类能源危机乃至环境、气候的问题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彭先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原子核物理学专家。自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之后,他就一直为我国“核能”领域的研究工作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从跟随“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老一辈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贡献,到深耕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再到后来逐渐转向研究核能和平利用,提出极具创新性和适用性的“Z-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概念,彭先觉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奋斗和探索的脚步从来未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至10日,“核能与公众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外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中外媒体等围绕核能与公众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对帮助公众客观公正地了解核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和独特的地位,消除人们的核恐惧心理,促进我国及周边国家核能和平利用事业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2月10日上午,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出口产品目录》推介会,旨在为全面介绍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成果,并力求有效地将军转民技术和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出口产品目录》采用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领域的部分品牌产品。全书分核能利用、民用航天、民用航空、船舶及  相似文献   

18.
核科学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创造之一,是科学技术史t的辉煌篇章。核科学引领了核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军事、政治、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核工程技术不仅直接地创造生产力,而且反过来开拓并深化了核科学研究的疆域,并为之提供了更加丰富、精致的环境条件和更有力的研究手段。核能与核技术的理智及广泛的和平利用将给我们带来一个前景光明的未来。核科学是美丽的。核科学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国防科技工业核能和平利用、民用航天、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和民用爆破器材(五民)标准化顶层研究和规划成果的摘要综述。文中叙述了五民标准化工作现状,工作原则,发展目标,科研重点,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标识展示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也是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凭藉对品质和价值的忠实恪守,中核集团公司正不懈推进核能、核技术的和平利用,致力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开创新能源时代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