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直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以疏通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途径。而现在大部分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讲究实效。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作为主果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这与以人文精神为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存在着融合与互动,两者的最终目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守护与陪伴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的保证,也是道德规范示范与践行的根本.在教师履职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特殊劳动带来了倦怠、焦虑、压力冲突和负性应激等问题.重视整体性培训,以及依托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支持系统,从而在教师履职与专业发展中构建有效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警卫工作的性质、特点对警卫人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心理健康标准也更严格.对警卫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两课"教学和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个伟大进步.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也认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同志在另一次讲话中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主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被很多研究者提上议程。本文针对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潜在的问题,并提出建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以期积极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学生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尤其创新方向转变,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运用新的教改实施创新教育.以历史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就要下决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近五年26473名C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校2011-2015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差异:大学新生中男生的心理素质显著高于女生;生源地差异:来自农村地区的新生自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新生,整体来看,城市新生心理素质更好;专业差异:该校文史类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理工类新生.本研究依照以上结论为依据提出了建好一个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等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素质教育已提到重要的地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本文对中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