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同心环波纹碟片填料和不锈钢波纹丝网两种填料,在气液逆流CO2吸收操作时,对旋转床的功耗及气体压降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功耗特性对比结果表明,当液流量不变,旋转床转速低于38 rad/s时,丝网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消耗的功率大于碟片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消耗的功率;转速高于38 rad/s时则相反。气体压降特性对比结果表明,在液流量和旋转床转速不变的操作条件下,碟片填料旋转床的气体压降要大于丝网填料旋转床的气体压降约50 Pa;在气流量和转速不变的操作条件下,当液流量较小时,丝网填料旋转床的气体压降大于碟片填料旋转床的气体压降;当液流量较大时则相反。在相同气流量和液流量下,碟片旋转床气体压降要大于丝网填料旋转床气体压降。研究结果为AIP系统旋转床吸收器的填料优选及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潜艇300 kW燃料电池几种可行的气体处理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方案优选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旋转床吸收器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配以相应的水处理系统,将二氧化碳排至舷外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闭式循环柴油机推进装置(CCDAIP)的废气处理要求,研究提出了旋转式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填料内径、外径、轴向高度的估算数学模型,并对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填料设计尺寸进行了操作安全性校核.  相似文献   

4.
水下航行器不同燃料燃烧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热动力水下航行器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OTTO-Ⅱ单组元燃料和HAP+OTTO-Ⅱ+H2O的三组元燃料在旋转燃烧室内的两相湍流燃烧进行了数值仿真.湍流计算采用标准模型κ-ε、气相燃烧采用ED模型、液相采用离散液滴模型.得到两种燃料在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化学反应速率分布、燃烧产物CO2和CO的质量分数分布以及两种燃料液滴的运动轨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元燃料的燃烧性能要优于单组元燃料的燃烧性能,但由于三组元液滴蒸发较慢,对燃烧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低频电磁发信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对基于旋转永磁体的机械天线,即利用永磁体机械旋转直接激励电磁波的新型低频电磁发信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基于钕铁硼永磁体和永磁同步电机的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技术方案及其信息加载方法,构建基于电-机械-电磁能量转换的系统模型,对其辐射效率和辐射功率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旋转永磁体在不同无限均匀介质中产生时变磁场的分布与衰减特性,研制了原理样机,并对其近区磁场和2FSK信号的加载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水源热泵机组的节能效果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热泵机组由于具有较好的节能优势及环境效益,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对于水源热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定量化研究得较少。介绍了冷热源机组环境影响评价较为成功的等价温室效果评价方法,对评价过程所涉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应用该评价方法对重庆市某工程拟采用的3种冷热源方案进行了机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无论在夏季还是冬季不仅存在巨大的节能优势,最高节能量达到32.05%,而且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也较少,仅为方案2的67.40%,方案3的89.06%,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了吸气式激光推进中空气对CO2激光的3种吸收机制,列出了相应的吸收系数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发现,自由-自由吸收对应的逆韧致吸收系数占总吸收系数的比例几乎达到80%,即在较强的激光辐照作用下,由于电子温度很高,高温空气主要通过逆韧致方式吸收入射激光能量。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吸气式激光推进的能量沉积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8.
光学陀螺旋转惯导系统原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旋转自动补偿光学陀螺的漂移是实现高精度惯性导航的有效途径之一,补偿的原理可以从惯性导航的误差方程中得到阐明。光学陀螺的特点决定了采用元件级的旋转方式会带来额外的误差和问题,而只能采用系统级的旋转,即整个惯性测量组合旋转补偿的方式。对一种8次180°翻转的光学陀螺惯性测量组合旋转方案进行了图形化的说明和分析,并仿真比较了旋转补偿前后的导航误差,结果表明这种系统级的补偿方案能够抵消所有惯性元件的静态漂移,从而大大提高了导航输出的位置和姿态精度。  相似文献   

9.
废气(空气)中的路易氏剂用水吸收,其水解产物路易氏砷酸被3,4一二巯基甲苯衍生形成稳定的环状二硫化物,用环己烷萃取.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分离、硫型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旋转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模型时变特点,基于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分析了不同旋转方案中对准模型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旋转变换矩阵不同,并进一步推导了绕3个不同轴向的单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旋转变换矩阵,建立了不同旋转方案的卡尔曼滤波对准模型.而后,忽略转停方案中的旋转过程,基于PWCS理论对不同位置的对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段内系统的总观测性矩阵和提取观测性矩阵,根据矩阵的秩确定了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表明:IMU绕X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可观测状态数由7增加为8;绕y和Z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可观测状态数由7增加为10,系统完全可观测.  相似文献   

11.
闭式循环柴油机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采用海水吸收的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综合分析了系统实现的一般原则和目前的技术状况,并提出了系统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黄葛增压站内4台室外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组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结合生产运行要求、周边环境状况、噪声源分布及噪声特性,综合吸声、隔声、消声、阻尼减振、通风和泄压等技术,采用半密闭式降噪厂房和阻抗复合排气消声器等治理措施。治理后厂界噪声从64.2~72.1 dB(A)降至49.7~55.0 dB(A),距厂房最近厂界25 Hz声压值从97.9 dB降至84.2 dB,排气消声器出口噪声从84.3 dB(A)降至72.6 dB(A)且25Hz声压值从124.7 dB降至97 dB。厂界噪声达到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要求,中、低频噪声强度减弱,解决了厂界噪声超标和噪声扰民问题。同时,为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组噪声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日后降噪厂房和阻抗复合排气消声器广泛应用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压缩机组噪声治理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运动场馆规模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用电负荷大、配电线路多、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研究运动场馆火灾情况下烟气变化规律,能够更好的指导消防安全设计。以某运动场馆为例,应用火灾模拟软件对其火灾情况下烟气蔓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常见自然排烟方式对烟气层的高度、温度、氧气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为运动场馆防排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形串联直缸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惯性力小等诸多优点,但其运行时气缸转子始终绕输出轴周向转动,使得传统发动机静态的配气方法不再适用。因此,研究设计一种能够满足该型发动机进排气需求的新型配气系统意义重大。针对该型发动机独特的环形串联结构和差速运动特性,研究了各转子气缸的容积变化规律,分析了各转子气缸进排气相位与转子转角之间的关系,创新设计了一种基于气道复用的动态位置配气系统。根据二冲程发动机配气方案设计加工了配气系统零部件,并通过高压气动实验完成了对该型发动机的动态进排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给定外加驱动气压0.25 MPa时,发动机能够以约200 r/min的速度稳定运转,有效验证了该配气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用辛酸亚锡作催化剂,用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成功地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0 000,分散指数为2.5的聚左旋乳酸.深入研究了聚合温度、时间、压力、单体浓度、催化剂用量及超临界二氧化碳纯度等各种因素对聚左旋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采用凝胶渗析色谱、1HNMR谱、13...  相似文献   

16.
分析及评价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变化。以某型坦克为试验样车,测定坦克火炮射击时舱室有害气体如:无机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测定出舱室主要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氨(NH3)、TSP和总烃为主,有害气体浓度随发射炮弹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又以CO浓度最大。为加速坦克作业环境限值的国家军用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可将船用锅炉通风系统中配备一台燃气涡轮,在高负荷时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即从经济器管束排出的烟气)流经该涡轮时所作的功可带动通风系统的压气机,但在低负荷时压气机需由燃气涡轮和辅助汽轮机联合驱动.经对该通风系统的压气机、燃气涡轮和汽轮机进行有关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通风系统中采用燃气涡轮来利用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余热,可以显著降低锅炉烟囱排烟的温度和节省蒸汽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8.
大型火箭二次点火时,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CO2和H2O),可以显著改变电离层密度,进而影响电波的传播,因此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讨论了火箭尾气在电离层高度的扩散过程和相应的离子化学过程,理论计算了火箭尾气排放后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火箭所排放的尾气能够使得电离层F区的电子密度显著减少,进而形成"电子空洞".最后在此现象的启发下,简单论述了空间人工释放化学物质扰动电离层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