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武器,由一次使用的完整弹和多次使用的指令发射装置所组成,全重约为22.3公斤。它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具有“软发射”能力,可从顶部和正面直接攻击目标,其射程是“龙”反坦克导弹的两倍以上。美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都将装备该导弹,届时将淘汰“龙”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2.
红箭犀利     
“红箭”是我国北方工业总公司研制生产的系列反坦克导弹。自70年代始,先后诞生了“红箭73”、“红箭8”等型号。“红箭”反坦克导弹在研制过程中不断吸取国外各型反坦克导弹的优点,其射程和威力与世界同步发展。针对坦克装甲主护技术的发展,“红箭”导弹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以保持攻击的有效性。目前最新一代“红箭”导弹已经装备部队,巨大的威力可以摧毁目前世界上各型现役主战坦克,技战术指标可与国外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反坦克导弹已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是各国重点发展和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为了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坦克作战的需求,建立起以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为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体系,各国都在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其中主要有:美国的“掠夺者”、“长弓-海尔法”、LOSAT 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4.
动能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依靠超高速动能、采取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的新概念武器。美国陆军分别于1988和1999 年启动了2个动能导弹研制项目,即“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和“紧凑型动能导弹”。前者是提供给早期进入/强行进入部队使用的重型、专用反坦克武器系统;后者则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威力不减的多用途导弹。为适应美国陆军转型的需要,2004年在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完成了产品合格试验和有限用户试验后,美国国会在《2005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终止了较为“肥胖笨重”的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重点研制将用于未来战斗系统的较为“苗条轻巧”的紧凑型动能导弹。  相似文献   

5.
沙漠遇“克星”——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峰 《国防科技》2003,(5):31-32
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3月的一篇报道颇引人注目:伊拉克从乌克兰或叙利亚偷偷购买了大约1000枚俄罗斯制造的“短号”反坦克导弹。随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非尔德也表示,“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从叙利亚运到伊拉克的。一时间,有关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落户伊拉克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据悉,“短号”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6.
反坦克导弹系统现有的反坦克导弹绝大多数是发射后需有人操纵才能命中目标的,而且操作手与目标的距离一般不能大于2公里,容易受敌攻击。为了提高操作手的生存能力和导弹的命中率,各大国都在继续研制“发射后不管”的可在较远距离攻击敌坦克的反坦克导弹。考虑到现代坦  相似文献   

7.
晓东  幼波 《国防科技》2002,(7):83-85
在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俄(前苏联)制“AT-3”导弹击毁了200多辆以色列坦克;而以色列用改制的法国SS-11导弹摧毁埃及、叙利亚坦克300多辆。自此,世界各国对反坦克导弹的战场应用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反坦克导弹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从而拉开了世界各国争相研制、发展反坦克导弹的序幕。近三十年来,反坦克导弹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反装甲目标的利器,被誉为“坦克终结者”。  相似文献   

8.
“瞄准线反坦克”(LOSAT)武器系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研制的概念动能导弹(KineticEnergyMis-sile——KEM)系统。该系统于1992年被列为美国陆军I类采办项目(ACATI)。1998年4月,“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作为美国防部批准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3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选中史密斯航宇公司生产“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的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使“动能导弹”的装卸工作简化和减少人员需求,在10分钟之内完成再装填。2002年8月,洛克希德·马丁接受了第一份生产合同,用于制造10…  相似文献   

9.
李浩 《环球军事》2009,(7):50-51
JAGM联合空对地导弹,是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空射对地攻击武器,将用于取代BGM-71“陶氏”反坦克导弹、AGM-114“海尔法”导弹和AGM-65“小牛”导弹。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竞标研制阶段,美国知名武器公司雷声、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都参与到了该项目之中。总价值高达60亿美元的JAGM项目,将是美军未来10年内最大的战术导弹采购项目。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亚洲地区的导弹大国之一,装备导弹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导弹武器先期主要来自英、法,后来主要源于前苏联。80年代后,印度在当时的总理英·甘地亲自主持下,制定并开始实施“综合导弹发展计划”。该计划包括中程弹道导弹、地地战术导弹、地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研究工作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负责。由此,印度开始了自行研制战略、战术导弹的道路。印度的陆基导弹可分为“普里特维”(印地语“大地”) 和“阿格尼”(印地语“烈火”)两大系列,它们是印度现阶段战略、战术威慑力量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53年世界首款实用型反坦克导弹SS-10问世至今,这种武器已走过了整整70年发展历程,不仅先后发展出四代产品,而且由最初只能反坦克的单一用途,拓展到能“跨界”上打低飞的直升机、下打掩体和工事,在不少局部冲突中甚至显露出明显的“步兵炮”属性。如果细心梳理各型反坦克导弹的技术特点,就不难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定型的各国反坦克导弹,发射后弹尾大多会拖出2根宛如小“辫子”的导线。  相似文献   

12.
未来俄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逐步退役,反坦克导弹的导引体制由激光半主动向红外成像发展,由单模导引向多模导引发展,如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 一、视线指令制导体制 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制导。由于在制导系统中采用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这一代产品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由2辆“勇士”指挥车带领,16辆“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排成4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我军“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第二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工艺水平的重大进展——凝视式焦平面阵列技术促进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这种反坦克导弹可以“打了不管”(fire-and-forget),能够击毁最现代化的坦克。  相似文献   

15.
瑞典博福斯公司导弹分部正在研制攻击坦克顶部的新型“比尔”-2(BILL-2)导弹。现在生产的“比尔”-1反坦克导弹已在奥地利和瑞典陆军  相似文献   

16.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近程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技术突破──英、法新型反坦克导弹王树魁目前,欧美国家战场前沿步兵反坦克火力配系主要由两级反坦克导弹和一级轻型反坦克火箭筒构成。第一级火力是射程近4500米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如美国的陶式和欧洲的霍特反坦克导弹。第二级火力为射程100...  相似文献   

18.
步兵的天敌是谁?满身披挂、不可一世的坦克装甲车辆首当其冲,而具有“一击必杀”功夫的反坦克导弹则让坦克依然陷于“既生瑜,何生亮”的烦恼之中。在2002珠海航展上,南非肯特龙公司就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雨燕”反坦克导弹。它的威力足以对付世界上现役或即将装备的先进装甲车辆。 跟许多诞生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武器研制项目类似,“雨燕”反坦克导弹也是从一项本来被取消的计划中救活的。1976年,南非国防军以接受“安盟”游击队(UNITA)邀  相似文献   

19.
据俄罗斯KBM设计局称“菊花-S”自行反坦克系统已经完成了部队接收试验,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入俄陆军服役,同时还提供出口。该发射系统采用BMP-3战车底盘,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最大行程600千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水上速度10千米/小时,乘页2人。除2枚处于待发位置外,另可装载15枚备用导弹,发射后可自动装填。导弹以超音速飞行,射程6千米,是目前射程最远的反坦克导弹之一。战斗部包括串联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和高爆战斗部,能有  相似文献   

20.
反坦克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当今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与其他反坦克武器相比,反坦克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机动灵活、作战效费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4代,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装备。下面列举出10种最有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