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出的军事学家蒋百里(1882—1938)是民国时期国防学说的奠基者。蒋百里的国防思想,代表了我国国防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时代,是二十世记初以后的三十多年中,中外军事思想互相交汇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中国的爱国主义者为民族自卫、抗敌御侮而设计的国防军事方略。他的国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与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斗争的进程息息相关;立足于民族的现实,为了民族的将来,是他研究国防问题的根本方向。他对国防问题的理论和观点,融会中外军事与国防学说中许多精华,凝结着精辟、独到的见解。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歌唱艺术的民族唱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研究民族唱法从传统的唱法到“中国唱法”这一演变过程。20世纪上半叶及其之前的这一时期,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唱法”已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中国的声乐开始演变到“土唱法”这种表现形式。当“土唱法”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时,“学院派唱法”又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到了20世纪末,“中国唱法”诞生,中国的声乐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3.
培养与提高民族科技创新意识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近代科学传统的国家来说 ,必须理性地对待近代西方科学传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本文通过科学在我国近代文化传统中含义的研讨 ,认为尽管近代科学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 ,但是更多地被纳入传统“经世之学”或对“道”的追求 ,而作为科学文化深层底蕴的科学理性与科学精神仍然相当缺乏。因此 ,在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中 ,应该更加注意 ,以给民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提供足够的意识支援。  相似文献   

4.
从内部因素考量,战略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考量,则主要受到建构性体系因素和结构性体系因素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国内现实和国际格局4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富于侵略性的战略文化,对日本的战略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做出了新的贡献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 ,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等重要思想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芳芳 《中国军转民》2023,(21):134-136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决裂说”到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世界视野和基本原则的确立;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到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得到确立和充实的。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环境、区域位置、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不同 ,孕育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性格 ,从而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特点、风格的传统体育。可以预见 ,在文化背景下 ,由分化走向融洽 ,将是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 ,决定其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和哲学思辨传统的区别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特点 ,并从根本上对各国海军运用理论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 ,它决定了甲午战争前后北洋海军建设和运用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性是导致北洋海军败殁的重要原因 ,但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不应因此而埋没其光辉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也同样不应当被埋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在以一种中国式的战略文化逻辑 ,引导自己的“和平崛起” ,引导世界的共同安全。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传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 ,即使是在反思北洋海军覆殁的命运时 ,也不应当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民族繁衍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弘扬.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一、对自强精神的高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邓小平为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指引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自强之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邓小平深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本利益出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0.
刘精松 《国防》2006,(9):37-38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中国在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融合。实践使我们领悟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正是在交流、碰撞乃至冲突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的融合与繁荣。在中国传统的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圣”孔子“、武圣”孙子的思想及其理论著作,都像所有的优秀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喝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奶水成长的一代伟人。他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道德文化,哲学文化等各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都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和继承,并在这种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优秀精神同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化。我这里着重讲的是毛泽东选择和批判地继承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主要讲十点。  相似文献   

13.
战略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并以这种思想和理论指导战略行动和影响社会文化与思潮。它是制定现实战略的潜在意识和历史文化情结。世界上每一种战略思想都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丁联系,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当时的国家政治,但战略又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战略的底蕴和根基是思想文化,而且战略思想最终要汇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去。从这个意上,战略思想也上一种文化,思想文化与战略相结合便形成了战略文化。北约空袭南联盟是由南联盟拒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而引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历史本来就是个批判继承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国武德史自然也不例外。而我们今天来研究它和总结它也正是为了更好批判继承和丰富发展它,使之为创造人类最先进的武德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中国武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并对中华民族道德性格的形成发展与民族精神的承传发扬,都起过重大的作用;甚至在经过“天崩地解”之后的今天,我们仍可在人民解放军身上看到它的烟烟光辉。所以,学习研究和批判继承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不但对扩大和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优越性的认识,而…  相似文献   

15.
武术套路、散手运动与擒敌格斗,是三者具有相互关联、渗透,在属性和技法上各有侧重和特点的运动形式.武术表演套路是中国武术中独有的一种形式.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一项流派众多、花样纷呈、博大精深,并具有东方哲学思想和美学内涵的运动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在中国诞生后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发掘、整理、使武术套路成为具有一定运动形式、规则的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在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阶级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较量中,形成和丰富了具有不同文化特点的技击术,如拳击、空手道、泰拳、跆拳等,唯独中国的技击术演化出了套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现象同时也证明,格斗和套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武术套路形式的出现不是技击术发展的普遍现象,套路的产生发展也不是技击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完善,而是中华民族在特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形式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作为如此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地加强文化建设。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产生和发展形式有着与中华民族体育共同之处 ,也同时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不同 ,所以 ,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摈弃了迷信落后的东西 ,经过锤练 ,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瑾 《中国军转民》2024,(4):186-1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既能更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思政课堂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思政课程开展提供了民族沃土。然而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师资队伍素质不足、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融入环境协调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应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发教育资源和家校社协同发展对策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了碰撞、交流和融合。藏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有利于该民族的传承和延续。运用模因学理论分析指出,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打造强势模因,找到模因宿主和适当的模因传播途径,促进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