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达 《现代军事》2010,(7):36-39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4月22日19时52分.备受关注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1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尔维拉尔角由“宇宙神-5”火箭成功送入太空。X-37B原计划4月19日发射升空.后来因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着陆占用跑道等原因而推迟到22号发射。  相似文献   

2.
奠斯科时间7月20日4时31分.在巴伦支海,俄罗斯从北方舰队的一艘“伯利索格勒布斯克”号核动力潜艇上用一枚经过改装的SS-18“波浪”型导弹,成功地进行了将名为“宇宙-1”号的航天飞行器(又称“宇宙-1”号低轨道卫星)发射升空的实验,这一航天飞行器是首次使用太阳帆作为太空飞行的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3.
孔军 《环球军事》2013,(2):30-31
有人将朝鲜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对韩国的震动描述为“来自朝鲜的斯普特尼克”。55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当时的美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韩国军队在朝鲜发射前就对其展开了严密的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打捞到了火箭残骸,试图借机窥视朝鲜的远程导弹技术,并为韩国发展自身的军备寻找借口。韩国曾经计划,要在2005年成为第九个“太空俱乐部”成员国,青瓦台总统府曾向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下达指示“必须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运载火箭”。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开始推进从俄罗斯引进液体火箭技术。2006年,俄罗斯与韩国签署协议帮助韩国制造并移交一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罗老号”。但是,“罗老号”在2009~2010年进行了2次失败的发射,以及2012年第3次发射时,两次因机械故障而被迫临时中止的经历,创下前所未有的总共10次发射延期的纪录。这让发射运载火箭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官员们感到十分难堪。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表示:“与朝鲜相比,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韩国在远程火箭和核武器技术上要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G.E.佩瑞是凯泰林学校有声望的自然科学教师。他继续了关于苏联宇宙号卫星的回顾工作,进一步分析了对赤道倾角为74°在普列谢茨克进行的多次发射。宇宙250以前的发射已在1969年9月4日“Flight”中讨论过。  相似文献   

5.
朱伟 《国防科技》2006,(11):51-53
据法新社9月11日报道,9月11日下午1时35分,日本在其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H-2A”10号火箭,将1颗光学间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这是日本自2003年卫星发射失败以来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日本成功发射的第三颗间谍卫星。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日本积极向太空进发,其构建全球间谍卫星网的步伐越来越快。第三颗间谍卫星的成功发射就是日本加紧构建间谍卫星网的又一具体行动。“准天顶”即将“封顶”据报道,日本此次发射的是一颗光学间谍卫星,造价为290亿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装载有高性能望远镜和类似于数码相机的高性…  相似文献   

6.
第一位女性“太空使者”——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前苏联航天女英雄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生于1937年3月6日,18岁时,她开始在州属“红渠”纺织联合工厂当粗纺女工,兼任厂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1959年,她22岁时首次在雅罗斯拉夫尔航空俱乐部接触到了与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事业有关的活动:从事跳伞运动。1960年,她从纺织技术专科学校(函授)毕业,获纺织工艺师称号。1962年加入苏共,并在宇宙航行学校接受宇航员培训,期间获少尉军衔。1963年6月16日,她驾驶着“东方”6号宇宙飞船,同前天发射的“东方”5号编队飞行。她在太空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绕…  相似文献   

7.
“钻石”空间站的三次试飞从1973年至1976年,“钻石”空间站共进行过3次试飞,即“礼炮-2”号,“礼炮-3”号和“礼炮-5”号。由于民用空间站“礼炮-1”号在飞行中发生事故(“联盟-11”号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因飞船座舱快速减压而死亡),第二艘民用空间站又发射失败,因此勃列日涅夫要求切洛梅让“钻石”空间站尽快上天。为了赶时间,减轻空间站的重量,这3艘“钻石”空间站  相似文献   

8.
自从在战斗中第一次使用反舰导弹以来,现已过去了二十年。1967年10月21日晚,在埃及塞德港以北约13英里处巡逻的以色列ELath号驱逐舰,被停泊在港湾里的埃及“蚊子”导弹攻击舰发射的三枚SS-N-2“冥河”导弹所击中。这些导弹以上述的射程击中目标,是不奇怪的,而且在命中三发后造成驱逐舰一般大的  相似文献   

9.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0,(20):12-14
2010年9月11日20时17分,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将自主研发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向导号”送人太空,28分钟27秒后星箭分离成功,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展开。如果向导号”卫星运行一切正常,日本将连续发射另外两颗“准天顶”卫星,构建起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自1961年起通过发射16艘载人飞船,于1971年形成了以“礼炮”-1号空间站为运输对象、以载人飞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系统;在发射了5个“礼炮”号试验性空间站和18艘载人飞船后,于1978年后形成了以“礼炮”,5、6号空间站为中心,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更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1978年后至1985年期间为“礼炮”-6、7号空间站的运行,发射了27艘载人飞船和25艘无人货船。1986年2月开始组建以“和平”号为核心舱的永久载人空间站,以获取更大的空间军事优势和经济效益。目前,“和平”号空间站设施已日趋老化,其后继型号“和平”-2号空间站已难以研制和发射。1993年俄罗斯正式向美国提出参加  相似文献   

11.
星闻 《国防科技》2003,(1):11-14
美国洛马公司最新研制的“宇宙神”(athas)5号2级运载火箭于2002年8月21日首次发射成功,把欧洲“热鸟”6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此次发射对于美国空军来说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宇宙的科学     
杨逢春 《国防科技》1995,16(3):46-68
自从宇宙时代开始以来,在短短的时期内人类不仅向其它行星发射了自动星际站,并踏上月球,而且还对宇宙科学进行了一次革命,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由于空间科学的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技术成就,对地球这颗行星及其相邻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在用高空火箭和轨道飞行器研究宇宙以前,维持行星上生命存在的地球大气层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对宇宙的研究。因为地球、太阳和行星之间相距甚远,而且到星体  相似文献   

13.
2月10日-18日,俄罗斯举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力量联合军事演习。莫斯科时间17日10点整,在巴伦支海域执行演习任务的K-407“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战略导弹核潜舰,在发射PCM-54洲际弹道导弹时,由于不时原因,在导弹即将发射的瞬间,射击准备系统发出了“取消发射”的指令,导弹发射未能成功。随即,该艇又进行另一枚导弹发射,结果还是没有成功。正在附近水域“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上观看导弹发射实况的普京总统对此深感失望。17日中午,“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返回北方舰队基地,原定发射任务因此推迟到18日上午,并改由“卡累利阿”号核潜艇来执行。此次导弹发射普京总统启用了“核公文包”。导弹在起飞98秒后因偏离预定轨道而自毁。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先后发射上天的各类人造卫星已有4000多颗。人造卫星的上天,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例如,气象卫星能提供全球性的气象资料,让气象台更准确地做好天气预报;地球资源卫星能勘察出地质人员难以发现的矿产  相似文献   

15.
李山 《军事文摘》2024,(4):36-37
<正>作为人类历史上向外太空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旅行者1号自从1977年9月5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发射以来,仍遨游在太空。在此期间,它曾到访过木星和土星,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向地球提供了有关木星和土星及其卫星的一些“近距离”照片。在告别了木星和土星之后,它就一直向着太阳系的边缘前进着。  相似文献   

16.
耿建忠 《国防科技》2003,(10):17-22
宇宙浩渺,蕴藏着几十亿年的奥秘。太空无垠,牵动着人类的无限幻想。被数千亿吨重量压迫的地球,需要扩展生存的空间;让战争反复洗礼过的土地,需要向新的领域延伸。 人类首先想到了太空。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斯普特尼-1”号人造地球卫星,世界各国为之震惊。傲慢的“山姆大叔”为摆脱被动局面,三个月后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了太空。两个军事大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争先恐后地将军事  相似文献   

17.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11月21日成功着陆。“神州”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真正拉开了人类征服宇宙的序幕。从此,人类进入了遨游太空的新时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1969年7月21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德林乘“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踏上天体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底,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其中倾注了多个系统工作人员的心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四号”发射队作为飞船主研单位派出的精兵强将,承担了繁重的工作和无法形容的压力。任务结束后,这支发射队的队员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说:“‘神舟四号’发射队政工人员理解我们压力,替我们分忧,发射能够成功,他们功不可没。” 傅照根是发射队的临时党委书记,他的心思花在了试验的点点滴滴、花在了队员的身上。冬季的大漠天寒地冻,冷风袭人,平时温度都在-10℃,最低会降低到-20℃,而厂房内的温度多在20℃,屋内外气温相差…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在近地轨道日渐拥挤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航天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危险的太空垃圾的事件。这一担心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