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空间力量运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如何利用空间力量为战役战术行动提供信息支援越来越引起各航天大国的重视。针对美军提出的"作战响应空间"计划,认真梳理分析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从概念定义、后续支撑发展计划、计划内战术星作战能力以及作战响应运载器发展现状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美军作战响应空间计划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主要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对该计划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6日,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美国空军"战术卫星-2"(TacSat-2)卫星由"半人马座"(Minotaur)火箭从位于弗吉尼亚海岸的中大西洋商业发射场发射。该卫星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制,重369千克,用于战术侦察试验,主要验证把卫星拍摄到的敌方目标图像在几分钟内快速传递给己方战场指挥官的能力,而目前这样的过程通常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快速反应空间"计划过去40多年以来,美国曾耗资近千亿美元研制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这些卫星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昂、使用繁琐等不足,而且一旦发射失败或在轨发生故障,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4.
地球静止轨道(GEO)因其良好的轨道特性,在人类航天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GEO资源的日益紧张,GEO碎片的清理工作刻不容缓。针对GEO带的空间碎片清理,提出了名为"女娲"的GEO在轨服务计划,利用在轨回收、3D打印、在轨组装等关键技术,实现基于空间碎片的在轨制造能力,并从任务需求、任务使命、任务流程、系统组成以及卫星系统概念设计等方面,对"女娲"计划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受到"千舰海军"计划的影响,已经拥有全球最强卫星侦察能力的美国,近期又要开始发展一项更为庞大的计划——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发射100颗小型战术卫星,这样加上美军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侦察卫星,美军立体的卫星侦察体系就将大功告成,同时也向称霸全球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注重发展战术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近年来,美国从作战任务及其要求的能力出发,高度重视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的战术应用能力,现役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主要包括"锁眼"系列光学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ORS系列卫星等。"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已经发展了12个型号,  相似文献   

7.
军备动态     
美空军正在实施"联合空间控制作战-拒止"计划 2004年3月,美空军航天司令部获准实施"联合空 间控制作战-拒止"(JSCO-N)计划,为期三年。计划 实施期间将进行3次野外试验:"致命狂暴05"(Terminal Fury 05)、"致命狂暴06"和"联合尝试06"(Unified Endeavor 06)。其中第一次试验计划在今年12月进行,另 外两次在2006年进行。该计划得到陆军航天与导弹防御 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的积极支持,以及战略司令 部、太平洋司令部的合作。据称,实施JSCO-N计划旨在 应对敌方利用空间威胁友好天基服务系统,诸如卫星成 像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模式,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该计划是以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土为代表提出的,中国国家航天…  相似文献   

9.
卫星系统的战术应用中如何对卫星系统的各类任务进行统一表示,保证任务需求的准确获取、高效实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在分析卫星战术应用及卫星应用任务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卫星应用任务的特点,借鉴相关领域中规范描述方法,提出了基于需求模型、计划模型和实施模型的卫星应用任务规范化描述方法,以侦察监视应用任务为例给出了任务描述的基本参数结构,并利用格式化模板和XMLSchema分别给出了应用任务规范描述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支持对各类卫星应用任务的进行规范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公认的太空强国,拥有太空中60%~70%的军用资产,目前在轨的约900颗卫星中,属于美国的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据美国《防务新闻》11日报道,美军还正计划考虑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发射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加上其在高轨道运行的大型侦察卫星,打造出立体的卫星侦察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战术卫星-2(TacSat-2)、战术卫星-3(TacSat-3)和猎鹰-1(Falcon-1)等典型快速响应卫星和快速响应运载器试验的跟踪,初步分析了试验的目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总结了试验的主要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快速响应空间(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ORS)的作战概念、关键技术、地面应用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将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军现行的战备物资储备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储备。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空间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导致现行三级储备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战争物资消耗规律不相适应。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战略、战役、战术物资储备中,改变目前以实物储备为主的结构形式,建立经费储备、计划储备和实物储备相结合的“三三式”储备结构。具体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计划受到广泛关注。尽管遇到了许多障碍,“伽利略”系统最终还是得以实施。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伽利略”计划的发展对卫星导航技术和市场,以及世界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简况计划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迈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它的入轨,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遥感卫星谱系,极大地提升了空间遥感的技术水平,对我国的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与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精准农业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研制用于空间对抗的武器装备,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进攻性空间对抗装备,独霸太空的野心不言而喻。根据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对2008财年美国空间武器国防预算的分析,美国近期将重点发展天基拦截器试验床(SBI)、近地红外实验(NFIRE)卫星、实验卫星系列(XSS)、"评估局部空间自主纳卫星护卫者"(ANGELS)和"星火光学试验场"(SOR)等5项计划,其中 NFIRE、XSS 和 SOR 计划带有明显的反卫星色彩。本文下面谈及的武器装备,既包括明显或主要用于反卫星任务的,也包括具备潜在反卫星能力的;还包括相关武器技术具备可扩展性,加以延伸后能够加入反卫星行列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初步分析了同步轨道红外探测卫星的探测性能,探讨了红外探测卫星对战术弹导弹的弹道进行预报的原理,并就红外探测预警卫星对战术弹道导弹预报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纵观2005年世界军事航天大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动向可以看出,各项重大计划项目稳步推进:运载火箭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卫星系统战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空间攻防装备与技术成为发展热点,近太空军事应用探索受到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武装越野,自由搏击,特种战术、排爆攀登、队员PK,布阵破解等系列训练和情况处置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是小菜一碟。身穿单兵防护装具、头戴数字望远镜、手持卫星定位仪、肩背侦毒仪、核放射探测仪等多种先进装备,穿梭于居民楼、会议室、广场、民用交通工具等构成的模  相似文献   

19.
天基红外预警系统跟踪分析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计划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计划面临的困难、最新进展及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仿真模型体系框架等,并结合仿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骄阳似火,热气灼人,口号怒吼,剑指苍穹。第十六集团军某炮兵旅实兵实弹综合演练的"冲锋号"在科尔沁草原吹响。演练中,第十六集团军某炮兵旅将部队编成战役作战力量所属的战役炮兵群、机动炮队,以及战术作战兵团所属的战术炮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全程设置了火力支援遭遇、进攻与防御、退却与追击等多行动多任务演练课题,并围绕多方式侦察、多手段打击、多火力运用构设具体演练内容,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