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羽 《国防》2014,(11):80-83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始于1962年2月止于当年10月。军队作战对动员的基本需求是:首先准备50万人打3个月、尔后准备50万人打半年,再视情况准备300万人打1年。动员区域主要是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动员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动员的各个方面。这次动员,是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新中国第二次进行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系统为贯彻落实"积极防御,  相似文献   

2.
张羽 《国防》2014,(12)
四,战备动员经费的统筹安排关于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经费,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事后曾指出:“1961年国家财政困难,人民解放军同志厉行节约,自动把国防费紧缩为50亿元。  相似文献   

3.
任政富 《国防》2003,(1):50-51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战争动员的速度与质量,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平时经济动员准备越充分,战争胜利的把握就越大。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战争预警时间短、爆发突然性大,各种物资消耗量大、战争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在这次"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集结兵力8万余人,使用了近50颗卫星,动用各类飞机1200余架,出动3.8万架次,投掷2.3万余枚炸弹,空袭了1000多个目标,给南联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北约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空中打击,最终取得重大战果,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战前做了充分的战争动员与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赵铁坚  万国柱 《国防》2002,(11):60-61
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是探讨国家为了满足战争要求所进行的与战争动员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指导规律,阐明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的任务、内容、原则、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国民经济动员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加强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动员实践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动员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江琦  武希志 《国防》2002,(3):26-29
经济动员准备是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防动员准备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经济动员的实质,是把社会经济资源转化为国家安全特别是战争所用资源的过程。为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经济动员必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动员基础,必须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动员体制。按照这两个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动员准备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相权  王小东 《国防》2013,(2):37-37
国防动员准备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活动。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对于建立国防动员体系、积蓄动员潜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相似文献   

8.
张洪瑞 《国防》2008,(9):62-63
国民经济动员从广义上讲,是指动员经济资源保障战争和突发事件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动员实施。随着国民经济动员发展,其战略地位逐步提升,超越战争局限的多元复合功能日益凸现。深刻认识和充  相似文献   

9.
张羽 《国防》2015,(2):76-78
六、国防工业"备战增产"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中,最早开展的是军工生产动员。当年,国防工业除正常的年度生产任务外,特别为紧急战备安排了两次"备战增产"任务。其中,1962年初下达第一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4~6月间完成;1962年6月下达第二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备战增产"的重点是滩头抗登陆作战的远射程压制火炮、大口径炮弹和适于滩头作战的轻便武器和弹药,以及海军和空军所需的弹药。1主要原因是军队  相似文献   

10.
黄淑娟 《国防》2005,(4):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战争这一崭新的战争形态,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弄清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影响,就成为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问题的前提条件。信息化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要求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国防领域,各种反应灵敏、速度快、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装备不断投入信息化战场。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是关于国民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预先安排。经济动员预案作为战争准备的一种方案,已成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平时准确、科学地制订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才能确保战时经济动员工作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 一、要注重把握制订经济动员预案的基本依据,确保预案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王太平 《国防》2007,(8):35-36
兵员动员准备,是战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兵员动员准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战时兵员动员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搞好东南沿海地区军需物资动员,是做好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军需准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该区军需物资动员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搞好军需物资储备,增强军需物资应急动员基础;加强军需生产能力建设,打好军需物资持续动员基础;加强战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军需物资动员提供保障;搞好潜力调查,制订动员计划,创新动员方式,确保动员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邢建华  周立强 《国防》2005,(9):36-37
作战物资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有足够的作战物资保障。因此,应重视对作战物资动员问题的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作战物资动员的准备。一、重视平时储备,打牢动员基础作战物资动员储备包括平时建立的储备和战时追加的储备,是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战争初期保障经济动员需要的重要基础。搞好作战物资动员储备,应建立以国家为主的储备体制,做到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化、法制化;在注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基础上,实行重点储备;坚持储备与周转相结合,寓物资储备于周转之中;坚持储备成品和储备生产…  相似文献   

15.
顾海东 《国防》2002,(11):28-29
美、英等国十分重视加强战争动员建设,高效、周密的战争动员准备,为其赢得海湾战争、马岛战争等局部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英等国的战争动员建设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一、建立健全战争动员机构,为战争动员提供组织基础 战争动员机构,是战争动员的头脑和中枢,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进行战争动员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动员机构,是整个动员工作的关键环节。美、英等国十分重  相似文献   

16.
魏周利  柳林  宋崇伟 《国防》2003,(12):39-40
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科技含量。因此,如何加大国民经济动员的科技含量,使之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已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国民经济的人力动员必须注重提高人的科技素质 现代战争是科技密集型的高技术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人的体力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研究,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必须:注重综合化、集约化、协同化;注重同步性、立体化、多向化;注重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注重隐形化、柔性化、一体化;注重模块化、精确化、速率化。  相似文献   

18.
朱茂群 《国防》2002,(2):8-9
所谓精确化动员,就是在高科技信息的支持下,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精确的分析方法对战争动员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和指导.具体来讲,指战争双方通过科学预测战争规模、准确评估对方战争实力,确定己方需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战争潜力,尽可能使战争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需求与动员转化的供应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既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战争之需要.  相似文献   

19.
姜延波  岳胜军 《国防》2003,(5):34-34
反战争动员,是指破坏、阻止和干扰敌方战争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军事和非军事行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反动员的要素多、范围广、综合性强,决定了反战争动员应遵循“整体谋划、系统实施、确保重点、协调一致”的原则。反战争动员,既可以电子干扰、信息欺骗、心理攻击等软杀伤手段实施,也可以远程突袭、精确打击、火力压制和特种作战等硬摧毁方式进行。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有利于削弱敌国防实力、潜力转化以及持续作战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的反战争动员,是智力战与体力战、信息战与火力战、经济战与外交战的统一,系统性、整体性强,在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张羽 《国防》2014,(12):81-83
四、战备动员经费的统筹安排关于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经费,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事后曾指出:"1961年国家财政困难,人民解放军同志厉行节约,自动把国防费紧缩为50亿元。1962年由于蒋介石反动集团企图窜犯沿海地区,由于印度反动政府向我国边境发动了武装进攻,我们在当年增加了一部分战备费,国防费又恢复到56亿元,其中有2亿元左右,是由于道路桥梁的检修加固和防空设施等方面的开支。"1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开始后,国家在财政预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