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一师十四团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阿拉尔市建市的大好机遇,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求发展,万众一心奔小康。十四团坚持"棉花做大,大米做精,畜牧林果业做强"战略不动摇。今年将进一步优化大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十四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目标是以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该团一是把棉花做大,今年棉花生产要继续在"做大棉花,降低成本,提高单产,优化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种植棉花面积9.2万亩,力争单产皮棉135公斤,确保总产皮棉25万担以上。该团继续实施棉花效益攻关,继续推广十大主体栽培技术。二是把大米做精,在水稻种植上,以"辽盐"为主  相似文献   

2.
我叫崔元胜,2012年3月被团党委任命为二师三〇团九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九连是一个以棉花种植为主的中型机械化农业生产连队。2011年,连队棉花平均单产425公斤、职均收入6.9万元,均为全团第二,同时还是兵团级的"五好党支部"。如何在保持已有成绩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二师、铁门关市一季度生产总值11.74亿元,同比增长20.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是去年同期的25.5倍,实现首季经济运行"开门红"的目标。大农业,科技引领。4月8日,二师二十九团农机手李浩驾驶装有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大型播种机进行棉花播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苑     
一团棉花创高产今年,农一师一团棉花喜获丰收,总产由前两年的2000多万公斤,增至现在的3800万公斤,单产皮棉由前两年的120公斤增至现在的140公斤,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并荣获"全国农业棉花标准化示范团"和"全国科技示范团"的荣誉称号。(李勇)农工姜遗赋55万引进新农机用电脑操纵拖拉机,这个遥远的梦想在农二师三十三团一连农工姜遗赋手中变为现实。他引进价值55万元的美国凯斯7220型拖拉机和法国KUHN 全悬挂翻转式五铧犁,成为巴州地区智能化农机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一师二团帮助博斯坦村建设70亩红枣示范园,建设140亩棉花种植示范田,所需物资和技术全部由二团提供。二团投资建设博斯坦村体育活动场所,把博斯坦村的老学校改造成幼儿园,并免费提供100套幼儿床铺等用品。故事:"抓好民族团结,实现兵地融合、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越融合,越发展,越和谐,这成为了一师二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11,(19):12
农四师68团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团场,团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万余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小麦等。近年来,68团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虚"功"实"做,有效推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连队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制度。68团各连队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职工  相似文献   

7.
夫妻洗车场     
正新年伊始,屋外寒气逼人。2月12日,笔者来到五师八十一团锅炉大院的"夫妻洗车场"。"夫妻洗车场"的主人是八十一团职工罗江平和刘明兰夫妇。罗江平是团场物业公司的一名材料保管员,年收入2万余元,刘明兰在八十一团良繁站承包了40亩棉花地。家中有一个女儿在外地上大学,一年收入除去学费和生活开销所剩  相似文献   

8.
擎起致富梦     
近年来,八师一四三团为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擎起了一片广阔天空。不断让职工群众的思想活跃起来、增收致富的路子多起来。优化结构铺就增收长远之路今年,一四三团调整以棉花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破解职工土地效益低、劳动力少、增收途径少等问题。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做大做强了蟠桃、制酱番茄、制种玉米、棉花、酿酒葡萄和蔬菜六大特色产业。"我团共有21.8万亩土地,今年我们  相似文献   

9.
绿洲短波     
《兵团建设》2016,(5):53
近日,一师一团投入20万元,为1930名女职工免费办理集体安康险。(洪平近日,一师三团出资24.64万元奖励1095户"和谐小康家庭"。(张青晓近日,一师八团投资550万元,新建下挖式日光温棚29座。(马莎目前,一师塔水处3座水库已完成4.08亿立方米引蓄水任务。(安培培)截至2月底,二师二十二团已销售啤酒花颗粒514吨,实现销售总额1726万余元。(杨军辉邹凤)近日,库尔勒监狱组织民警开展了"强本领、振精神"岗位练兵活动。(陈军陈勇)近日,二师三十四团双创办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建传真     
10团实施党员"智能工程"农一师10团采取党员读书日、冬季全员培训等形式,同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基层党员学习棉花栽培、果树种植、特色种养加等技术,2008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8期,1033名党员接受培训,培训率达100%,有426名党员经过培训考核获得技术资格等级证书,全团涌现出党员科技示范户82个,建立红枣、棉花、温室大棚蔬菜、奶牛养殖、肉兔养殖等党员示范基地15个,基层党员人均增收1500元。(虞雪林)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兵团培训职工17.8万人次,援助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2万人,总投资1.36亿元2011年,对于农二师30团8连职工张碧凤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自家承包地种植的棉花获得了籽棉单产450公斤的好收成,年底夫妻二人兑现收入20余万元,而张碧凤本人也因为平时工作积极努力,被评为农二师"三秋展风采"先  相似文献   

12.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团被沙丘四面环抱,被人们称为沙漠半岛。2002年,该团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团无一户亏损挂账,被兵团评为红旗团场。该团党委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分注意用政策保护、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让职工拿上钱一五○团地处沙漠深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棉花富了一五○团人,使该团成为石河子垦区的富团和经济强团。2001年7月下旬的一场冰雹,使全团10多万亩棉花遭到灭顶之灾,减产达50%。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拿不上钱,还要倒欠挂账。大灾之年,该团党委把维护和保护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团党委决定:"宁愿团里负债也一定要让  相似文献   

13.
思路     
11月上旬,农八师一五○团"三秋"进度表显示,全团棉花产量已突破4600万公斤。团长王新民黑黝黝的脸上溢出灿烂的笑容:"这只不过与去年打了个平手。"有了这一个"平手",王新民心里有了底,他开始考虑来年的生产,开始筹划一些新的项目。"思路"二字便常常挂在他嘴边,但真正让王新民谈谈他的"思路",却只有一句话:种好棉花,养好畜,工业项目想点事。如何种好地2001年,兵团北疆棉区大多受灾。大灾之年,一五○团筹集资金,一举将7万亩渠灌棉田改造为滴灌田。到2003年,该团滴灌面积已超过10万亩,占全团棉花种植面积的90%.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苑     
一四一团全力推进"五个转变" 今年,农八师一四一团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推进"五个转变"。 推进"五个转变"即推进由单一的棉花经济向棉花种植、畜牧养殖、林果苗木业、种草业"四轮驱动"四业并举"转变;由生产和生产经营向资本、资产运营型转变;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  相似文献   

15.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运用滴灌节水技术就能改天换地。"这是农八师一四九团职工发自肺腑之言。一四九团十一连连长吴中锋望着平展展、绿油油的棉田介绍说:"往年没有引用滴灌技术时,棉花黄、红、枯死、蕾铃脱落,形成‘中空’,只有底层和顶层保留着几个棉桃。干部闷气,职工泄气,群众怨气。"原来,十一连离团部——东阜城镇只有3公里,属于湖心区,地势低洼。由于长期采用的都是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升高。6000多亩棉花播下种,苗出得挺齐的,只要一浇水,棉花就发黄、发红、死苗。到了7月上旬盛花期,需要浇水,二水一过蕾铃就会脱落,棉花中层的3至5个果枝,一个桃子也挂不住,产量总是徘徊在每亩80公斤皮棉  相似文献   

16.
"台州援建的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示范点现在已经成了提升我们素质、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我最喜欢在‘网络学习城’学习,可以知道不少致富信息和各种种植、养殖方法,真是长见识。"9月2日,在连队电教室上网查找棉花后期管理知识的一师八团四连职工王德和高兴地说。时光追溯到2011年,这一年,台州市投资42万元,对口支援八团  相似文献   

17.
正"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我就挣了几千元。"5月21日,八师一四三团紫泥泉二连哈萨克族牧工达带汗告诉笔者。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冬今春,一四三团引导职工利用冬闲进厂务工,种植温棚蔬菜,发展养殖业,开店创收……今年1月至3月,全团实现职工增收1854.9万元,职均多元增收4980元,人均1812元。这只是一四三团职工多元增收的生  相似文献   

18.
不停的脚步     
5月17日,兵团争先进位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刚结束,二师二十九团在一类团场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消息就传遍了二十九团家家户户。自兵团争先进位活动全面启动以来,二十九团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上下一片热潮涌动。为"保三进二"奋斗天刚蒙蒙亮,十九连连长彭仕卿已经来到棉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5月28日,西7斗4标尺一测量棉花株高18.3厘米,比昨天增长1.2厘米……"彭仕卿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认真记录着,  相似文献   

19.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今年45岁的李翠兰是农八师一二一团三连的一名职工。从18岁就开始种地,她在连里算是"老把式"了。2011年,她种植的110亩机采棉虽然遭受了开春晚、播期迟以及前期风灾、后期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但亩产籽棉仍然达到了360公斤,纯收入11万元。到了当年年底,她算了一笔细账:按照人工采摘棉花平均2.2元的价格估算,每公斤机械采摘棉花只需花费0.5元,比人工采摘省1.5元左右,单产籽棉360公斤,机械采收比人工采摘每亩节省400多元,当年仅拾花费一项就省下了3万多元。  相似文献   

20.
农三师五十一团是兵团较大的一个民族团场,有17.85万亩耕地,人口4.2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46%,集体经济成分占82.6%。该团近几年全面贯彻兵团党委“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1+3”文件精神,坚持“棉、畜、石榴”三足鼎立发展思路。2004年,团生产总值1.2亿元,实现利润750万元,职均收入1.2万元,劳均收入6719元,人均收入3019元。2004年团场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今年,该团在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农业新技术应用。一是搞设施灌溉2万亩,“小白龙”软管灌5万亩,节水灌溉占播种面积的82%。二是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