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有机涂层中加入缓蚀剂构成耐蚀涂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涂层的耐蚀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缓蚀剂HN(由H和N复配而成,H为杂环类,N为胺类),用在普通涂层—铁红环氧酯中试验。采用了四种方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盐雾箱试验法,人造海水浸泡,海上实船挂片,并分别与未加缓蚀剂的原涂层进行对比,对各涂层的耐蚀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铁红环氧酯中加入少量HN缓蚀剂后,在不改变原涂层附着力的情况下,明显提高了原涂层的耐蚀能力。  相似文献   

2.
夹杂物对有机涂层下碳钢腐蚀初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种具有典型夹杂物的碳钢,通过浸泡试验,研究有机涂层下碳钢的腐蚀初期过程,并和裸钢的腐蚀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涂层试样和裸钢试样腐蚀发展的初期过程都是点蚀;涂层试样点蚀诱发孕育期大大长于裸钢试样;点蚀的主要诱发源是钢中的硫化物和硅酸盐;硫化物夹杂物诱发点蚀及点蚀的扩展主要沿夹杂物与基体间的相界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铁红—酚醛船底漆中,加入一种羧酸类化合物或一种肟类化合物作为涂层缓蚀剂,经电化学方法评定,证明它们在3%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较之未加缓蚀剂的涂装钢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潜艇表面涂层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有机涂层失效机理的现代研究方法,将电化学测试技术与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和传统的涂料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涂层失效机理分析和寿命评估中.探讨了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在研究变海水压力作用下潜艇表面有机涂层的失效机理,以及建立腐蚀性介质渗入与涂层失效之间数学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几种含氨基、羟基的缓蚀剂在3%NaCl溶液中对低合金钢的缓蚀行为.运用线性极化技术测定比较几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测量表明,几种缓蚀剂均为阳极型缓蚀剂,添加后由于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低合金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防锈甄别实验及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钼酸铵、亚硝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肉桂酸和肉桂酸钠等6种气相缓蚀剂的气相防锈能力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单组分盐类物质本身不具备气相防锈能力,但2种无机盐和2种有机盐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从防锈效果上看,钼酸铵完全可以代替亚硝酸钠,但由于其用量较高,成本上会高于传统的亚硝酸钠系气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用电化学方法(包括交流阻抗法和线性极化法)测定了不同厚度涂层的耐蚀性能,并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厚度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这一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用旋转桂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三合二”水溶液对A3钢材的腐蚀,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缓蚀剂,在“三合二”溶液中,对A3钢的阴阳极均有抑制,缓蚀率大于90%,缓蚀性能优于上前常用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由我院化学教研室经过三年努力而研制成功的“有机涂层下船体钢的腐蚀及耐蚀涂层缓蚀剂”,于1991年6月12日通过了海军修理部器材部主持的鉴定。该课题研制的环氧沥青防锈漆H、P缓蚀剂和铁红环氧酯防锈底漆P、HN缓蚀剂,经过交流阻抗、盐雾、电化学、海水浸泡、实海(船)挂片等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研究了在LY12表面用等离子喷涂氧化锆隔热涂层的热传导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及气孔率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厚度下,涂层具有良好的绝热性和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利用Cr靶和TiAl靶,在活塞环材料65 Mn钢基体上制备了CrTiAlN复合涂层,并对电镀Cr、CrN和CrTiAlN复合涂层在800℃下的抗高温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样品表面高温腐蚀氧化膜。结果表明:CrTiAlN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腐蚀性能,在800℃时仍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腐蚀性能,其氧化机理是O向涂层内部扩散氧化,在高温腐蚀过程中,CrTiAlN涂层中的Cr发生了选择性氧化,优先形成了Cr2O3,CrTiAlN涂层氧化层区域的结构由外至里组成顺序为Cr2O3、Al2O3+TiO2、(Cr,Ti,Al)N。涂层外层的Cr2O3氧化物有利于阻碍氧元素向涂层内部扩散,能够降低涂层的高温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12.
高速电弧喷涂耐磨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碳马氏体和3Cr13+AlRE伪合金高速电弧喷涂层进行了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伪合金涂层相比,低碳马氏体涂层呈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该涂层可用于发动机曲轴等零件的再制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涂有机涂料和使用缓蚀剂的方法来解决铜及其合金的失泽和腐蚀问题。从目前市售的有机涂料中筛选出较好的三种,同时筛选了复合缓蚀剂及其适宜的浓度,以及对缓蚀剂的使用方法问题都作了一定的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一种较好的保光耐蚀涂层,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可保光耐蚀两年以上,在舰艇机舱内预计可保持在半年以上。本保护涂层具有无毒、施工简便、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表面涂覆隐身吸波涂层脱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装备车体外脱落隐身吸波涂层样品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发现吸波涂层和Al2O3钝化层之间没有化学结合键,只存在物理吸附和机械结合,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很容易引起隐身吸波涂层的脱落。  相似文献   

15.
选择AZ91D镁合金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H2O2的添加量对铈转化膜的微观形貌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2O2添加量的增多,转化膜表面状态越不均匀,自腐蚀电位降低,转化膜电阻Rf变小,较为合适的H2O2添加量为5 mL/L。  相似文献   

16.
离子镀TiN涂层工艺参数优化及工作距离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弧离子镀(multi-arc deposition)沉积TiN涂层,分析工艺参数对涂层表面质量的影响。首先以硬度为考核指标,设计了Ti弧流、N2流量、Ar流量、烘烤温度和偏压的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然后分析了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工件到靶材的距离(工作距离)对涂层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SEM分析了表面形貌,通过截面形貌确定了涂层厚度;采用Nano-indentation测定了涂层硬度。结果发现:5个因素对涂层硬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硬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Ti弧流—Ar流量—偏压—烘烤温度—N2流量;试验条件下,5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70 A,10 sccm,40 V,350℃,44 sccm;存在最佳工作距离(约30 cm),使涂层表面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电刷镀Ni镀层在海水中腐蚀磨损的失重情况。应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别观测了Ni镀层在海水中腐蚀磨损后的形貌,并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i镀层腐蚀磨损后表面新增加了C、lO、Fe等元素,镀层表面除了有犁削沟槽,局部还出现了被海水腐蚀溶解的形貌。通过腐蚀磨损协同率计算得出:Ni镀层在海水中腐蚀磨损时,腐蚀与磨损发生了正协同作用,但磨损是材料流失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HEPJet)和2种进口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设备 (HVOF:JP-5000和DJ-2700)制备WC-Co涂层,进行了孔隙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30°和90°攻角的冲蚀磨损对比试验,用XRD分析了粉末和涂层的相结构,用 SEM分析了粉末和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3种工艺制备的WC-Co涂层与粉末的相结构类似,均无明显氧化、失碳;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综合性能与JP-5000相当,要优于DJ-2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