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正>当德军制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列为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希特勒妄图把这座被视为“布尔什维克主义摇篮”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的第21号指令中,从东普鲁士出发的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就是一路摧毁波罗的海地区的苏联军队,直取列宁格勒,而这路德军的矛头,乃是第4装甲集群。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全线溃败,到12月初就损失约七百万人。然而,在莫斯科城下,苏军却创造了奇迹,第一次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把德军击退一百至二百公里。战前,德军估计苏联陆军有一百八十二个师,能用于对德作战的足一百四十一个。苏军遭受惨重损失,仍有力量进行反击,这使许多德军将领迷惑不解。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过低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三百六十个!”当然,低估苏军实力  相似文献   

3.
“火花”战役——列宁格勒战役苏军突破德军封锁列宁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这次保卫战从1941年7月10日开始,至1944年8月10日结束,历时3年零1个月(其中城市被围困约3年零10个月)。列宁格勒的军民经过艰苦奋战,克服和战胜了德军长期围困封锁造成的种种困难,守住了城市,牵制了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15%-20%和芬兰军队的全部兵力,并在防御和反攻过程中歼灭德军约50个师,取得了列宁格勒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是苏联第14坦克师第14炮兵团营长,上尉军衔,毕业于苏联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实行侵略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雅可夫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奔赴前线,到7月初,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全线溃败,德军通向苏联西部和莫斯科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打开了,是役,雅可夫在维捷布斯克城下负伤,被德军俘虏.  相似文献   

5.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内部反希特勒人员曾几次刺杀希特勒,都未能成功。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飞机到前线视察。趁希特勒午餐时,反希特勒人员巧妙的将一枚炸弹安放在希特勒的飞机上。这是一枚特制的炸弹,形似方形容器,一条金属线拉着撞针,金属线一断,撞针就会撞响底火引爆炸药。在炸弹的包裹里装有硫酸,只要触动一个小小的按钮,硫酸就会流到金属线上将线腐蚀断。午饭后,希特勒登上飞机时,一名反希特勒人员机警地启动了炸  相似文献   

6.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似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会战,是世界现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城战役。此役自1941年7月10日至1944年8月9日,历时3年余。列宁格勒是苏联西北部的战略要地,德国在发动侵苏战争时,首先把其作为夺取的目标之一。进攻列宁格勒的兵力有:德军陆军4个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群,德空军第1、第5航空队;此外还有芬兰军担任支援。为了保卫该城,苏军先后参战的兵力  相似文献   

8.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中有一个绝密的附录。这个附录估计,苏联陆军为一百八十二个师,除四十一个师用于应付亚洲边界的紧张局势外,只有一百四十一个师可用于对德作战。德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就建立在消灭苏军这一百四十一个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1944年春天,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损失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苏联土地上浸透了德国士兵的鲜血,他们的坟墓数不胜数。火车每天将数万伤员载运回德国,医院爆满,德国的城市和乡村出现了越来越多肢体不全、拄着拐杖或瞎眼的士兵。此战,使、希特勒失去对曼斯坦因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一个神话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希特勤所向无敌的大军是被苏联的严寒击败的,是可怕的"冬将军"挽救了苏联. 这一说法来自希特勒的将领们.他们把德军、在苏联的失败,归于1941年严寒的冬天,声称如果不是苏联的严寒,他们一定能攻下莫斯科,从而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德国进攻苏联失败,真正原因是德军将领们后来无数次地承认那样,是低估了苏联军民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是用对待沙皇俄国的老眼光看待苏联,对苏联战前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其无知.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梁军  冯晨 《当代海军》1999,(5):57-58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构想完全是三十六计中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看盟军是准备在加莱地区登陆,实则出奇不意地在德军防线薄弱的诺曼底登陆。那么,一向狐疑善察的德军统帅希特勒为何就没识破盟军设下的这一骗局?这恐怕要归功于至今  相似文献   

14.
希特勒在入侵波兰和西欧一些国家时,依靠闪击战接连得手,但在苏德战场上却最终遭到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后勤保障跟不上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1941年6月22日侵苏战争开始,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就多次出现供应短缺,补给中断,甚至因补给跟不上而推迟进攻的时间。如北方集团军群第4坦克集群,6月26日抵达杜纳堡,因缺油缺弹,被迫停滞八天。7月10日,该坦克集群第41坦克军进抵卢加,离列宁格勒仅一百二十多公里,也因补给品严重不足,推迟了进攻时间。南方集团军群,至7月下半月,由  相似文献   

15.
王作化 《环球军事》2004,(22):15-17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突然袭击和苏联的准备不足,苏军遭到惨重损失。德军直逼莫斯科城下。危急关头,为赢得积蓄力量争取反攻的时间,苏联政府一度考虑过与德国签订媾和条约,但因希特勒的傲慢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最终放弃了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6.
云昌 《军事史林》2007,(6):36-39
尽管德军大量云集、入侵苏联的种种迹象日益明显,希特勒仍信誓旦旦向斯大林保证:严格遵守以国家元首本人信誉作担保的德苏条约……  相似文献   

17.
希特勒对于希特勒,笔者想专门对此人说上两句.希特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受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鼓动者、发起者,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缔造者、领导者,是纳粹德军的指挥者,是战犯,是元凶,是恶魔.不管20世纪军事史、战争史如何书写,都无法回避希特勒,无法忘却他的存在和他所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8.
在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军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坦克开火。炮弹在在坦克周围爆炸,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  相似文献   

19.
罗斯福讨好斯大林 到了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激不尽。 这一年间,在东线抗击德军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苏联红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给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沉重打击。这年春天,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随后在同年夏天举行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二战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德国及其盟国在各个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正因为苏军在东线战场的牵  相似文献   

20.
1941年6月22日,德军以2000架轰炸机、7000余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数千辆坦克,组成强大的钢铁巨流,冲过布格河,对社会主义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希特勒精心策划的“闪击战”将两年前订立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撕了个粉碎。至此,苏德战争由背信弃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