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战时空空导弹装备保障效能评估问题,根据装备保障特点,设定了装备指挥保障、技术保障、维修保障和供应保障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D数理论改进层次分析法(D-AHP)求解各指标的影响权重,以解决评估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并建立灰色聚类评价模型.通过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对部队针对性提高战时空空导弹装备保障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装备健康状态评估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灰色聚类和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装备群”两级评估模型。该模型利用灰色聚类法来评估单个装备的健康状态,将得到的单个装备健康状态的聚类系数向量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隶属度向量,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来评估装备群的整体健康状态。详细论述了评估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健康状态的分级、评估指标、白化权函数以及权重的确定。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评估结果合理,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野战炊事装备作为重要的后勤装备,由于部队的需要和科技工业的进步得到了迅猛发展。炊事汽车和炊事挂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部队野战炊食保障的机动性;燃油炉具的应用,解决了野外非电力条件下高效热源的问题,实现了炊事作业的“快炊性”;现代科学技术在炊事装备上的广泛应用,使野战饮食保障更具时代特点。海湾战争以来,面对现代战争复杂多变的形势,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力量研究饮食保障对策,面向21世纪提高野战炊事装备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电源装备训练及业务能力不易准确评估的问题,以某型电源装备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了适用于该电源装备的虚拟训练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模糊灰色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新方法。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分别计算指标的权重,再通过组合赋权法将上述两种权重重新组合,消除主观和客观确定权重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其次针对评价指标中包含的灰色信息,引入模糊灰色聚类算法,解决了模糊评判矩阵不易构建的问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综合评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工兵团作战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多种技术因素和不确定性,对其评估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许多难以量化的模糊因素.建立了由组织指挥能力指标、快速反应能力指标、工程保障能力指标、野战生存能力指标、协同作战能力指标和综合保障能力指标等20多类具体标准构成的作战能力评估系统,提出了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工兵团作战能力综合评...  相似文献   

6.
基地化野战饮食保障,是对部队实施较大规模、集约化的野战饮食保障,是对现行饮食保障模式的有益补充,主要依托野战饮食保障基地组织实施。建设我军野战饮食保障基地,应合理确定保障规模,综合集成保障功能,充分论证结构布局,科学编配保障力量。要大力加强装备和人才建设,实现装备功能系统化、集成化、模块化、高起点,以夯实基地建设和饮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给定置信水平下基于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的信息系统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实现了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的灰色聚类粗评价和基于给定置信水平的灰色聚类精评价。首先构建了基于互操作成熟度、互认知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的体系成熟度评价框架,提出了分系统技术成熟度和信息系统体系成熟度等级模型以及6个灰类等级的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模型;然后给出了给定置信水平下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体系成熟度灰色聚类评价步骤;最后以某防空装备信息系统建设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备抢修效能评估问题,引入项目管理领域的工作分解结构方法(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分析了系统的任务与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评估模型,提出了指标权重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某场站飞行保障装备的抢修效能进行了评价,得出聚类评估结果,并分析了指标权重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为装备抢修效能的评估与抢修力量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津预备役高炮师装备部针对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所担负的任务,着眼提高装备修理分队技术保障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狠抓基础训练和模拟演练。近日,他们紧紧围绕野战保障难题,组织装备修理分队及装备技术保障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他们从创新野战抢修、野战维护、野战器材保障手段入手,从现有武器装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故障排除等方面加强了兵种装备保障理论研究、设施设备建设、规范化管理训练等培训,有效提高了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聚类的多机种保障装备保障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机种作战成为空军作战的主要方式,对地面保障装备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战任务的完成与否。通过对多机种保障任务进行分析,建立了多机种保障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聚类的评估方法对多机种保障装备的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并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保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战备工作指标要素建立了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战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简明层次分析法对装备战备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评估,将装备战备工作指标分为灰色指标与模糊指标,对于灰色指标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估,对于模糊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实例证明采用该方法对装备战备工作指标评估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的评估问题,基于对经典评估算法的分析和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采用效能评估中经典并且目前常用的ADC方法,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进行效能评估建模与分析,确定了通信装备保障系统主要的能力指标以及影响因素,为通信装备保障系统及其组成装备的效能评估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通过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可以揭示构成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诸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明确通信装备保障水平,提高通信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发现装备作战单元在装备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原因,研究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参数体系的构建。在剖析装备保障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将能力评价参数分为综合层、系统层、子系统层及资源层。从参数内容、评价对象层次以及时域3个维度设计了评价参数体系框架,并据此对4个层次参数的选取及其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某防空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价实例,验证了参数体系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蒋北  冯兆轩 《国防科技》2018,39(6):078-081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不同领域均有成熟应用。部队现有的技术人才构成、成熟配套的软硬环境、打印材料的多样性,为3D打印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训练提供了可能。目前,部队现有的装备保障训练手段仍较为传统、单一,特别是工作原理、故障排除课目很难保证训练效果,严重制约装备保障能力提高。应用3D打印技术,着重对重难点课目进行设计,解决"无法训、训不到、效果差"等训练瓶颈问题,是对现有训练手段的丰富和完善,是继模拟训练、虚拟训练之后的又一新手段、方法,对提高装备训练水平、保证训练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白化权函数的装备维修科研绩效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专家调查法建立了装备维修科研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借助于灰色系统评估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对各科研单位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定,确定了各科研单位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6.
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军事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估研究.对于战斗力的形成和保持有着重要意义.以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它是由AHP、灰色聚类分析,模糊评判综合集成而成的,既能体现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模糊性,又能充分利用信息,避免了使用单一模糊数学方法的不合理之处,为全面系统评估军事装备保障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分析法和熵权的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方法在解决装备保障能力评估问题上的局限性,利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双层网络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反映装备保障系统复杂的内部关系;为克服网络分析法在求解指标权重时的缺陷,结合熵权理论,提出了指标权重修正模型;兼顾平时、战时的不同评估需求,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和熵权的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师装备保障力量层次设置模式优选时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尝试从系统信息论的角度,采用结构熵理论对师装备保障力量层次设置的组织结构有序度进行客观评价,用时效熵和质量熵分别对师装备保障力量层次设置组织结构中信息流通的时效性和质量性进行度量,为师装备保障力量层次设置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评估指标数量过多可能给评估过程及结果带来的弊端,在构建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给出了基于Delphi法的指标体系筛选的方法步骤,通过计算累计贡献率,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降低了评估模型的输入维度。建立了评估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仿真,结果显示误差小于10-3。最后,通过对比评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薛颖  房超 《国防科技》2021,42(4):111-116
与国际上其他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军事智能化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军事智能化发展呈现出技术增长点随机发散与关键技术领域不聚焦等特征,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了增强对"为军所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评价能力,推动高需求匹配度的核心技术发展,本文对军事智能化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将军事智能"五性"与现有武器装备"六性"和作战试验与鉴定相结合,并基于"封闭性"准则,提出了将"军事智能化"这一开放性问题进行边界收敛,以促进军事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呈现收敛状态并逐步形成有序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