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概述 光爆锚喷支护是近十年来逐步在矿山等采矿行业推广应用的新型爆破技术及支护方式。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光爆锚喷技术以来,矿井开拓采区及准备巷道80%以上均采用光爆锚喷支护技术施工。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矿井地质条件越来越差,为四类地质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较多,加上由于掘井工人新老接替快,新工人多,技术素质较差,以及管理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光爆锚喷支护质量较低,巷道成形差,承压能力降低,因而遇采矿动压后,使巷道变形,压损严重,严重地威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板模爆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混凝土结构在1/4模型中应变率对于爆炸相似律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板的模爆方法研究,得出混凝土板在爆炸作用下复印比例定律近似成立的结论。考察数值模拟中产生计算误差的原因,发现混凝土板模型在采用4cm网格时会出现较大的计算偏差,其原因部分是由于网格尺寸引起的,部分是由于计算采用的混凝土局部损伤失效模型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爆磁压缩发生器延时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时控制系统是保证爆磁压缩发生器运行的关键部件,介绍了传统平板型开关延时控制系统的工作机制,分析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对平板型开关延时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固化的同轴式导爆索接通开关,提出了一种符合爆磁压缩发生器工作要求的同轴型开关延时控制系统,测量了导爆索的爆速和固化开关的导通时间,并在爆磁压缩实验中对该延时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1991年元月15日,当淮阴市武委会把建民兵训练基地的任务交给盱胎县的时候,参加会议的县委书记、人武部长、政委一声没吭。他们说什么好呢?建吧,这个革命老区县一直财政倒挂,口袋里没有钱;不建吧,民兵训练老是打游击也不行,何况这是上级军事机关根据三年规划安排的。这几年,围绕经济建设,民兵为盱眙县的经济腾飞确实作出了贡献。1986年下半年开始,民兵建筑  相似文献   

5.
我厂执行《乳化炸药》标准已一年多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现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出厂检验项目中的矛盾WJ 1989—90《乳化炸药》中6.1条要求每批产品出厂检验项目为:药卷密度、殉爆、猛度和爆速。其中前两项目采用 GB 2828的逐批检查法,后两项目则采用 GB 2829的周期检查法,这种周期检查使得猛度和爆速两项检验不能满足每批出厂检验的要求,并由于检验可能是对某批中部分产品的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仲山  绪梅 《防化学报》1998,8(1):15-17,24
深入讨论了适用于核爆光信号谷点处出现平台时的两种取谷方法-平台特定系数法和曲线拟合重构谷点法,指明了宜优选选用平台特定系地,可使误差控制在95以内。且发现,对空爆和地爆应分别选用各自不同的特定系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某型双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采用热老化加速寿命实验、气相色谱实验、质量损失实验和爆热实验对某型双基推进剂在不同老化温度(65、75、85、95℃)下的安定性和安定剂的作用机理以及爆热进行了研究,并对3种失效模式下的双基推进剂进行了安全贮存寿命预估。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某型双基推进剂的安定剂含量逐渐下降,质量损失增加,爆热值下降。对于某型双基推进剂的安全贮存寿命宜采用以爆热值下降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8.
铅壳柔爆索爆炸产生冲量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电测量方法 ,对铅壳柔爆索爆炸产生的冲量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 ,打击到靶板表面的铅粒子中仅有一小部分粘附在靶面上 ,相邻柔爆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冲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爆热是表征炸药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GJB772A—97方法701.1 “爆热-恒温法和绝热法”规定了小当量炸药的测试方法,在各类炸药的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炸药爆热的理论计算和测量原理出发,介绍了恒温法和绝热法爆热测试仪的组成和测试方法,分析了高能炸药和金属化炸药的爆热测试结果,以及炸药爆热的影响因素。归纳了爆热测试仪几十年来不断更新和发展动态。TNT当量从50 g增加到300 g,内外桶测温精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样品平行试验的最大偏差进一步降低。目前,中物院化材所研制的BR300g-I绝热法爆热测试仪是国内最大当量的爆热测试仪,能够满足多种较大尺寸炸药的爆热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防》1999,(8)
北京世界公园,是共和国在改革开放舞台上,向世界展示文明和智慧的一个窗口。早在1991年4月5日,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时,就专门听取了世界公园规划报告。江主席高兴地说,世界公园要建就应建好,要展示良好形象,提供一流服务。两年后的1993年10月25阿,世界公园正式建成并对游人开放,江主席欣然为“世界公园”题写了园名,李鹏委员长、钱其琛副总理专程赶来剪彩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弹药或其他类子弹药在传爆及延期点火要求,设计了当子弹引信作用并输出爆轰波后,子弹实现快速传爆并按预定要求实现多级延期点火的一种火工装置,其结构采用了冗余设计方法,具有作用可靠性高、延期时间精度好及点传火性能稳定等优点,该装置属弹药火工品技术领域。本文还描述了此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其作用原理,建立了工作过程的物理模型,并给出了试验结论。为类似子弹药传爆、延期功能方案设计及工程研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时需要向现场探测器供电。带电类探测器工作在易燃易爆场所必然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而利用光纤光栅及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元件构成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采用光信号测量与传输,实现了探测现场无电检测,从而真正实现了本质安全防爆。在分析光纤光栅与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探讨了各自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13.
爆扩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扩底桩尤其是爆扩桩抗拔力计算公式很少。在有限的扩底桩计算公式中,普遍存在着对爆扩桩的承载机理不清楚,对扩大头作用的体现机理表达不准确等问题。首先介绍一些典型的抗拔计算公式,选出有代表性的且适用于爆扩桩的抗拔计算公式, 然后根据工程试桩的计算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探讨,最后根据爆扩桩的抗拔机理和试验分析给出易于运用的软土中大直径爆扩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应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65年5月14日10时整,我国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成功了.执行这次空投任务的航空兵独立某团副团长、第一飞行员李源一,第一领航员干福海,第二飞行员刘景新,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通信员孙兴富,射击员韩惠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不过,这次试验是采用"地爆"方式进行的,为了增加试验手段,提高试验水平,确保试验安全,使用飞机投掷核武器,以"空爆"方式进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第10章引信爆炸序列设计本章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引信爆炸序列的功能、分类、应用特点、基本要求、常用的爆炸元件和引信爆炸序列设计等。(1)功能。包括引信爆炸序列的组成和用途。(2)分类。包括传爆序列、传火序列、隔爆爆炸序列、无隔爆爆炸序列和爆炸逻辑网络等类型及其示意图。(3)应用特点。包括各种引信常用的传爆序列以及爆炸逻辑网络的具体应用。给出瞬发引信和水压引信、火药延期引信、多装定引信、带自毁的小口径榴弹触发引信、带自毁的航空火箭弹引信、钟表引信、火药时间引信、导火索时间引信、以及无线电引信、压电引信、光引信…  相似文献   

16.
常规导弹爆炸高度误差对毁伤效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的常规弹道导弹为例 ,计算了用过载进行爆高控制的控制误差 ,建立了爆炸高度与毁伤效应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优化确定了最佳爆高。计算并分析了爆高误差对毁伤效应的影响 ,为爆高控制系统设计和作战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坑道试验爆轰波传播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获取不同爆心距处坑道侧壁超压时程曲线,并通过试验手段,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正确性。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发现坑道试验将混合装药等效TNT质量后,数值模拟超压峰值与实测误差范围为8.49%~25.49%,在距爆心15 m外数值模拟误差较小;等截面坑道内,爆轰波在近爆心处峰值超压相差较为明显,反映近爆心爆轰波较为紊乱。随着距爆心越远,等截面处峰值压力趋于一致,表明爆轰波呈稳定传播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坑道内爆试验将混合装药等效为TNT当量,采用数值模拟研究坑道不同位置峰值超压方法可行性,为坑道试验超压测试传感器量程、规格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为坑道内侵爆类弹药爆炸毁伤效应评估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起爆方式及隔爆层对杀爆战斗部破片初速的影响规律,指导威力可调杀伤战斗部设计,运用AUTODYN-3D软件,计算了不同起爆方式、隔爆层厚度及材料下复合装药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结果表明:装药条件一致时,2种起爆方式得到的破片毁伤元速度差异明显,隔爆层厚度取4、 6、8、10和12 mm时,采用内外3点起爆方式破片速度比中心单点起爆分别提高16%、15%、13%、11%和8%。尼龙和聚氨酯隔爆效果较好,铝隔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湖北蒲圻市赵桥镇羊楼司村退伍军人、原民兵连长胡华伯,1975年,在一次民兵进行地雷实爆训练中,为保护战友的安全,他奋不顾身地排除哑爆,不幸引发了18颗连环雷,使其失去了双手和左腿,成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永载共和国史册的日子。这天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告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作为试爆的参与者,当年在试验场区经历的一件件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坐上了张爱萍上将的车 那是1964年8月的一天。下午1点多钟,我在试验场区安装完103外场测量点的“光冲量”探头(测量原子弹爆炸当量的一种仪器)底座,准备去108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