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2002,(10):32-32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 落后就要挨打,忘战必有危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政协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关爱军嫂     
编辑老师:您好! 今天读了《解放军生活》第3期扉页刊登的《军嫂你好》的歌词和阚士英将军的肺腑之言,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没有想到还有将军在关注着我们军嫂!同时,也特别感谢《解放军生活》让我读到了一位将军的关怀。我是一名海军少尉的妻子,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支连续第14次铿锵走过天安门,接受最高统帅和祖国人民的检阅方队:这是一支英雄辈出的方队:60年来,4万多名学员从他们中走向海防一线,180多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4.
刘岩 《军事史林》2006,(11):21-23
《军事史林》2006年第8期发表《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军》一文,介绍了解放军中的"两国将军"、"两军将军"和"两度将军",现再补充一组"两期将帅".所谓"两期",就是两个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曾获得过将军或元帅军衔称号者.人民解放军中具备这种条件者较少,大将中只有一位,主要集中在元帅一层,他们是:  相似文献   

5.
黎宁 《军事史林》2010,(6):60-62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每当我们读起这首著名的《囚歌》时,叶挺将军高大的形象就在我们眼前浮现。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永垂青史,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需要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这首《祖国不会忘记我》,几乎每一个第二炮兵阵管兵都会唱。是的,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群可爱的阵管兵!  相似文献   

7.
每每想起自己从平民子弟到军校学子、从普通干事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心路历程,"学习使人进步"的喟叹便会油然而生。我酷爱读书学习的种子,最早孕育在孩提时代严父慈母的家教中。童年虽逢十年动乱、家境贫寒,但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我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而且课余时间背诵了《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经典,阅读了《钢铁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在秦基伟将军百年诞辰前夕,《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由新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于党史、军史、中国革命斗争史的挖掘和补充,以及启迪教育后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值此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刊特选登该书的部分内容,以此缅怀革命前辈的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人洋雨是1949年从甘肃定西随着解放大军进疆的,在伊犁巩乃斯草原上参加了军垦农场初期的屯垦开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写诗,发表作品。50年代当了《绿洲》杂志最早的编辑,60年代初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塞外两支歌》,这本由两首叙事长诗组成的诗集,在当时的新疆诗坛,是为数不多的,极为引人注目。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洋雨出任复刊的《绿洲》杂志主编。1984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丝路情丝》,这本以新疆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为抒情载体的诗集,是洋雨的诗歌走向成  相似文献   

10.
在杨成武将军诞辰九十二周年之际,作为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一名秘书。我十分怀念和敬重这位革命老前辈。杨成武将军留下的许多著作,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最近,我怀着对首长十分敬重的心情,重读了他的回忆录《忆长征》,有感于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英勇顽强、团结战斗取得胜利的英雄壮举。它已成为我军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被世界人民誉为不朽的壮丽史诗。杨成武将军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这本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月,笔者阅读2010年第1期《军事历史》杂:志,注意到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的肖裕声少将谈到胡宗南在解放战争期间是否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问题。肖裕声将军在听了笔者的意见后,认为在作为专家组成员审查重大历史题材文献片《忠诚》时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政工学刊》编辑部: 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政治类报刊,以得教益,《政工学刊》是我常年坚持阅读的一种。贵刊虽是军队主办,但它对全国各行各业的政工干部和政工研究同行都有启示。最近在第6期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当爱好被功利化》被刊载,甚是荣幸。希望编辑部再寄一本样刊作纪念,谢谢!  相似文献   

13.
水若 《军事历史》2016,(3):75-76
正军事科学院秘书处受托转来军事科学院原战役战术部部长武国卿将军所著《中国战争史》(全八卷),并收到附有将军签名写给《军事历史》主编的信,介绍了该书的出版经历(第八卷待出版)。信的最后作如此解释:"本书第一卷中的一至五编,系1983年奉邓主席办公室的指示,与原国民党起义少将慕中岳先生共同完成。本书的书名,由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杨得志上将题写。"读毕,深深感慨将军治学的谦逊和严谨,因为相较他的鸿篇巨制,要说明的东西,远比这些内容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4.
《刘华清回忆录》在祖国55周年国庆之际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们尊敬的老首长今年已经89周岁了。他在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完全休息,而是认真地回顾缅怀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对他的教育培养,回忆思考着许多老同志和他一起为了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浴血战斗又为祖国建设而奉献终生的往事,花了四、五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回忆录》。当我捧读《回忆录》时,看到了一位老红军参加革命、战斗和为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5.
阅读《军事历史》1989年第1期,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军事改革历史经验借鉴》等栏刊载的文章,学术性较强,值得深入探讨;《军事历史与军事改革》、《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等文章,对军事历史研究具有较高层次的指导意义;《他,从战火中走来——访老将军孙毅》、《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等文章,熔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为中下级干部和士兵所欢迎。此外,对1988年第5期、6期中的几处差错作了更正的做法,体现了编辑部的高度责任心,使读者对编辑部的严肃认真态度产生一种敬佩之感。  相似文献   

16.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岁末,一本署名陈欣永《纯真的初吻》诗集,由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受到海内外读者青睐。这本诗集共有诗作120首,它以纯真的激情、现代的手法、新颖的语言,柔美而细腻的内涵、简洁而清新的格调,赢得人们的喜爱。香港八大图书馆和英国伦敦皇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不变的守候。我喜欢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栏目,一篇篇真实纪录兵团这一支不穿军装、永不退役的屯垦大军的文章让我感动,也引我深思。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兵团人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中默默付出、屯垦戍边,铸就了可贵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踏实做事、真  相似文献   

19.
王龙 《政工学刊》2013,(1):79-79
对《政工学刊}2012年第6期刊首絮语《在读书中远离“三无”》中的观点,我感同身受。一直以来,我把读书当成爱好和享受,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小时候没有很好的读书条件,班里家境好的同学会经常带一些诸如《水浒传》之类的连环画到教室,我肯定是这些读物的忠实“粉丝”。记得邻居家一套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被我们这些同龄的孩子一本本翻到发黄掉页。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从事武装工作五年间,订了《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两用人才报》、《国防时报》。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两报、两刊”。 自今年九月考入人民武装学校以来,我更仔细地阅读《西南民兵》,从而更深地认识到她的价值,内容上、结构上、排版上都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