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年夏天我出差到北方的海滨城市,也见到了已离开部队多年的战友,见面自然是很高兴互相打量着这么多年的变化,都已是人到中年了。"正好到我父亲那里去,家里正过节呢。"我听她说完挺诧异她看到我疑惑的表情,还卖关子说:"去了就知道,我姐我哥他们都在呢,也都想见见你。"从新兵连开始就在一起,成为了好朋友。三年后她复员跟随父亲住在这座城市的海军干休所,我留在部队至今。  相似文献   

2.
专爱挑刺儿,因此被战友们昵称为"刺玫瑰"。别看她爱挑刺儿,从领导到老兵对她一点儿也不反感,反而说她是个好兵。她个儿不高,身材偏瘦,细眉圆眼小脸蛋。但在男兵眼中她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虽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从不因为苦楚而懊恼,但有时犟起来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就是冯静。原本大学毕业后,家里为她安排好了工作单位。可她死活不肯去,和家里整整闹了半个月,最终,她说出了自己真实想法,立志要做军中"霸王花",而且要去最艰苦的地方,野战部队才有兵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大学的小艾是园林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她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上大学的第一年起,她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以前,小艾找工作的消息来源都是同学们互相介绍,或者靠校园里张贴的广告,有一次差点上了非法中介的当,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去年11月,新疆移动正式开通了"高校校讯通"业务,它依托移动终端,整合新疆移动"校讯通"品牌和团中央青少年卡的优势资源,集电影资讯、社团活动、求职兼职、就业指导及会员专享等服务于一体,是新疆青年学生专属的移动信息化业务品牌。如今,小艾的打工信息都是从手机上获取,消  相似文献   

4.
有一本叫做《庞城末日》的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意大利古城庞贝有位卖花女叫做倪娣雅。她虽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不久,维期维沙大火山爆发,庞贝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昏暗如无星的午夜,漆黑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跌来碰去却无法找到出路。倪娣雅虽然看不见,但这些年里她走街串巷在城里卖花,她的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并且还救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5.
妈妈是福州人,从小生活在福州负有盛名的"三坊七巷"的一个大家庭中。据她自己说,从记事起,家里的经济状况就不太好了。由于家中长辈生意失败,外婆和一家人只能靠变卖房产过日子,生活过得异常艰难。后来,在舅舅的帮助下,妈妈到上海求学。她考入上海中山医院护校,毕业后留在中山医院当护士。大约在1953年,她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相似文献   

6.
"从2012年11月份到今年4月,半年的时间里,我和妻子外出打工挣了4万多元,靠的是技术挣钱,还不需要承担多大风险,家里的农活也没有耽误……"6月28日,五师八十六团八连职工邵株选对笔者说。6月29日,八十九团回族职工马健峰和妻子正在家里制作回族传统糕点。在管理好自己农田的同时,每到农闲季节,马健峰都会和妻子一起制作糕点,每天纯收入就达200多元,成为家庭重要的增收来源。  相似文献   

7.
笑脸     
《解放军生活》2012,(4):54-55
1.第二炮兵某通信团通信一连指导员周乐,是一个"硬邦邦"的女军官,她能带出过硬的连队,完全靠的是她的"软功夫",就是"以责带兵、以理带兵、以爱带兵"。这是她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大家练习微笑,提升服务水平。郭盼盼/摄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牵挂     
林嘉 《中国民兵》2021,(1):80-80
前段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得知奶奶住院了。她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摔倒,膝盖粉碎性骨折。我赶回老家看望她。奶奶躺在病床上,膝盖肿得像个胶东大馒头——又大又亮,还不能打石膏,只能静静地躺着。  相似文献   

9.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2日,记者来到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三团三连采访,初春的田野里呈现出春播后的平静,连部的屋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三民"工作组的院子里人们正忙着建篮球场……两个馕兵团党委宣传部"三民"工作组一来到五十三团三连,正赶上连队春耕春播。一年之计在于春,工作组的6位成员白天忙着帮助群众春播,从地里回来后又要走访贫困群众家庭。热合曼·伊德力斯家有5口人,家里只种了3亩麦子地,家里的开销只有靠热合曼和儿子打零工去挣,有时打一天零工一人挣  相似文献   

11.
为了爱情,她辞掉工作从北京嫁到西北边关,为了和丈夫一起扎根边疆,她又考取了当地公务员,在军营她主动担当连队的编外指导员,成为战士心中的知心姐姐,她就是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波马边防连指导员罗亮亮的妻子齐宏。选择首都还是边疆齐宏和罗亮亮是上中学时的好朋友,中学毕业后一直保持着联系,2005年齐宏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所高中当老师,两年后  相似文献   

12.
兰园园不哭     
正第一次采访兰园园,她哭了。边哭边聊了3个多钟头,那时兵丈夫叶忠宇刚"走"1个多月。3个月后,再次采访兰园园,她笑了。虽然刚到社区上班工作繁琐,但看得出,她笑得很温馨。这"哭"和"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苦与乐?走进婚姻的殿堂兰园园和叶忠宇都是苦孩子。兰园园六七岁时没了父亲,念完初中,就到露天市场摆摊卖菜。叶忠宇出生在大兴安岭,自小家穷、养不起,没多大就被送了人。后来,叶忠宇当了兵,转了士官,还当了司务长。兰园园卖菜靠薄利多销,从  相似文献   

13.
好兵黄迎春     
一名普通战士,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12年如一日,倾其所能,资助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位失学儿童上学,直到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在经济拮据时,靠借款、贷款,甚至卖血,保证学费及时到位,他曾负债一万多元。这决不是虚构的故事,此事发生在90年代,发生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母亲来信说:“近来眼睛越来越不好使,连毛线头也穿不进针眼里了。”还说,幸好已出嫁的姐姐常过来帮忙,毛衣马上就织好了,读后眼前便定格出母亲眯着小眼,费力穿针引线的画面。其实现在家里早已没什么可以缝缝补补的了,可母亲总是放不下她的针线,一有空她手里便要缝补些什么。去年休假,我从部队回到家里,母亲便告诉我她的宏伟计划:她要把家里所有旧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走进河南省援疆干部孙文中的家,他的女儿孙嘉靖听说笔者是从新疆来的特别兴奋。"他们父女的关系特别好,自从文中去援疆之后,女儿就把文中的照片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想爸爸的时候,女儿都会看着文中的照片。"孙文中的妻子韩丽告诉笔者。谈起丈夫去援疆,韩丽的眼睛湿润了。自从丈夫去援疆,家里的一切都由她一人承担。  相似文献   

16.
气大伤身     
人的先天相貌缺陷出生时就已决定,而出生后,人的青春是靠健康心理来延迟衰老的降临。因此,老年人常告诫我们:"不要生气,生气会变丑。"美国总统林肯的好朋友曾向其推荐一个人来任职,受到拒绝后不解地问道:"怎么能凭相貌来判定人的好坏呢?"林肯则回答:"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的相貌负责。"不难判断,一个性格丑陋的人不可能相貌堂堂,反而会加速丑化速度,导致由美变丑。  相似文献   

17.
<正>寂静的厂房里,张韶佳正在与手中检测的零件"对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理化检测事业。2010年,戴一副黑框眼镜,斯文秀气的张韶佳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兴冲冲地来到航空工业昌飞。在昌飞质量保证部理化计量中心金属材料室,她一干就是11个年头。"在工作中这个人要是较起真儿来,真有股说不出来的劲儿!"这是张韶佳的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或许,把工作做到最好,她靠的就是那么一股"劲儿"。  相似文献   

18.
"赵妈妈来了,大家快过来啊!"1月20日,虽然天气很冷,但驻大港某指挥连却一片欢乐。这位被战士们称为赵妈妈的老太太就是天津市大港石化公司退休职工赵燕,今年已68岁,到连队给战士们修脚,已坚持了十余年。"战士们离开家乡保卫国家,我得让他们轻松上岗放哨!"赵燕小时候家里曾住过八路军,军人高大的形象在她幼小的心里打下了难以忘记的烙印。她说:"那时候最爱听的是战斗英雄郭俊卿、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最崇拜的是张思德、  相似文献   

19.
考察似乎是领导干部的专利,如今,在盖米里克河畔的农三师四十九团,农工们也要出门考察了山东考察小尾寒羊今年4月11日,笔者来到四十九团二连采访,当走到养牛大户樊文峰家里的时候,她自豪地说:"5月份,俺要到山东考察小尾寒羊,引进100只小尾寒羊扩大养殖规模。"樊文峰是四十九团二连农工,今年30岁不到,她家宽敞的小院和刚搬进没几天的新砖房,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精明能干、会经营管理的女人。前几年,她就开始发展庭院养羊业,年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今年年初,她又投入2.2万元,从市场上购进了20头肉牛,用年薪5000元的工资雇用了3个劳力。樊文峰  相似文献   

20.
5月21日下午2点半,生命奇迹再次上演。在一名逃出工人带领下,一架海事救援直升机来到巴蜀电力金河电站引水隧洞工地,救出14名被困在此的受伤工人。其中,38岁的女伤员崔昌会独自被困在临时工棚附近。由于没有食物和水,为了不连累两名没受伤的工友,她"逼"走了他们。此后,她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当晚11点,崔昌会躺在华西医院骨科病房的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